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 侘寂】 (日)大西克礼,王向远译,北京联合2019
导读:禅茶之味,风雅之“寂”,译者著。导读写的不错,一看是多年浸润在文字中的老手。书是再版的了,说明还是蛮受欢迎的。
在日本茶之禅称之“侘”,俳句之禅称之“寂”。二者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所以合壁称之侘寂。这书多数章节都是以讨论俳句为主要内容的,不知为什么导读题目是茶之味,当然俩者是相通的。
俳句是一种特殊的诗体(五七五三句),而且还有严格的描述内容,要有一个表明时间的季句,而后还要反转与调侃(早期称为“俳谐”),并要配合以啊咦之类的助词,从而长出了独特的艺术表象。真的很伟大,可惜因为语言关系读不懂那种内在的文字的美。怀念娜姐了,当年娜姐也是在“读卖新闻”上写周专栏的人物,所以那时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基本是听来的,从那以后,街上翻译的日文作品哪里还看得进去,一误逝青春呀。特别是当年人家想给讲源氏物语,未果,唉!(在网上搜了一下俳句,通常都译成了两句,少了转折也没有了助词。)
书有一些形而上的讨论,需要一点门槛,因为内容对某些前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这样,你不知道前人的论述原则和逻辑不清楚,便有些麻。讨论的很技术,不是一本普及俳句与茶道的书。比如:
“前句和付句之间,要以声气相通为最佳,就是两句之间表面上似乎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要在声气意味上保持内在的微妙联系。”(不知道什么是付句,估计是中间句)
“俳句作为一种艺术,倘若要捕捉生命体验的真实,往往并不需要一面沉潜于客观对象的感觉形态的美并凝视之,一面又时刻反省着主观情绪并加以表现。”
“不透明性,现实与想像的不透明,现实与过往的不透明,现实与外界的不透明。”
“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
“居于享乐,难以体会寂,居于寂,易于体会享乐。”
写俳句最出名的是芭蕉:
“古老池塘啊,一只蛙蓦然跳入,池水的声音”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
“倚靠在这房柱上,过了一个冬天啊”
“鱼铺里,一排死鲷鱼,嘴着一口白牙”
“黄莺啊,飞到檐廊下,朝面饼上拉屎哦”
“蜗牛角中,分开吧,须磨明石。”(须磨和明石是源氏物语中两个争斗的人物。)
“象泻呀,雨中西施,合欢花。”(象泻是一个地名)
茶之禅意和诧之禅意之类的,其实都是自省、自悟的意思,并不一定要与宗教的禅联系在一起,悟天地之道,所以可以叫天地门,也可以叫自然道。
我对“寂”的感觉只有一点点日式乌冬面。黑漆色的粗碗,白色粗粗圆圆的面条。书中提到的“马寝,残梦月远,茶烟”,我看着本是很好的,结果人家说如见骸骨,着了相了,有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味。
书买的是去年春,但夏季奥运会有对开幕的解读,说侘寂是通过对死亡的一种描述体现的一种独特文化,因而这书便躺在那没有去读。那天读“喧嚣”后想翻找找这本“死亡”文化,一看之下,不但侘寂是专有的俳句用语而且还特别反对那种死亡式的解读。书在有段描写特别好,风筝断了线那是虚,风筝落了地那是实,风筝在空中飘荡那就是在虚实之间。侘寂、或者说俳句、或者说茶道,追寻的就是这种虚实之间。
很多地方要解释日语特殊的地方,出现很多片假名,造成阅读不流畅。有一章干脆是“然带”,好像是词尾的某种变化,一点都不懂呀,哈。另外,书的字有些小,图片只是黑白的,没有颜色印刷,阅读体验美中不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