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guojun

博文

城乡一体 全域推进

已有 3027 次阅读 2012-3-14 16:28 |个人分类:工作推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face

城乡一体 全域推进

——湖南省株洲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崭新的校舍,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带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标准化的课桌椅、触摸式短焦白板投影仪、教师人手一台的笔记本电脑、省内外名校的优质资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省级贫困县株洲市炎陵县石洲乡学校会如此现代化。

  如果不是城乡一体、全域推进,荷塘区黄塘小学、醴陵市孙家湾西岸小学茶陵县虎踞高迎小学、炎陵县沔度镇小学等学校的小朋友仍蜷缩在风雨飘摇的民房里上课。

  如果不是城乡一体,全域推进,株洲市的名校长、名教师不可能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上课,而且一呆就是几年。

  湖南省株洲市推行的城乡一体、全域推进战略,一下子拉近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距离。悄然改变的教育格局,城乡融合的教育形态,其背后推手是株洲市在全域株洲视野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孩子上不了学,我们怎么办?

随着株洲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学生逐步减少,城市学生急剧增加,村办学校办学艰难,城区学校学生爆满、上学手续繁冗。孩子上不了学,怎么办?

株洲市委、政府果断决策,在20065月,提出“全域株洲”理念,实施“城乡一体、全域推进”策略,走“下放”“上收”、“简证降槛”、“两条腿走路”路线,着力破解上学难题。

路径一:“下放”“上收”

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株洲市迅速行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全市完全中学初、高中进行剥离,将初中下放到区(),同时撤并乡镇学区(教育办),上收学校管理权限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该年共有52所初中学校管理权限下放到城市四区,共撤掉乡镇学区(教育办)114个。通过下放上收,改善办学条件,盘活教育存量,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

路径二:简证降槛

在体制改革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入学要“六证”( 即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户口本)、夫妻身份证、暂住证、外来人员就业证明(从事个体行业的须持有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在企业务工就业的须持有劳动用工合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学籍证明只要求插班生出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等),实施体制改革以后,由原来的“六证”简化为“一证两章”(进城务工的劳动合同,由用工单位出示并盖章,然后由用工单位所在街道办事处的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个体经营者可用工商税务证代替)及居住证明(务工所在区域的居住证或本人房产证)基本实现无门槛入学;近3年城区学校累计接受4.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现学龄儿童达到规定年龄,都可以接受较好的义务教育。

路径三:两条腿走路

城乡格局的变化,导致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农村学生人数日益减少,城区学生日益增多。株洲市全面推行布局调整,根据城乡实际,推出“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即在县市农村进行集中办学,在城市四区改扩建学校。通过采取“抓紧缩班,适当归并,规划布点,合理撤校”的方式调整农村小学,发展高标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全市累计撤并农村小学1680余所,县域农村基本形成了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炎陵县的集中办学和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的经验得到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介。县市学校布局合理,各县市总计增加学位6.68万个,城区通过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所,增加学位2.4万余个。全市小学阶段平均班额41.43,初中阶段平均班额47.18。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上学难问题。

二、偏远学校没人去,我们怎么办?

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急剧转变,城乡差别的拉大,人员集中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老师千方百计往城市钻,部分教师通过考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如何破解?

路径一:同工同酬

在城乡一体、全域推进的视野下,株洲市从2009年起,在全省率先增加教师工资总额,实行教师津补贴与公务员同步到位,与公务员“同工同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教师人均收入三年增加4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缓解了教师转行的格局,留住了优秀人才。

路径二:阶梯薪资

为保证偏远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实行绩效工资向农村和山区、库区、边远地区学校倾斜,从200元~1000元每月不等,实行“阶梯薪资”,额度根据学校距离城区偏远程度而定。经费从人平绩效的基础上,根据公办教师人数,额外增加经费补贴地区差。如醴陵市在人平1.8万元每年的基础上,按公办教师人数,人平额外增加2000元每年,用于增补地区差,偏远地区教师平均每月高于城区教师528元。仅2011年,株洲市共有286位教师从城区回流到农村。由于“阶梯薪资”的推行,导致城区教师大量向农村学校回流,教育行政部门从20119月出台限流准入政策,即回流到农村的教师必须是骨干教师。

三、校园没活力,我们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冲击,人心浮躁。传统课堂的程序化模式,学生如僧侣,学校如寺庙,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怎么办?

路径一:适才教育

为激活校园活力,关注生命成长。株洲市从2009年起在全市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课堂,进而实施“适才教育”。以期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天元区的“活力课堂”、炎陵县的“三生课堂”享誉省内外,其中炎陵县的“三生课堂”被湖南教育(20123月)、中国教育报(2012314 08版:均衡教育在炎陵)推介。

路径二:特色创建

株洲市在实现区域教育基本均衡后,探索向优质均衡迈进,走特色发展之路。20109月,市教育局出台特色学校创建办法,推进“快乐德育”“阳光体育”“人文智育”三育工程,创建特色学校。

两年来,各校依据本校历史文化沉淀,积极进行特色创建。目前,全市共创建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科技创新教育示范校、书香校园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快乐德育示范校、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语言文字特色校等100所。全市所有学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如荷塘区晨荷小学以“沉根自养,和而不同”为核心的荷和文化;石峰区光明学校以“和谐诗意”为主题的景观文化;炎陵县沔渡镇小学的客家文化、龙渣学校的瑶族文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29-547705.html

上一篇:乐和之家建设方案
下一篇:课改《心太软》
收藏 IP: 218.75.221.*| 热度|

1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