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介绍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零污染”农业模式

已有 4492 次阅读 2015-4-16 20:18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机农业, 六不用, 零污染, 低投入, 高产出

 

介绍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零污染”农业模式

蒋高明

 

弘毅生态农业是采取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和转基因的,其质量标准经测试优于欧盟有机标准模式,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核心的核心是农民的积极参与,人力的投入替代了大量化学物质和部分机械能的投入。

与农民掰着手指一笔一笔计算有机种植的成本问题。以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为例,大概的成本如下(单位亩):

种子(小麦和玉米两季,下同)90元;耕和耙地(其中柴油和机器折旧费为30元,70元为人工) 100元;收获160(其中40元左右为柴油和机械设备折旧投入,120元为人工);灌溉200(其中150元为人工,50元为电费和设备折旧费);锄草240(3);太阳能防虫(折旧费)26元;有机肥200元;运输和施加有机肥50(其中柴油与设备折旧投入10元,人工40),总成本约1060元。

在上述投入中,种子、机械、有机肥等投入部分为90+30+40+50+26+200+10=446元,占总投入42%;如果农民自己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搞生态养殖并积累人粪尿等,自己生产有机肥,真实的外来投入只有21%

其中作为有机农业最头疼的虫害、杂草与病害(真正有机农业的病害很少,可忽略不计)控制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仅有2.4%

人工投入比例为58%(购买有机肥)-79%(自制有机肥),这些人力是生物力,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

可见真正的有机农业是“低投入”的,主要的投入是人工,那么农民为什么不愿意采用我们的有机模式,二购买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来种地呢?关键在于农民投入的劳动力能否还回“高产出”。

如果是按照常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平均产量按照小麦和玉米各800斤来计算,则农民实际的收入为1760元,扣除成本后收入为700元。

如果采用化学农业模式呢?上述200元的有机肥被成本,变为150元化肥、10元农药、7.4元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替代,外来物质投入减少了32.6元。

而化学农业模式,减少了240元除草费、50元的运输和施加有机肥费,人工成本减少了290元。

上述两项成本减少了322.6元。这样化肥农业的收入相应增加到1022.6元。

这些都是不计算劳动力基础上得到的。即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如果仅仅种植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理想化的收入每亩只有千元左右,这对50岁以下的农民是没有吸引力的,有机种植更没有,只有60岁左右的老人和妇女因为进城找不到工作的才伺候土地。

可见如果优质无优价,那么农民自然选择有污染的化学农业,且他们最愿意购买的是剧毒农药,因为管事。现在剧毒农药屡禁不止就是这个道理,农民省事就是省钱。我最近调查了解到,农药贩子们白天因怕查改为晚上销售剧毒农药,农民买剧毒农药还要托关系。

为什么农药、化肥、除草剂那么便宜呢?政府补贴使然,也就是说,政府在农业上补贴变成了农业的污染,环保部门在花中央的钱来治理,且不一定能够治理得好。

如果有机粮食的价格翻倍,则上述收入变成2460元(我们的有机农业实验结果显示有机模式产量不低于普通的化学农业,可实现吨粮田,暂以保守的与普通农业产量一致测算),这样的收入依然不能吸引年轻人回村,如果价格提高3倍,则收入变成4220/亩,则部分青年农民会动心了。如经营10亩地,其付出的劳动也可得到4.2万元的汇报,与进城打工的净收入不相上下了。

因此,我们研制的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的优势必须是实现“高产出”,这个产出不是粮食数量,而是钞票,事实上,我们付给农民的价格是常规粮食价格2-3倍的。

我们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解决了,由于采取“六不用”,农田没有了环境污染,困惑政府的食品安全、耕地酸化、水体面源污染、耕地退化、农药残留、农膜残留、除草剂潜在致癌、秸秆焚烧、雾霾等等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迎刃而解了,而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有机农业模式,实现了耕地由释放碳逆转为固定碳,潜力高达10CO2当量/公顷/年,另外,这种模式可从源头减少病人数量。

如果政府鼓励生态或有机农业,在建立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内,将用于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的补贴,用于农田环境治理的经费、用于水污染治理的部分经费、用于雾霾治理的部分经费、用于禁止秸秆焚烧的监管经费等等,投入到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社那里,带动更多农二代和大学生就业,则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

因此,真正的有机农业模式是“低投入、高产出、零污染”的,这样的模式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得到市场的青睐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82999.html

上一篇:美国家庭大农场模式不适合中国
下一篇:安徽省淮南市农委主任一行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收藏 IP: 222.132.180.*| 热度|

1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