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家乡的小吃与胡适和丁文江 精选

已有 9957 次阅读 2009-11-10 09:34 |个人分类:胡适鲁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每次看见下面这些照片,我就会流口水,所以我尽量不去看。

            胡适在他的《文存》第一集出版时,曾说过:“我自己现在回看我这十年来做的文章,觉得我总算不曾做过一篇潦草不用气力的文章,总算不曾说过一句我自己不深信的话:只有这两点可以减少我良心上的惭愧。”在出版他的《文存》第二集时,他说“我现在拿这两点来审查这第二集,觉得还不至于自己痛打自己的嘴巴。所以我还用这两句话来介绍这几册文字给我的读者罢。”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底气说这样平淡普通的话?

            我比较喜欢走路、游山玩水。所以读胡适文集时对这个方面的东西比较注意一点。当年傅斯年和胡适都有为丁文江作传记的“野心”。最后傅先过世,只留下胡来完成这个私愿。在胡适的《丁文江的传记中》,我注意到胡适记述了丁文江从英国回来后的第一次中国内地旅行:从昆明过马龙、沾益、平彝,入贵州境,经过亦资孔、毛口河、郎岱、安顺,到贵阳。又从贵阳经龙里等地到镇远,乘船到湖南常德,再到汉口,最后回上海。从昆明到镇远,陆路走了一个月。胡适提到丁文江在贵州的很多活动,比如在黄果树,恰巧逢着“赶场子”的日子,看见许多奇装异服的苗族女人,让他注意到贵州的土著民族。

            我比较感兴趣的一段记录,是胡适提到丁文江描写贵州人吃盐的法子。说丁文江偶然不小心,说的话就引起贵州朋友的抗议了。丁文江曾写到:“我一到了贵州境内,就看见辣子,少看见盐粑。大路边的饭铺子,桌上陈列的是白米饭、辣子、豆腐、素菜,但素菜里面都没有一颗一粒盐屑。”后来胡适的贵州朋友指出,辣子同盐分不得家,丁先生看不见菜里有“一颗一粒盐屑”,正同他看不见辣子的咸味一样,“谁见过有盐屑的菜!”贵州人吃盐比江浙人吃得更咸,“食时菜数越少,吃盐越重”。外省游人单用眼睛去看,不用嘴去尝,所以说错话了。

             如果你今天去贵阳,你会发现有很多的小吃。它们的一个基本共同点,就是辣,通常也比较咸。我个人认为这是贫穷地区人民在饮食上的适者生存法则之一,就是把有限的食物弄得有极大的味道,能够以最经济的办法把无味的淀粉送进肚子,以维持生命的运转。传统的丝娃娃,肠旺面,米豆腐,恋爱豆腐果,折耳根等小吃是如此,现代一点的东西也都被同化。比如贵阳的炸鸡腿,和北京的开封菜”(KFC)基本上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在贵阳人们通常要把炸好的鸡腿在辣椒面的盆里滚一圈,裹上厚厚一层辣椒面后才能吃。北方人到那边去,不敢吃辣椒。做菜时得把铁锅洗干净,不放辣椒,做出来的菜都会把北方人辣得流眼泪。 所以,我完全同意胡适朋友的话,尽管是近百年以后。

            老百姓百年来没有怎么改变吃饭的习惯。科学家是不是同样也在用力气认真做文章,不说自己都不信的话?隔了近百年,如今还要来问这样的问题,甚至要重建科学精神,是轮回还是现世报?不知胡适先生会不会在九泉之下笑或气晕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269873.html

上一篇:历史的聘书
下一篇:秋红心情
收藏 IP: 216.73.248.*| 热度|

29 籍利平 武夷山 王富 王桂颖 王海辉 任胜利 蒋永华 王安邦 罗帆 朱金颖 梁建华 杨秀海 徐建良 刘立 张丽娜 黄晓磊 魏东平 刘畅 柳东阳 陈湘明 侯成亚 刘晓瑭 孟羽 biofans lin littlejoy 科学院人 mqh pkuzea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