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偶遇白顶鵖一家 精选

已有 7754 次阅读 2013-4-2 08:12 |个人分类:野外记录|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野外, 白顶鵖

           去年内蒙古的雨水,是近30年最好的一年。从北京飞到二连浩特,一下飞机就能感觉到那个绿。从87年开始在那边工作,我头一回感到这戈壁滩上,也有了一种草原的气氛,一望无边的绿色。因为雨水多,我们碰上了就没法出去工作, 会在泥地上陷车,人也没法在外面走路,被搁在旅馆里的天数比往年多了好些。那些地方的旅馆,有网线,但很多网站都上不去。我在旅馆里能干也最愿意干的事,就是睡觉。难得有睡觉的借口,这会儿却是不用找借口,睡得那个叫昏天黑地,起来手脚都发肿。

           然后就去旅馆对面的小饭馆吃特色午饭:啃牛骨头。牛骨头用脸盆端上来,用手抓着啃。实话说,那牛骨头上基本没有什么肉,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一种吃法。不过公平的地方在于,吃完后店家把啃光的骨头都收回去,用秤要一下,然后按我们啃掉了多少来计价,这是我头一回碰上的计吃法,很新颖,也很讲道理。人家来收桌上的骨头回去过秤时,我才发现原来是这样收钱,心里后悔我那份牛骨头啃得过于干净。那里的羊杂汤也不错,第一回我们要的时候,居然没有了,把我们馋得,第二回才吃上,说明这里食物是新鲜的。如果还有机会再去,还想再试试,不要牛骨头了,直接上羊杂汤。

           尽说吃了,主题是白顶鵖。有一天在野山沟里转,我通常喜欢自己一个人走路,这样满山乱窜起来自由一点。那天很热,沟里转了半天没有什么收获, 也没有人可以说话,人有点乏了。就在我转过沟口想找个地方歇一下时,碰上一位队友,他告诉我那里有个鸟窝。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看见,他就过来指点我,我才发现窝筑在很隐秘的岩石缝里,里面有两只刚孵出的小鸟和一个浅蓝色的鸟蛋。那只蛋大概是没有成器的机会了。我小时候养鸡时,把这种孵不出雏的蛋叫做寡蛋。那时也不知道这有什么道理。现在推想起来,寡蛋大概就是没有受精的蛋,也不知是鸟爹娘谁的问题。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弄出了点动静,闭着眼的小鸟以为是爹妈送吃的来了,把嘴张得那个叫大,争着往前伸,一幅鸟为食亡的模样。我在问,假如我是个在戈壁滩上饿了三天、希望活着走出去的人,我会怎么做?野山之中,人经常会冒出些狼性。

           幸好我是吃饱了的人,躲到窝附近的沟里坐着,边休息边等小鸟爹妈过来,好拍它们几张。它们很快就来了,一雄一雌,模样各异。如果不是它俩同时到达,同往一个窝里去,对于我这个鸟盲来说,我绝对不会把它们认为是一个种、一家鸟。它们的羽色差别太大了。从书本上我知道,有些鸟类雌雄个体的羽毛颜色和形态差别很大。但现实中碰上这种差别,还是让我有点出乎预料,少见多怪吧。就人的眼睛来看,似乎雄鸟更好看一点,黑白分明。不知鸟们自己的眼睛里,是否也有西施潘貌的概念。

           两只成鸟回来时,嘴里都叼了条绿色的虫子。发现窝边不远处多了一陀过去从未见过的东西,它们显得有点犹豫,在附近的山坡草丛上来回窜,就是不往窝里去。我坐着不动,端相机的手也有点酸,那铁疙瘩真的挺沉。拍了几张它们来回窜的照片,尽量不改变坐姿,挺在那里觉得腰疼。白顶鵖夫妻终于意识到我没有那么危险,就把食物送到窝里去喂崽崽。然后又飞出去,过一会儿又飞回来,这回就没有那么犹豫了,直接进窝喂食。等成鸟飞走后,我也撤退了。边走边想,它们下次再回来的时候,会不会发现窝边那陀东西没了,又在家门口犹豫徘徊半天。

           有关白顶鵖的分类、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网上都有,我就不多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676075.html

上一篇:种子库与人类的危机意识
下一篇:从SCI到NS文章的纠结
收藏 IP: 67.213.218.*| 热度|

60 曹聪 武夷山 陈湘明 丛远新 陈小润 魏东平 吴飞鹏 苏德辰 王安邦 郭向云 李学宽 焦豹 马磊 徐耀 戎可 杨正瓴 朱晓刚 刘全慧 王芳 陈筝 冯大诚 赵美娣 李土荣 蒋迅 李志俊 陈学雷 林涛 王桂颖 徐长庆 徐大彬 喻海良 翟自洋 曹裕波 何士刚 钟炳 刘立 柏舟 李伟钢 张婷婷 刘桂秋 黄晓磊 段煦 蒋永华 傅云义 鲍海飞 黄淑芳 吉宗祥 姜虹 张叔勇 熊李虎 陆俊茜 杨学祥 水迎波 anran123 biofans fumingxu crossludo yunmu zhangzhi mbn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