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当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倡议者今也青睐生态农业

已有 2940 次阅读 2015-4-1 10:16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态农业, 转型, 家庭联产承包, 福山论坛

 

当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倡议者今也青睐生态农业

蒋高明

 

3月30-31日,经济新常态下,海南生态农业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生态农业·福山论坛”在澄迈县召开,20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商学界专家聚焦生态农业,为海南生态农业发展建言献策。笔者也被邀请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

 

据笔者与会议发起者私下聊天得知,他们之所以发起这次活动,是感觉到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这次发起人曾经参与了38年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进工作,是当年积极建议政府搞分田到户的倡议人之一,他们的声音在当时是顶着很大的政治压力的,然而他们成功了。遗憾的是当年的成功,又遭遇了今天农村空前衰败的尴尬局面——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进城打工,80后农民不会种地,很多耕地在播种面积和季节上出现严重的撂荒现象,农民普通看不好农业,当年一片红火的农业似乎走到了尽头。

 

造成农业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逆淘汰的结果。中国农民要与发达国家大资本的农业且具有政府高额补贴的外国农场主进行竞争,土地规模上严重不对等,是10亩与10000亩的不对等竞争关系,这才造成进口的粮食肉与奶比国内便宜的表象。中国农民挨过饿,再苦再累他们也要种出保命的粮食来,多余的进入市场。中国农业沦落到要靠大量进口满足庞大的城市化人口增长的需求,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事实上,农民种地算上人工是赔钱的。老人和妇女种地,就只能用最省事的办法,大量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地膜、激素的使用,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耕地退化环境污染造成了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加重了农民的生活成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让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的效益增加,且政府资金也要向从事农业的农民尤其农二代农民倾斜,在保证粮食不减产前提下,发展高质量的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农民回到土地上,而在土地上就业的农民必须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现代化生活。

 

这样的想法是笔者长期坚持的,竟然与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倡议者们不谋而合了。他们邀请笔者到会上讲讲我们的实验,更看重的是我们的科学证据消除了他们的忧虑——发展生态农业事实上也是不减产的。

 

其实,如果仅增产而不增效,且不能大幅度增效,农民照样是不肯在土地上花力气的。城市压榨农民,农民就压榨土地,在被压榨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食物再流向城市,如此恶性循环,火了的是农药、化肥、激素、农膜、除草剂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人药厂、兽药厂、医院、火葬场和墓地,这些相关产业越火爆,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就越受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得发展生态农业,让农民以安全的办法生产健康的食物,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市场经济话语权下,要么是继续将农民从土地上逼走,农业继续走规划化、机械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农业,从规模上要效益,并与国际资本抗衡,政府继续提高对种植大户的补贴;要么是搞精耕细作的生态农业,用地养地,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附加值,并发展相关的食品加工与销售产业,就地城镇化,发展以食物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

 

发达国家今天也之老老实实回头走的这样的道路,有机农业在国际市场看好就是明证。中国发展以有机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遗憾的是,主流农学家一直鼓动政府在走美国式的大农场模式,而完全不顾国内有些万亩种植大户破产的事实。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普通农产品是过剩的,优质农产品是凤毛麟角,如果打通了销路,是供不应求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杜润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吴象、中国农业部原副部长石山等新中国农业领域改革的元老分别向福山生态农业论坛致信祝贺。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生态农业给与的厚望。杜润生和吴象两位老先生为百岁或准百岁老人,因行动不变,他们派子女参加了会议。

会议还邀请了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系统工程委员会主任张象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扬、等专家学者参会并做了精彩演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78948.html

上一篇:生态优美的生态小城镇什么样?
下一篇:美国家庭大农场模式不适合中国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5 廖晓琳 赵斌 关法春 jxg912 gengshudo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