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如何让投稿等待不闹心? 精选

已有 9981 次阅读 2010-4-8 00:22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投稿, 心理素质, 处理周期

春节期间在家把《乡村爱情》一二三部都看完了,学了一句东北话“闹心”,在南方没有这个词,大抵用“烦神”、“烦心”、“头大”等词代替。

无论做教师还是做专职研究人员,写论文投稿是常态。论文投出去了,一般好一点的刊物,一个月之内可以出审稿结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期刊的处理周期很长。今天我收到一个权威期刊的退稿通知,论文投稿是20094月下旬,到201047日,差不多整一年时间,不过该杂志春节前发邮件给我,让我再耐心等一段时间,说正等总编确定是否录用,还是挺负责任的。

现在各单位对科研考核都比较严,而且有时间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往往不能按时毕业。很多高校虽然规定了在3年左右的聘期内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就可以了,但是不可能这么巧,因为不同的项目结项时间要求不同,当然希望论文要早点出来。何况还有同行之间的竞争、某些论文的时效性要求高、职称评审等多种因素,都希望论文早点发出来。

稿件投出去,接下来是很长时间的等待。如果对论文发表要得很急,那种等待的滋味真不好受。前几年读博期间,我已经养成了一种病,每天都上网看看投稿的几家期刊稿件处理状态怎么样,虽然博士毕业论文发表量已经远远足够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审稿结果,如果录用或者让你修改倒还罢了,关键在很多时候都是退稿通知,对初涉科研的年轻人而言,有时退稿甚至成为一种常态,其郁闷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让投稿等待不闹心呢?我想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一句废话,呵呵,开个玩笑。不过心理素质好,确实是利大于弊,当然前提是你不能太懒散。

第二,凡事早做准备。

不管是聘期快满,或是研究生毕业,或是职称评审,还是课题结题,抓紧时间,早点做研究,做实验,写论文,这样即使等上一段较长时间,也没有关系,因为时间有余量,不会太紧张。

第三,尽量投审稿快的期刊。

有些期刊,审稿非常快,如《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等。但是审稿快的杂志现在越来越少了,而且似乎越是权威期刊,审稿周期越慢,想两全其美真的很难。

第四,不妨设法多和编辑联系。

有些期刊审稿虽然慢,但如果审稿过程中,适当态度友善地多和编辑部联系联系,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不过这里也有风险,编辑一般较忙,如果作者都喜欢电话或邮件咨询,确实也难为人家。所以要察言观色,不可造次。

第五,减少退稿率。

稿件投出去,审稿慢到还好,最怕的是退稿,那么如何减少退稿率呢?这里需要您对自己论文多少有点自知之明,如果论文质量不够,您专投权威期刊,往往效果很差。您要对论文投稿的期刊风格、论文选题、论文平均质量等尽量有个详细的了解,然后再选择投稿期刊。建议先投期刊平均论文质量比你论文质量稍高一点的杂志,如果退稿,再投和你论文差不多水平的期刊。

第六,可能的话,多写点论文。

如果投稿中的论文总量较少,就指望着收成,当然风险较大。如果投稿中的论文数量较多,情况会好得多。我目前正在处理的论文有11篇,如果有录用,当然十分高兴,如果有退稿,也不烦,赶快修改然后投稿到其他期刊。在这过程中,继续思考新的问题,继续写新的论文。当然保证论文数量和学科有关,有些自然科学学科确实难以做到,但目前我从事的方向似乎思路多点,感觉容易做点有创新的研究,因此这几年论文总量较多。

第七,退稿后的论文一定要修改。

论文退稿,千万不要沮丧,如果有审稿意见,那赶快修改。如果没有审稿意见,也要修改自己的论文。因为自己写的论文,经过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再看第二遍时,也许会有新的感悟,这样修改后论文质量会更高,重新投稿后会增加录用率。

第八,不要犯低级错误。

现在对学术不端抓得很严,如果采取一稿多投的做法,短期内也许会有好的结果,但是长期你是得不偿失的,原因不要解释。

欢迎各位同仁补充!

                              2010.4.8 俞立平 于邗上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309916.html

上一篇:交叉领域的大师:天才创造传奇,凡人呢?
下一篇:有感于波兰总统不愿更换飞机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段明 任胜利 陈国文 陈武峰 马臻 魏瑞斌 陈永金 王启云 柳东阳 黄宁燕 陈胜华 左正伟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