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埃及文明的生命力是永恒的,象形文字虽然已经丧失,但是它的类似字母的24个单音符号,却对腓尼基人创造字母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腓尼基字母又是东西方多种字母的源泉。
古埃及有句谚语:“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不管离埃及有多远,都会再次回到埃及。”实际上不仅仅是到过埃及的人无法忘怀这个神奇的国度,每一个寻找人类文化根源的人也都会把目光投向它。
河流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之畔。
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用于计算尼罗河的涨落期,它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规律,将一年划分成12个月,一共365天,这种纪年非常精确,所测算的1年只比现行的历法少了1/4天。在划定年的同时,埃及人还根据农作物生产和尼罗河水量情况,将一年分成泛滥、播种、收获三个季节。第一年6月到9月是河水上涨的泛滥季。10月到第二年1月是播种季,河水退回到原来的河床,在河谷平原留下大量的沉积物,农民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第二年2月到5月是收获季,这时气候干旱,河水降到最低点,作物在此季节收获。
由于每年的实际耕作周期短,所以埃及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宗教、宫廷重大建筑和其他艺术活动,可以思索周围的自然现象,感受和赞美尼罗河的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古埃及人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社会实践,给埃及人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构成了古埃及文化的主体,对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古埃及宗教中前后出现的神有2000多个,其中特性比较明显的有200多个。古埃及是神话气息非常浓厚的国度。他们信奉神,且神的数目庞大,关系复杂,不同神的相似及新的神话意象的构思,又导致了神话故事的不同演变与混杂。
政权更迭只会使埃及全国性神祇数量有增无减,因为王权的威严来自神祇,对原有神祇的否定,其实就是否定自己的神祇和威严,同时还会丧失一大批支持的民众。所以,历代埃及王权对神权都持宽容态度,让原有神祉在自己新神祇的领导下继续享用人间的祭拜。
赫里奥波里斯城,即今开罗,是埃及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埃及人把天狼星看作是圣河泛滥的预告,视它为神明,对它顶礼膜拜,祈求丰收。如埃及女神伊西斯的庙门就正对着天狼星升起的方向。也有人认为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用来观测天狼星的。耐人寻味的是,天狼星的埃及象形字也是三角形的,很像金字塔的形状。
古埃及确定白天12个小时的方法比较多,如观察太阳的方位角,即看太阳照射直立棍子时所投下的影子,或看墙上凸出物投在墙上的影子,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确定时间。埃及人还用棍子和悬锤发明了一种简单明了的测定仪器“影钟”,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日晷”,通过观察太阳的高度来测定白天的小时。
公元前16世纪,埃及人设计出了一种水钟来测定夜间的时间。水钟是一个上大下小,像花盆一样的容器,上面刻有线条,作为标记的刻度。使用时,将水灌到一个特定的位置,然后让水从底部附近的一个小孔逐渐滴出,水平面降到某一刻度,即表示夜间的某一时刻。这一水钟后来被希腊人改进,成为古代的漏壶。
征服者美尼斯头戴红色王冠站在九层平台之上,迎接北方公主的到来。美尼斯通过武力征服统一了北方,又通过和亲巩固了统一。这种通过联姻使自己的统治达到合法化的做法,在美尼斯之后经常被采用,很多王朝的开创者就是通过娶上一王朝的末代王后达到确立自己王朝统治的目的。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最初使用者是神职人员,因为它被发明的原动力是为了歌颂法老和天神,所以最初的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庙的墙上和宗教纪念物上。人们认为这些文字符号具有生命魔力,可以恢复生命,因此又叫做“圣书体”。后来记述的范围逐渐扩大,如历史记载、宗教仪式、诗歌、法典、祈祷文等,通常刻写在神庙或墓室墙壁、石碑、石棺、雕像、金属及木制器物上,或书写在莎草纸上。
第五王朝时期,古埃及人以芦苇为书写工具,在莎草纸上书写,是从象形文字中演变出的一种简化的书写形式,因为通常是祭司使用这种文字,因此叫做“祭司体”。
大约从公元前700年起,祭司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字体文字,这种字体相当于中国的草书,更便于书写,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写作,故而称之为“世俗体”,即“人们的”意思。世俗体文字和祭司体文字一样,一般是由右向左写。
332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希腊语成为这一时期埃及的官方语言。
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下令取缔境内所有的语言文字,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样,科普特语便逐渐被阿拉伯语代替,到16世纪濒于灭绝。
在埃及法老神系中,伊姆霍特普是唯一一位升为神的凡人——他本来是一名法老顾问,也是金字塔的建筑师和出色的学者,后升为医疗与科学之神。据传说他有许多著作,所以日后更被称为书籍的保护神。
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大的甚至超过15吨。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太阳船在古埃及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还是用来捕鱼或者打仗的工具,除此之外,这种船还是一种象征,它是神所乘坐的工具。
进入来世的各项标准非常严格,特别是对那些贪官污吏和道德败坏者来讲,要遵守这些清规戒律是很困难的。许多人为此不惜花大价钱消灾,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在死亡审判中避免露馅的“捷径”。祭司们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编写了大量的符咒,提供回答审讯的“标准答案”,他们将这些符咒写在莎草纸上,随死者一起下葬。作为关于来世咒语最完备的汇编,埃及亡灵书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埃及人来世观念的详细依据。
“金字塔铭文”和中王国时期的“石棺铭文”构成了亡灵书的主要部分。许多亡灵书语言庄严典雅,气势宏伟,读起来琅琅上口,表现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神和冥神奥西里斯神的无限崇拜和感恩戴德。亡灵书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埃及神话和民间歌谣,是人类留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为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宗教礼仪及艺术源流提供了最珍贵的资料。
在和平年代,国王的神威基本上能够控制神庙的势力。从一定意义上看,国王是真正的最高的祭司,应主持神庙举行的每一场祭礼。只有国王才允许为神献上祭品,他们是人间与天堂的唯一中介。尽管献祭工作常由高级祭司来做,但他们只是国王的代表,没有独立的权力。一般的祭礼可以由祭司代劳,如果是祭拜“他的父亲”阿蒙神,国王就必须亲自主持仪式,向神灵献上祭品。
国王必须向人们证明他的正统性和神性,以确保社稷和王位。
无论新登基的国王与前王有无关系,都可以通过对前任国王尽孝道来证明其合法性,如以儿子的身份参加亡君的葬礼,在仪式上极尽儿子之职,为亡君建造陵墓和纪念碑等。
埃及人痛恨喜克索斯人带给他们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在围攻喜克索斯人的堡垒夏路亨(在巴勒斯坦)长达三年之后,城池被攻破,全体守军被杀害。
在赶走侵略者之后,他们又不遗余力地摧毁了他们留下的所有建筑物,一直到半个世纪后埃及人依然在想办法消灭他们的踪迹。就这样,喜克索斯人占领时期的所有迹象都被消灭了。
学生们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抄写和背诵课文,完善写作和阅读技巧。教材内容主要由信件、成语、措辞等方面的范文组成。大一些的学生使用更高级的课本,课本内容通常用埃及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教谕书教育年轻人如何为人处世。
毕业后,每位学生都会跟随一位职业书吏做学徒,接受职业培训。师傅要训练他,要向他逐渐灌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教会他文献的格式和礼貌的用语。接受职业培训的意义在于使他能够成为一个够格的书吏,不仅能写会算,做事干净利索,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既定的秩序且尊重统治者,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说些什么,什么时候又该保持沉默。
如果年轻人被证实他们适合这个为他预设的社会职业环境,那么他将会被召去继承师业。“超越你的父亲或前人,他们的话语记录在册,打开它们,读一读,尽量把这些知识化为己有,因为智慧会脱离残渣,呈现在你面前。”
古代埃及人认为,如果亲兄妹或亲姐弟成为夫妻,会使王室的血统更加纯正。其实亲兄妹或亲姐弟成为夫妻并不是埃及文明的特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大多数民族都经过了血缘群婚这个阶段。从纯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排除兄妹或姐弟的婚姻主要是为了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而在古代没有大范围的民族交融和通婚,人种和血缘比较单一和稳定。所以近亲结婚一般不会对后代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在古埃及文献中也没有看到有因遗传而有严重生理缺陷的王子出生。
在埃及,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崇拜的神,即使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国神,也不能代替给他带来实际好处的小神。这是大小神庙长期并存的原因。
埃及文明崇尚恬淡平和,所以不像有些古老民族喜欢暴饮,追求狂放。
4000年前的古代埃及人就把原产于非洲沙漠上的野生浆果——西瓜栽培在自己的田地里,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品尝美味西瓜的民族。
一般埃及人住的是晒干的泥砖砌成的房屋,有的是两层,有平顶也有坡形顶。国王和贵族住的条件要好一些,但是仍然是木柱和泥砖构成的,不过会在墙壁上用白石灰抹白,再画上一些装饰花样。石质房屋是给死人住的,称做“永恒的居住所”。
尼克二世是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三代国王,他开启了修造苏伊士运河的先例。
尼克二世对自己所生活的大洲的地形地势非常感兴趣,他指派活动在红海上的一支埃及舰队,前往探察非洲海岸。船队从非洲东海岸出发,经过三年的探察之后返回埃及。
亚历山大将埃及带进一个新的时代——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不仅顺应了埃及文化,也承担起了改造埃及文化的职责。亚历山大还在埃及修建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城,这座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并且成为全世界的文化首都。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藏书量最大、文种最多、书录最全的图书馆,鼎盛时期藏书量达90万卷,几乎收藏了所有的希腊著作和一部分东方典籍,其中大部分图书是用希腊文抄在莎草纸上的。
托勒密除了图书馆外,还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功能齐全的国家博物馆,它既是一个研究机构,又是一座著名的大学。亚历山大博物馆分设文学、数学、医学和天文学4个部,并设有动物园、植物园、天文台、解剖室和图书馆等机构,这里聚集了托勒密王朝的一流学者从事研究和教学,还经常聘请国内外最有学问的人到这里讲学。因此,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托勒密博物馆一直是希腊的学术中心,地中海附近国家的莘莘学子们把这里当作文化圣地。
亚历山大灯塔建在亚历山大城附近法罗斯岛防波堤南端,颇具巴比伦风格。灯塔以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共分为四层:最高处为塔顶,放有一只大火盆,熊熊火焰日夜不熄,后面有一块磨得光光的花岗石做的反光镜,使在远处航行的船只也能看到。塔顶之下为圆柱形塔,活像一个堡垒,高7.30米,第二层为八角柱形,高38米,最低的一层为四角柱形,高69米,在屋顶上还高耸着海神波赛东的雕像。整座灯塔总高达120米左右,其高度相当于一幢40多层高的建筑物,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塔内共有房间近300间。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筑,石缝之间用熔化的铝弥合。塔基则用能耐海水腐蚀的玻璃块填实。灯塔的内部是螺旋状的阶梯,燃油经过阶梯送到塔顶的一座房间里。工人们依靠燃油的灯光,再利用后方的镜子收集光线,然后反射出去,使光亮高高扬起。每到夜晚,灯塔的火光照耀大海,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保护南来北往的船只。到了白天,灯塔依靠反射阳光,将光束投向远方。据有些资料记载,灯光能照射到56公里外的海道那么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