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pla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ggplan07

博文

现代中国的形成,写近现代我国体制的转型,还不错。

已有 1225 次阅读 2022-8-19 09: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李怀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民族国家还是在读东印度公司那本书接触到的,一直对这个概念不爽,终于看到有人为我出头了。民族国家呀帝国呀什么的,基本都是相同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概念与东方历史靠不上。他们对国家的理解太晚,东方早就有了国家而现在硬套他们语系的话十分别扭,特别是民族国家的讨论,完全不搭界。东方早就有家国体系金字塔官僚体系,以科举为纽带的阶层流通体系。主要矛盾有皇家(国家)与社会百姓,皇家与官僚(朝臣)之间的矛盾按照西方帝国要求有殖民地和民族国家有固定版图和统一的对外声音的定义东方从来就没有过帝国而早早就是民族国家元朝的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其他朝代没有殖民地的(外藩肯定不是殖民地清朝时“自治”的蒙满,新疆西藏也不是殖民地,不是仅派个总督就完事儿,而是直接统治的。元朝的事情需要想一想也应该与殖民地不一样的)。同样的,上世纪才出现的民族国家更不适合东方,东方只是一个国家,而且早早就是一个国家,不需要那么定义。

所以现在看民族国家完全西方语言,就像是读保守主义的书时就经常叹到,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东方史呀,所以才有那么多种探索,过来到我们这看一看,直接回去学便是了。想起来一本书,维多利亚的东方想象(?),他们一直没有了解过东方,也没有将东方和他们的体系放在一起研究,而只是将东方拿过来拼在那里,将他们的那一套直接装上,削足适履。而他们追求的一些东西,想象的一些东西,反倒是在东方早早就实验过了,所以本应是西方向东方学习的,那样的话世界会更加安宁。因为东方不会强制别人去改变,

这本书名义上是在谈东方近代国家类型的转型,实际是梳理了近现代国家模式,总体叙述不错:全书的基本观点认为地缘、财政、认同是构成国家的主要原因,唯一有点用的可能是认同。体制上的稳定论述的不多或者不明晰经济决定政权的稳定与否是常见的一种狭隘眼光,经济最多是一个因素之一,但不应该是决定因素,如果是根本性因素的话,那邻居早就应该换人了。60年代和70年代也有过经济危机,体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安定。全书对现在国家的建立有一些小的新的资料和观点,但那种惊世骇俗的突破是没有的。

“现代东方赖以形成的疆域和人口基础,之所以能够保持惊人的稳定和连续性,关键在于清朝对内地和边疆施行的复杂而有效的治理方式。”至于复杂与有效的治理方式并没有仔细分析,如何做到控制到户而又不产生庞大的官僚的体系从而社会负担并不重,又不需要将过程外包(这句话也是仿西方来的,因为西方有将税收包租出去的例子),这一点很值得讨论的。

“西方世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即西方创造了真正的“文明”。该观点认为西方人具有发明、科学、自律、自控、实际、前瞻、独立、博爱等精神,而西方之外的所有人则构成了‘另类’,只具有模仿、被动、迷信、懒惰、怪异、走极端、情绪化、听天由命等特性。”,虽然这一点在书中是讲二战前,但这种思潮是依然流传下来并且有市场的,包括对我们的体制的质疑与不信任。别人怎么想我们管不了,但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自己呀,如何坚持我们自己的传统,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

“要理解现代东方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必须摒除源自欧美国家历史经验的种种理论预设和概念架构,回到东方历史之中,把东方的现代国家形成过程放到东方17世纪到20世纪漫长的国家转型过程中加以理解,而正是这一过程所独有的动力和演进形态,使得当代东方呈现出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基本特征。”,说的对,但步子还不够大,因为本书还是在对照西方的体系在讲,我们如何的特殊与如何与他们的不同,其实就应该真实而又准确的描述我们的国家就可,而且也不需要加上“现代”国家,从国家的体制上梳理、分析、归纳我们自己的历史,这一点应该是有意义的。

有人讲这书是宏大叙事,其实只是从大处着眼,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有些像一个博士论文,第一章读罢基本上就可以了,后来补充了一些资料而后讲些车轱辘话。“早期近代和近代欧洲的。。”,你真的认为这不是车轱辘话?!但这部书是部好书,或许是因为讨论的内容正是我想学习的东西,虽然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东方的体制安稳延续了这么多年,但终是厘清了东方与西方的一些问题。早在八十年代,我印象中读过一本小亚细亚,当时不懂,估计还会被娜姐在心里贬损了一下,现在想,应该就是这一类书籍。

作者是国内出去的,书是用英文写就的,而后别人帮助翻译过来的,但书的版权页上并没有标注译者,只是在序中做了介绍。中文能力退化的这么快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6855-1351751.html

上一篇:现在电影界的天才都去哪儿了?
下一篇:很好的一本小书,文字稍稍有些陈旧: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收藏 IP: 183.230.10.*| 热度|

2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