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功举办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 精选

已有 7343 次阅读 2022-3-28 12:07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与讨论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功举办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

2022311-12日,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ermeneu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华南理工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跨地域成功举办。本次国际研讨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和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STS系联合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自达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嘉应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五邑大学、肇庆学院等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华南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王丹平、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与德国达姆塔特工业大学STSAlfred Nordmann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华南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王丹平首先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跨越国际的学术交流,既是对当代量子科学技术展开深入的诠释学研究,也是一次与世界前沿思想进行碰撞的学术探索,希望能通过此次研讨会为人文学科的建设添砖加瓦,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吴国林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参会专家致以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对科学技术及其意义的理解,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德国达姆塔特工业大学STSAlfred Nordmann教授表示很高兴能和这么多学者专家于此次研讨会中以线上形式相聚,希望能在此次研讨会中互相交流更多关于当代量子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形成一种良性交互氛围。会议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良成主持。


nEO_IMG_吴国林1DSC_1783.jpg

nEO_IMG_李良成讲话.jpg



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科学、技科学与技术诠释学的问题、前沿与进路。分议题包括:当代科学技术诠释学;量子科学、量子技术的诠释学;量子诠释学;科学理解及其诠释学进路;科学技术对诠释学的意义;诠释学对科学技术的意义。本次研讨会共有六场报告。

nEO_IMG_华工会议现场.jpg

华南理工大学会场

nEO_IMG_德国会议现场.jpg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会场


第一场会议报告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Pieter Vermaas主持。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Alfred Nordmann教授做了题为《科学技术诠释学——是用词矛盾还是一种不可能的概念?》的报告,Alfred Nordmann教授认为科学方法旨在将科学的普遍主义愿望与围绕意义和理解的文化条件区分开来。而技术在事物的工作秩序中建立了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诠释学则与人类的意图、表达、概念、文本联系在一起。通过研究技术诠释学和科学为实现客观性所做的努力(在不受诠释学影响之下),并基于此分析诠释学在科学领域的作用,进而对科学技术诠释学何以可能做出了说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Gregor Schiemann教授对诠释学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和评论,他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认识论”来展开,认为科学的诠释学方法指的是理解或解释文本的实践和理论,诠释学方法对于反映科学的学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高能物理学中充其量只能起到从属作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素梅教授做《科学理论的解释与阐释》的报告,指出科学理论的解释与阐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解释是一个依赖于语境的概念,理论的抽象程度越高,理解和解释的语境依赖性就越强、越复杂。华南理工大学胡绵博士生与吴国林教授做《科学实验的诠释学研究》的报告,指出科学实验的诠释不仅只是实践诠释,还需要文本诠释,并从科学实验的作者、科学实验的意义、科学实验文本的二重性、科学实验的视域特征等方面对科学实验进行了文本诠释,指出科学实验的文本诠释能为实践诠释提供更多的诠释向度。

第二场会议报告由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素梅教授主持。来自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Sandra Würtenberge研究员在《我们能谈论技术和科学的人工物吗?尝试将哲学诠释学的传统概念与科学社会学的理念相结合》的报告中,通过分析伽达默尔、拉图尔等关于诠释学的概念,指出将哲学诠释学中的有关诠释概念与科学社会学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类和非人类实体之间的交流过程,尤其是科学和技术人工制品。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Alexei Grinbaum研究员在《量子信息与量子理论重构的探索》的报告中,通过阐述量子技术在当下及未来遇见的主要发展障碍,认为量子技术可以通过引入或不引入导致其非经典效率的量子理论的奇怪特性来呈现给公众。南方科技大学田松教授在《为什么量子力学需要解释?——从尼尔斯·玻尔的现象概念看其互补原理》的报告中,主要从尼尔斯·玻尔的现象概念切入来重新理解什么是解释、如何确定实在、现实拓展以及真实究竟是什么;绍兴文理学院杨又博士及其王媛媛硕士生在《当代数字公民名录的解读与构建》的报告中,分别阐述了后数字时代与后数字社会、公民与数字公民的内涵,并为后数字时代的数字公民建设提出了有意义的看法。

第三场会议报告由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做《信息,是实在,还是诠释?》的报告,指出所谓信息是对客观相互作用进行主观诠释的产物,并从信息实体、信息因果、信息实体在物质系统中流动、层次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华南师范大学肖显静教授做《量子力学革命是小写的不确定的科学革命》的报告,从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策略、能量子概念的提出和旧量子论的创立是经验拟合的特设性假说、量子实在的革命性特征是建构和诠释出来的、量子力学的认识是不确定的和不可检验的这几方面对量子力学革命是“小写的”科学革命进行了论证华南理工大学梅轩博士做《含话语规范性意义诠释——伦理语境论视角》的报告,指出伦理语境论可以为不同句式的含语句提供一种统一的解释,含语句在深层逻辑上均包含目的成分,含话语的语义规范性则体现在道德主体如何努力达成凸显目的过程之中。相对于传统元伦理学方案,对含话语进行语境论目的相关性分析有助于将其所表达的形而上规范性意义转化为具象简单的自然意义,更易引起认知共鸣。山西大学彭鹏副教授做《论虚数在量子科学中的意义》的报告,通过梳理复数在科学中应用发展的历史,指出虽然复数最初是以数学工具的形式引入物理学的,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复数已经不仅仅只是数学工具那么简单,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物理内涵。物理学理论中对于复数的使用主要都是描绘一些我们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的抽象现象,因而复数往往是以一种抽象元素的形式被引入到物理学理论当中,然而物理学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来解释实验现象,而不是描述实验现象。因此,如何理解用复数来解释我们奇妙的量子世界,或者是复数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刻的物理内涵,还需要人类进一步去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熊飞雷博士后做《开放量子系统的哲学问题》的报告,主要从开放量子系统vs封闭量子系统、非马尔可夫系统vs马尔可夫系等方面来阐述开放量子系统中的哲学问题,显示了不同于封闭量子系统的新特点。



第四场会议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宏芳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王玉静副教授在《突破存在的责任——列维纳斯责任伦理思想探析》的报告中,分别对突破存在的责任、责任的言说结构以及责任的伦理意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五邑大学程文博士在《技术进步的诠释学分析》的报告中,论述了何谓技术进步的诠释学分析、技术进步涵义的诠释学分析与基本遵循以及技术进步诠释学分析的意义。广州体育学院刘小青博士与陆汉锋博士生在《技术人工物具有诠释的可能性吗?》的报告中,指出从技术人工物是否可以被诠释,在于理解具有普遍,诠释学文本概念的演化是技术人工物作为文本的理论基础,且从作者层面来说,技术人工物本身就具有诠释学性质;肇庆学院林润燕博士在《技术设计的系统功能推理与本体论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技术设计系统是基于过去经验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具有本体论意义。从经验转向之下的技术设计以及技术设计的系统功能转译与推理来看,物质、能量、信息、情境和边界作为技术设计系统功能推理中的基本要素,通过功能基础流动转译,最终能形成有效且高效的技术人工物描述。

第五场会议报告由德国伍珀塔尔大学Gregor Schiemann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做《量子诠释学的进展和可能的途径》的报告,指出量子诠释学可分为量子科学诠释学和量子技术诠释学,量子诠释不同于经典科学的诠释和人文文本的诠释。量子诠释学旨在获取量子文本所揭示的真理,包括本体论真理和认识论真理。诠释学真理=实践本体论真理+实践认识论真理,也就是实践真理。量子诠释学研究需要从文本的角度对量子世界、量子对象、量子科学和量子技术进行统一研究,以构建量子诠释学。此外,量子诠释学还将研究量子科学的前理解、视域融合、超验实在和超验方法等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罗栋副教授做《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和理解》的报告,阐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应用、不被理解的量子现象以及量子力学到底在解释什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Christopher Coenen 做《走向量子技术评估》的报告,分析了在我们当前的技术社会中,量子技术是如何想象、设想以及打算实现的,这些技术发展的未来场景可能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一些未来在量子技术研究上的学术活动安排等。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宏芳做《对量子信息和现实的现象学理解》为题,主要说明了Zeilinger-Brukner的量子理论信息基础,分析其他人对其的批评要点,最后阐明自己对量子信息和现实的现象学理解。

第六场会议报告由南方科技大学田松教授主持。嘉应学院沈健教授在《如何建立量子技术的诠释学》的报告中阐述了四方面:一是关于量子技术的文本里的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案,以及基于它们构建的量子人工世界的内在技术逻辑;二是经典世界中的技术主体(人类)对纯量子技术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三是说明了关于现有的世界经验、现有的逻辑、现有的语言和现有的文化对量子技术的发展,解释了什么是经验,什么是时间和空间,什么是现实;四是从哲学分析的角度提出解决量子技术当前问题的新途径,从而搭建起哲学阐释与量子技术研究与发展之间的桥梁,提出有利于推动量子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知识。苏州大学李继堂教授在《QBism使量子诠释学成为可能》的报告中,从量子贝叶斯理论(QBism)出发,将量子贝叶斯理论作为量子诠释学的一种相对较新的解释,主要阐述了量子力学的解释、量子贝叶斯理论的概念、QBism中的QM是非定域性的、说明QM解释的核心是相信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组织。因此认为量子贝叶斯理论量子力学解释和量子力学解释学之间的桥梁。东莞理工学院朱诗勇教授在《论科学诠释学的逻辑基础》的报告中,从空间性的逻辑框架、意义范围、科学本质的目的论、科学标准理论这四方面基于实践理性的逻辑建构,澄清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立足点和基础,从而主体性和客观性可以找到各自的位置,然后被融合和统一,使得解释学在看待科学时不至于过于强调主观确定性,既能清楚地解释如何认识世界,实现主客观对立统一,同时又能保证科学的客观性。广州工商学院邓盼博士在《从自然的矛盾到赛博格——论恩格斯与哈拉维的自然观》的报告中,通过物质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发展来理解恩格斯所理解的自然的矛盾具备的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界本身的内在矛盾,如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物理学中引力的相互作用等,二是理论反思中的矛盾,三是科学理论中矛盾之复现。同时还阐述了哈拉维的赛博格物质/符号的叙事,并将这两者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更新自然概念的当代问题意识。

每场报告均设置了交流探讨环节,围绕报告内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现场氛围严肃又热烈,探讨内容多元且深刻,既促进了学术界关于科学技术诠释学的交流,也推动了科学技术诠释学的国际对话与交融。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最后做会议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各位专家学者对相关议题进行的内容分享以及批评建议,表示将不断关注有关科研动态以及不断推进中外多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问,候期待大家线下再会。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Alfred Nordmann教授也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内容专业丰富、讨论严谨深入、交流轻松愉悦的盛会,希望以后可以继续长期开展。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落幕。

(文:吴国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1331386.html

上一篇:论正义问题
下一篇:科学共人文
收藏 IP: 183.6.159.*| 热度|

4 黄永义 武夷山 刘立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