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防护林成功经验很特殊
已有 2648 次阅读
2011-8-16 21:10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社会, 生态效益, 农牧民, 京津防护林, 干旱区造林
科学时报记者 采访报道迟妍炜采访报道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认为,在种树种草防沙的同时,合理调整当地工农业产业结构、安置农牧民同样重要。
蒋高明说,京津防护林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是该林地所处的地域适合树木生长,再加上人工看护,使得该片林区茁壮成长。其次是京津地理位置重要,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资金支持充足,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蒋高明认为,京津防护林最成功之处在于实行了巡护员制度,即对于不再耕种或放牧的当地居民,每户可以有一名家庭成员做树林巡护员,并发放工资。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当地居民的日常收入,另一方面激发了当地人热爱家园的积极性,加大了保护力度。对于离开山区的居民,北京政府为其在山下提供住房,并定时发放煤气罐,从而杜绝了上山砍柴烧火的现象。
但是并非所有的“三北”地区都如此乐观。东北、华北地区的防护工作较为成功,但是西北地区仍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政府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植树造林、防风防沙是利民之事,类似项目将会改变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限制牧民放牧以及农民开荒等。所以在筑造防护林的同时,如何维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值得政府思考。
蒋高明指出,大面积造林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如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防护林多为缺水地区,一味透支地下水资源用来浇灌,非长久之策。
同时,植树造林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适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及各类附属旅游产品,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若加大宣传,引导当地政府进行决策,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科学时报》 (2011-08-15 A3 深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75989.html
上一篇:
China urged to take technological risk more seriously下一篇:
“化肥依赖症”有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