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秋访南京 精选

已有 13474 次阅读 2009-10-29 12: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上回去南京,是在朦胧的梅雨中,栀子花开的季节。这回去南京,桂花已经开到尾声。问看园的工人,桂花什么时候最好,说是国庆的时候,那正是中秋节附近。中秋的那天晚上,我正在往东飞越太平洋的飞机里。没有月饼,没见到月亮,当然也不会有桂花香,尽管理论上我离蟾宫更近。一个星期后又往西飞到南京开会,住在中山陵四方台的国际会议大酒店。酒店周围和附近的公园都有很多的桂花树,树上还有迟开的桂花,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有同样的幽香,于心情是一种补尝。

            酒店地处公园的中心,和闹市有林木水草之隔,多了深山老林的幽静,比较适合开会。因为时差,我早早就醒了,也是被吵醒了。隔壁公园里大清早有人在练嗓子唱歌,或者纯粹是为了健康在吆喝,长啸如猿,荡气迴肠。加上林子大了,有各种鸟在叫。人声鸟语,让想安静而开在此处的酒店不得安宁。后来才知道,对面的园子是明孝陵园中的梅花园,清早不收钱人就能进去,于宁静处练功,吆喝啸叫,吐纳气息,以保持一天好心情。

            在这个80周年庆的会议上,见到很多老师、同事以及同学。做领导的同学请吃饭,吃了大闸蟹后要喝点姜茶,凉了以后要来点热,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和谐。同学之间, 岁月蹉跎, 往事如烟,一切尽在不言中,就不多说了,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回想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年会,是19822月在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我的导师把刚从大学毕业分到所里的我派到会议上去卖饭票。过去卖饭票都是找个房间开一扇窗,大家排队来买。我进行了一点创新,拎了饭票箱子到各位代表的房间去卖票,让很多年岁已高的代表很感动,觉得世道变了,居然不出房门就能买到吃饭的票。27年以后,已经没有卖饭票一说了。70元一顿的自助餐,无论老少都可以吃到饱。心里老是有这一顿饭是当年两个月工资的比较。时过境迁,这种不合时宜的比较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要做报告、听报告,还要和时差作斗争,很累很辛苦。喝了不少咖啡,喝到有点恶心。上台报告时,有放空的瞬间,有讲串了的地方;听报告也有听得两眼睁不开的时候。最后还忙里偷闲,打起精神去看了一眼南京博物院。看时的一点心得,就是朋友说的话:人类历史中,科学是在不断的进步,而艺术则在退步。几千年前的玉器,造型如此的巧思,雕琢那么的精美。而如今的艺术品,下了功夫的东西不多。世界很多博物馆中有古希腊、埃及、中国的艺术品,现在似乎再也没人去做,再也做不出来,或者再也无心去做了。转完博物院又快速溜了一趟明孝陵,就像跑野外一样的疾走。门票很贵,75元,一顿自助餐的价还不止。明孝陵一园破败的清凉,我对它的感觉有点低。朱元璋出生农民,没有很高的文化,就冲他朱重八的原名,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神道上的那些人物动物雕塑比较粗糙。没准是官商勾结,搞些粗线条的东西忽悠贫苦出生的明太祖,把银子都圈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去了。要是换个有文化、挑剔点的皇帝,非得斩首几个以示下不为例。

            明楼之后是宝顶。围顶的条石墙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楷书字。宝顶实为一大土丘,树木参天,其下安葬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孝陵用了30余年才建成。背依钟山,前朝后寝,气势恢弘。一个导游在给她的队伍解说,我听到一耳朵,说孝陵也曾被盗过。这让我忽然有了“明太祖,白辛苦”的感觉,和刘秉忠的干荷叶小调唱的“宋高宗,一场空”有点神似。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明楼下那些条石围的楼基。石块显然都是碳酸岩石,被几百年的风雨洗刷过,变得花且旧,面目全非。即使是晴天,石檐下也有水珠渗出,如眼泪,不断的积聚,然后滴下,把从碳酸岩石块中溶解出的钙沉淀在基座的石头上,积成了一个个的石笋。那一疙瘩一疙瘩,就是被搬运积累起来的岁月。谁要是把那石笋剖开来做氧碳同位素分析,一层一层的读,没准能读出600年来人间的冷暖变化。

            神道到头,是四方城。墙面坑凹,墙头野草。无顶的四壁围绕间,一个巨大的石龟背负着神功圣德碑。刚巧有两对结婚的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亏他们想得出这么个好地方。摄影师让每对新郎新娘轮流靠在那巨龟身上摆各种姿势,比如仰望天空,让新娘“熊抱”新郎,等等。他们身后是四方城古老砖墙的岁月沧桑,反衬出着白色婚纱西服的新郎新娘。光阴的距离,长长久久。 他们都沉浸在幸福当中,旁若无人地把那龟碑占领着。我想拍张石碑的照片,一直都等不到机会。老看着他们幸福不太合适,走了又觉得愧对那75元的门票。最后当一位新郎准备独自拍标准像时,我厚着脸皮让他躲五秒钟,拍了一张无人的景,赶紧离开现场。

            转过弯就是通往国际会议大酒店的门,但门已经锁上。如果原路回去,得绕路走20分钟,那时我肚子饿了,不想多走路。大着胆走到看门人的小屋前,发现里面有人,正躺在床上睡觉。我喊声“师傅”,迷糊中的他被吓得一哆嗦,从床上跳起来,头碰在一个衣服架上。我赶紧说对不起,请他把门开一下,让我回饭店。他有点恼火,但还是用南京话说:从门边上的铁丝网猫过去。我研究了好一会儿,终于从铁丝网间钻出去,很狼狈,幸好没人看见。省了原路返回的重复劳动,胜利回到饭店吃午饭,感觉南京的景色挺好,人也挺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265928.html

上一篇:在马克思的墓前
下一篇:中国科技期刊这条鸡肋
收藏 IP: .*| 热度|

27 刘用生 高建国 武夷山 王海辉 马雷 任胜利 郭向云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安邦 罗帆 俞立平 寸玉鹏 陈中红 钟炳 张亮生 杨秀海 吉宗祥 刘畅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李学宽 刘晓瑭 littlejoy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