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在北京逮蝈蝈·博物杂拌儿(3) 精选

已有 12054 次阅读 2007-3-28 17:45 |个人分类:虫行天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由蝈蝈想到的一则环境建议

    二十五年前,在北京逮蝈蝈还不太费劲,花三毛钱坐车到香山,就能在香炉峰平台以上的灌木丛里捉到;二十年前,就退缩到鬼见愁山顶附近了;到了十五年前,蝈蝈在那个地区偶尔还能听到几声叫儿;到了十年前,蝈蝈在香山公园的前山地区几近绝种,越过山顶的望京楼,在后山海拔500米附近草坡上偶然能遇到;五年前,就再也没在公园范围内听到或见过了。

 

一只栖息在荆条上的蝈蝈(摄自北京海淀北部山区)

    北京的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的一种,有人翻译成优雅蝈螽的,总之,无论叫声和身材都非常优雅,是城里人消夏的好玩意儿。这东西还能繁殖,北京话叫“分”(第四声),分出的蝈蝈,揣在怀里,能玩儿一冬。城里人玩儿的蝈蝈分平原和山地两种,论玩儿的话,讲究玩儿平原蝈蝈,或唤作“豆儿地大绿蝈蝈”,产在京郊(京东通县、顺义、平谷)平原上的豆子地里,主要是颜色好,湛青碧绿的大虫儿,叫声也清脆悦耳。这个种近30年在北京的原产地已经采集不到标本了,据老乡讲,解放后,每年偶尔还能听见一两声,自从大片地里用上农药后,这虫儿就再也没有了。

    北京的山地蝈蝈二十多年前在永定河东岸的小西山麓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在香山、八大处、樱桃沟、百望山等公园里范围内都能见到,目前早已绝迹。温泉以北的山地还有,但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经是很少很少了,在永定河以西的大片太行山地和昌平南口以北的燕山山地还算是比较常见的昆虫。

    笔者认为,蝈蝈在北京浅山区一带的减少或绝迹,人为的捕捉当然是其中一方面,但是更直接的原因是栖息地植被的破坏和农药的使用。农药的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不用细说大家也知道。这里只说植被问题,前一阶段,北京山地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还是些侧柏、油松、速生杨、白蜡、火炬树、紫穗槐等,除少数属于本土树种外,不适合本土动物栖息的外来树种较多。直到2004年,北京市林业局才确定出以麻栎、槲树、山皂荚、椴树、核桃楸、柽柳、小叶朴、楸树等乡土物种为主打品种的绿化树种,据说其原因是:“以前乡土树种的种苗来源少,育苗有一定难度,尚未被人们了解等”,好在其专家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些树种生长旺盛,表现性状良好,只要抓好种苗工作,做到适地适树,就能成为本市绿化造林的主力”,至于效果如何,执行得怎样,还有待观察。

  北京蝈蝈赖以栖息的植物主要是荆条,荆条是一种极其耐旱、耐贫瘠的北方山地多年生灌木,以灌丛茂密著称,北京山地的许多种小型动物(主要是昆虫、爬行动物和小型兽类)都依赖其庇护。近年来,在北京浅山区,荆条生境多有破坏,这些小型动物的分布也随之向深山区退缩。其实,荆条的经济利益巨大,它的枝条是重要的手工艺和农业编织材料,它的花期长,蜜水丰厚,产出的荆花蜜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蜂产品,此外,它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因此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在浅山区大力种植荆条,保护荆条生境,不仅绿化、水土保持效果明显,经济价值丰厚,在城市物种恢复的问题上,也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922.html

上一篇:好玩儿的中药 辛夷与蝉蜕·博物杂拌儿(2)
下一篇:你看,斑鸠多了·博物杂拌儿(4)
收藏 IP: .*| 热度|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