|
被李小文院士的突然离世震惊得一直无法开动和投入手头的工作,昨天给在职研究生面试,我还是小组长,整个过程却也像做梦一样。既然如此,索性就再写一封给李院士的信,看能不能就此交待清楚后让自己尽快正常地进入工作状态。
李院士,我跟您的缘分,不是“桃花岛主”“黄老邪”等称谓的缘分,而是正式的对您院士之称的缘分。所以,写给您的文字,以此相称,想必您在天国一定会欣然接受。别人接不接受,我就不管了。
话说我赶着要在2014年12月31日给跟我有交情的我终生尊敬的本科时的植物地理老师武吉华先生写完一篇缅怀文字,2015年1月1日,您跑出来对它点了“推荐”。
其实在科学网上,尽管我一直在关注和读您的博文,但实际上我自己一直尽可能躲着不与您照面或避免与您直接交往。原因不外乎,1我从不上赶着去跟任何有权有势的人主动交往,您的院士头衔会有这种“有权有势”的嫌疑;2我毕业自北师大地理系,虽98年始就在北师大工作,但我没在地理系工作过一天,我不是那个系的人。但您在我毕业的那个系工作,我毕业前没跟您有过任何交集;3当然我会因与北师大地理系的“血缘关系”而听到一点有关李小文院士的传闻,我听到的您的传闻多是正面的,这一点,您不用有顾虑。
2015年1月1日,您点了我缅怀武先生博文的“推荐”,我是觉得非常非常地不好意思了,因过去已经有过在科学网上对您的规避,若再规避跟您进行的对话或交流我自己就觉得不礼貌和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看到您1月4日问逊克农场问题的博文时,正好也是我这十几年工作中的见闻所得,就跑去大不咧咧地多嘴了。
但说实话,我跟您是没有“交情”的。可能您的博士生有跟我同年博士毕业的,但跟您本人,咱们是没有交情的。但距离还是蛮近的,因为您挚友的学生一家人,都是我和我爱人的同学兼多年的好友。
等到您2015年1月5日的博文出来时,我在回复博文的过程中就有不太对劲的感觉,”兄弟的问题其实更简单“这几个字,我当时莫名其妙地觉得您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敲出来的,若说出来更详细的感受恐怕科学网上会有大量的人得拍死我(我很清醒这是科学网不是迷信网),但那种感觉虽然有当时还是比较遥远的,我当时自己在心里一笑而过了(写到这里我又禁不住开始落泪)。直到1月6日再回头看您博文下的跟贴时,我明确地在心里自言自语地唠叨过您的”场“是趋弱的,不是仅感觉您4号5号所发博文的”场“弱,而是觉得您近期博文的”场“都在日趋衰弱。7号时,我心里不能去想科学网,也不能去想您的博文和跟贴,一想起来就心里慌慌乱乱的、脑子也慌乱慌乱地。这种感觉2014年12月12-14日我的美国朋友来访时也出现过,也是她家突然遭遇了不幸,她家的不幸发生后,我心里的慌乱就消失了。这种慌乱心情1月7日出现后,我以为是近日身体太虚弱又有私事缠身造成的,但奇怪的就是放不下这个科学网上给您的跟贴,我就在从未有过的强迫症般的状态下,又查阅了一次跟贴,然后专门跟您报告了一声我走掉了,就一心去忙私事了。但这个过程中,总是想起科学网上的这个跟贴,一想起来就心里莫名其妙地慌慌乱乱的,所以我强迫自己不要去想网上给您的跟贴,私事缠身也没有时间去开电脑就此混过去了2天。1月10日中午不知是几点,莫名其妙地科学网上给您的跟贴反复反复往我脑子里冒导致心里反复反复地烦乱,我当时心里还暗自思量:李小文的场还是很强大的,跟了个帖子怎么就与跟了别人的帖子的感觉不一样呢。然后我就使劲地晃了晃头想把这个钻到脑子里的跟贴事忘掉,马上开车带亲戚出去了。车开到三环上京承高速时是1点多不到2点。
1月10日晚上回来开了电脑看到sohu新闻,吓了一跳,第一反应就是谣言。赶紧上科学网看跟贴,也觉得是谣言,到打过电话确认才知道是真的,打电话过程中就傻住了、无语了、也懵了。
我今天写这篇博文,是写给天堂里的李小文院士的,我想问问您:从1月5日开始,您自己有没有什么怪异的感受?我知道您自己已经无法回复了。但天堂里应该是已经开通了网络的,也有您的网友已经替您要求上帝在天堂开通了网络。还有,如果您回复,也告诉我:天堂里是否还承认您在人间得到的这个院士头衔?若不承认了,职称会不会得从助教开始重头评?还有一个问题,从天堂里看人间,没有云遮盖的时候,是否就像遥感影像一样?
这篇写给您的博文的最后我想说:您生的伟大,去世得也光荣但不伟大。您生的伟大是因为智力上您的确是个天才,取得天才的学术成果后,您还泽及他人并投入到宣扬普世价值的网络传播的非正式教育的工作中;您去世得光荣,是因为您没有多用一点纳税人的钱就突然地离开了人世,走得如此简朴;您去世得不伟大,是因为您让所有网络上跟您有过交情的人都感到噩耗来得突然到无法接受的地步,但令大家欣慰的是,这种突然离世,对您个人而言是不用承受任何长时间的痛苦折磨,就死亡本身而言,您是以我们大家都羡慕的一种少受罪的方式升天的。
这封给您的信写完了,我希望自己能从您身上学习以下几点:
1.知识分子应该像您一样,在关注学术贡献的同时,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把好的观念和价值观以自己个人正面行为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传播,发挥”感染“作用。
2.学会以Dialogue和communication的方式,与人进行友善的互动,这种互动本身具有非正式教育的作用,既是向别人学习获得信息的过程,也是教育他人向他人传播信息的过程。您的网络经历告诉大家:正面积极的东西,通过这种互动,是可以被广泛地传递和传播的。
最后,想跟您请个假:16日在八宝山,我就不去送您了,因为我确实虚弱到在身体恢复好之前不敢去这种阴气太重的地方的程度。你现在在天堂,能洞悉人间的一切,相信您会理解的。
去天堂,一路飞好,李院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