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六:饮食

已有 3874 次阅读 2010-1-17 22:40 |个人分类:海外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东西, 连载, 高明

蒋高明

1991年11月21日,利物浦,晴

        今天难得一个晴天,天上有月亮,我坐在办公室里看那月亮。外国的月亮圆,还是中国的月亮圆?觉得还是中国的月亮圆。中国的月亮有嫦娥和玉兔,外国的月亮没有。

        日子过得还可以,不过一天见到的天日却不多。晚上工作学习,白天睡觉,真成了夜狸子了。这倒好,时间不觉太慢,一周又一周,盼它快过去。晚上精力好,就写点东西,看点书,就是这样的日子。

        吃东西却不香(19年后才明白英国生产农产品的办法是高度集约化的,正如我们今天吃的食品,有大量添加剂。本博注)。海米还可以吃,但鸡肉买过一次就不吃了;排骨吃了两次,这次的吃不到一半就倒掉了,觉得没味。这儿的东西就是如此,便宜无好货,猪肉就那种1.8磅或2磅的和国内的4元一斤的味一样,就买那种炒菜,用量亦大。0.8磅的不可以买,有臊味。清华来的同舍教授说是这种猪没有被敲过的原因,反正不好吃。青椒、西红柿、洋葱、菜花之类不很贵,反倒不喜欢吃,偏爱上大白菜了。大白菜挺贵的,比肉贵,1棵大白菜相当于人民币7-8元,天天炒大白菜反不觉厌。总之,吃饭没味。有时喝点啤酒,就多炒菜,近来也懒得买了。只好盼地球快转,盼时间快跑,早离开这里。

        发现英国人干活都很认真,也很轻松,这是他们工具先进,效率是极高的,难怪人家挣钱多了。有人形容在国内是“舒舒服务地工作,辛辛苦苦地活着”;而在国外则是“辛辛苦苦地工作,舒舒服服地活着”,这话不无道理。当然一切还要看机遇,事情不知怎样发展。

        写家信,同妻谈对女儿将来的教育问题。记得我小时候,父亲虽文化程度不高,却给我和兄在学前就买了语文一年级教材,算术是二年级下册。那时我才5岁,父亲教我语文识字,上学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教兄学算术,他上小学时算术成绩最好。

        小时侯(可能只到现在)听表扬多,批评少。每次老师在班上读我的作文都洋洋得意,外地老师来听课时,我必是最先被提问的,或把最难的问题让我回答,答对后甭提心情多高兴。可见激励、鼓励的力量远大于鞭策和嘲笑,后者使人沮丧并最终落后。太阳与风打赌,她们看谁能让一行人脱下大衣。风越用力吹,行人就越将大衣裹得紧;而太阳则暖暖地照起来,那人热了,自己就脱下了大衣。所以,我认为对孩子应是多鼓励少批评,尤其不能打骂、挖苦。

        小时候我最爱玩,学习最不用功,却很要强,写作业从来都是别人抄我的;我从来不也不愿意抄人的,觉得别人不如我做得好。一次写作业太认真了,以至于帽子被煤油灯烤着了,头上冒着火,吓得直哭。但就是这样,白天还是疯玩。父亲从小给我讲“大学”、“留洋”之类的字眼,可能是他道听途说了当年一下国家领导人年青时在欧美日勤工俭学的故事。我当时一点也不懂,只觉得那很有意思。我们村里有个孩子名字就叫“留洋”,但他现在还在家当农民。

        然而,今天我真的留洋来了,反而觉得如同蹲监狱般地难受,仅是吃的就很不习惯。喜欢的食品异常贵,便宜的食品却很难吃。有听的留学生说,因长期买便宜的鸡蛋吃,都吃出鸡屎味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88169.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我们是“吃”化肥长大的
下一篇:Beware the GM giants
收藏 IP: 222.132.180.*| 热度|

1 陈国文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