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很好的一本小书,文字稍稍有些陈旧: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精选

已有 7110 次阅读 2022-8-22 08:4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著,冯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就是十封真实的回信(介绍上讲),应该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回答新进青年诗人的一些问题。信的本意可能是想与其做写诗相关的交流,或许是去信者询问的是关于诗的创作问题,但这十封回信中基本没有与诗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完全不涉及诗歌写作技巧等问题,更似一个长者对年轻人的形而上方面的指导,如何生活如何成长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选择等等。

因为是十封来信,又没有相对应提出问题的去信,因而表达终是有些不连贯的,论述也不是系统的,思想也有些碎片化的,但正是这样才显得更加真实,加之都是些结论性的东西,远离了那些穷经烧脑的兜兜转转的逻辑,所以更易接受。

虽然十封信并不是有意设计的,但终是写信者对核心问题看法的理念和认识,因而所体现的内容还是比较集中的,观点还是一致的,叙述也算是完整的。

我理解其中心点有以下几个:

一是要学会在寂寞中看这个世界:“幽静、寂寞和一个不太生疏的时刻”是你生活中最好的光阴,“不太生疏的时刻”我认为是全书中最美妙的句子,不知道原文是什么,起码中文读起来很诗意。在寂静中面向自我,去看向自己的内心,因为诗是写给自己的,有冲动(激情)那写便是了(翻译成一般性原则那就是生活是自己的,有冲动做便是了)。“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你的心灵之门,并在黑暗中听到沉默的回声。不要担心“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将熟悉的生活推远一点,陌生的事物自然就挪近一点来,特别是当你的周围“腾空”的时候,也是你自由发挥空间更大的时候。

二是还没有成功是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而并不是不具备天赋,坚持便会成功。“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报怨它,还是怨你自己,怨你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之说)。”在美女亲吻公子前,公子都是恐龙,当你到了那一点,自然就会蜕去恐龙的外衣变成公子的。所以要坚守,“一切都时至才能产生”,“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豁然贯通的时刻。”

三是不要顾忌他人,“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更严重的伤害你的发展了”,你最内心的事物才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爱,不要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你对与他人的态度。浪费在跟人打交道上(甚至少读书)。很有可能,绝大多数人你都不会喜欢,他们也不会喜欢你。内心的感动和快乐,是测量事物好坏的唯一标准。当别人赞美你,感谢他偷偷观察一下他的诚意;当别人批,感谢他暗暗留意一下他的标准“被时代和情人所污染,很少能持续存在”,所以不要理会外界的那些影响,更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评论。

四是要学会入世,你所做的只是顺从需求、与社会和解。“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像树木似的成熟,满怀信心的立在春天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会没有夏天。对于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趁冰淇淋还在你盘子上就及时享用(这是句雪莉里的台词)。特别的“男人同女人从一切错误的感觉与嫌忌里解放出来,不作为对立面互相寻找”。更不要为未来担忧,神只有儿童才能把住他,而成人只能负担他。

读这本书是以为冯亦代译的,那位是“读书”的主编,看到冯姓翻译家便以为是他呢,不料,人家冯至的名头可能更大。不过这书译得太早了,虽经过译者校对,但终是有些语言习惯不太一样了,加之,完全的白话文,反倒是不如那些半白半文的作品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但终是诗人做翻译家出身,包括原书也是诗人来写书信体的散文,因而可读性还是蛮高的。书还附了冯至译的里尔克的一些作品,加在一起文字量也不是很大,很薄的一本小书。

顺带问一个小问题,这书的作家和产权归谁呢,肯定是收信人做的集子发表的呀,而知识产权是不是也应该归收信人的?

还有通信的年代是个值得回忆的年代,将来再不会有两地书的美好了:忆从前,车马慢写封信,日色暖;寄思念,托鸿雁到眼前,十月半现如今,微信谈;若着急,飞航线;比从前,少苦,日渐短,心渐远。铁锅炖,剩遗憾若想吃,等妍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6855-1352115.html

上一篇:现代中国的形成,写近现代我国体制的转型,还不错。
下一篇:在重庆遇见持续高温
收藏 IP: 183.230.10.*| 热度|

5 籍利平 李丽莉 武夷山 尤明庆 王德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