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博士后成为一级学历

已有 7370 次阅读 2012-7-4 00:0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后, 中国人, 西方国家, 普通人

看到《院士探讨博后难招原因:前景待遇成问题》(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7/266423.shtm),想到了人们的一般认识,如题。这个一般认识不是说要专业人事解释的社会认知。也就是在众多普通人看来,博士后就是一级学历,这也是中国人的惯常思维,论资、论级,凡事都要讲个级别、层次。好像没有层次就不是中国特色。正是这种想法才是人们对博士后出站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博士后人员本身想既然比博士高一级就应该比博士工作、待遇好,社会人们认为都博士后还不如博士待遇。而实际上,博士后在站本身的待遇在国内也没有很多的吸引力。在国内很少为兴趣去读博士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就业。如果一直一直在站读博后,在国内可能根本无法养家糊口,而在国外基本可以,起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这样。这就是为何很多人在国外一直读博士后的原因。

 

另一方面,各单位管理部门也不同程度进行了博士后高于博士一级的界定。比如附件的内容就是某高校的一个博士后文件,很清楚地看出将博士后的要求抬得很高,有明显的一级学历化倾向。

 

 

附件:关于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补充规定(有删改)

一、关于博士后进站相关规定

1、申请进站的博士后人员可进入我校九个博士后流动站的相关专业开展研究工作;

2、国外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进站;国内211大学、985大学博士毕业生优先进站;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进站;

3、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分为国家资助博士后与经费自筹博士后;

4、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人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发表学术榜论文1篇以上,或者发表国际SCI论文2篇以上,或者发表国内SCI论文3篇以上;

5、国家资助博士后名额根据当年博管办批复名额确定;

6、博士后进站时需与相关流动站所在单位、合作导师就拟开展科研项目、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签订相关工作协议;合作导师连续两位博士后未完成工作协议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两年内不得招收博士后。

二、博士后出站规定

(一)国家资助博士后在提交申请出站报告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下同)公开发表学术榜论文1篇以上;或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

2、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并获得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或者面上基金1项;

(二)自筹经费博士后在提交申请出站报告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下同)公开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2、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或者面上基金1项;

(三)在站期间未达到上述出站条件的博士后,将报国家博管办,按照相关规定予以退站。

三、博士后待遇

1、获得国家资助的博士后人员享受博士后专项经费,用于补助科研工作和生活费用;

2、国家资助博士后学校为其提供博士后公寓一套。博士后公寓仅供博士后本人使用,在站期满出站时交还住房。逾期不交还者,将承担相关违约与法律责任,并每月收取房租5000元人民币;

3、自筹经费博士后报到时需从合作导师项目经费中一次性交付100000元;

4、博士后人员作为学校后备师资队伍,学校每年将优先从博士后人员中选拔优秀者留校担任专业教师。选拔与审批程序按照学校引进教师相关政策执行;

5、对于档案进入学校的应届博士毕业进站做博士后的人员,在站期间享受学校公费医疗(两年期满无论出站与否停止享受);在站期间工资按照博士毕业同等待遇从本人博士后科研经费中支出;

四、其它说明

1、待刊学术论文不予认可;

2、在站期间以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等同于第一作者论文;

3、在站期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等同于发表SCI期刊论文;

4、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等同于SCI期刊论文(要求作者简介中标注我校);

5、博士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必须附在其出站报告最后,与出站报告统一装订。有获奖论文的,还需附上相关证明、证书复印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347-588675.html

上一篇:行政化职称系列
下一篇:一个经典的ABM模型案例
收藏 IP: 24.142.195.*| 热度|

6 张伟 翟远征 蔡庆华 余世锋 刘继顺 徐传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