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互联网+研究生论文评审 精选

已有 19371 次阅读 2015-6-3 11:0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每年答辩季都会有各种讨论,有反映问题的,有提建议的,但是一些操作性的建议方案却很少。这里借助互联网+这个噱头,试探性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供大家拍砖。


目前研究生论文评审的主要模式如下图:




改变后的模式变成了如下图所示:


修改后的模式就变成了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其主要特点或优势在于:

1、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退休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源。

2、一级学科在一起进行评估,评审结果直接可以全国可比,不用每次劳民伤财再进行填写各种表格。

3、解放导师。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导师原因而出现类似最近网上爆料的各种意外事故。

4、解放学校。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纸张用量,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

5、硕士生弹性学制,也可以延期。

6、各学校可以制定一个补充细则,应对个别特殊情况。

7、共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8、技术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需要完善的的就是开放一个系统支撑这个工作。


致谢:该文受付宗堂先生的观点启发,特表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347-895177.html

上一篇:研究生学术创新的五个阶梯
下一篇:“互联网+教育”做不到的事情
收藏 IP: 124.65.188.*| 热度|

18 叶建军 彭真明 黄永义 赵斌 李泳 杨正瓴 秦伟伟 黄仁勇 程娟 张文增 林中祥 姚伟 武夷山 陈飞 丁超 马志超 peosim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IP: 116.1.82.*   回复 | 赞 +1 [15]卢文全   2015-6-6 21:27
这个方向值得肯定,所有问题可在实践中不断解决.
IP: 175.25.189.*   回复 | 赞 +1 [14]doctor5   2015-6-5 21:00
又有答辩了?
IP: 202.119.79.*   回复 | 赞 +1 [13]wangbignose   2015-6-4 09:42
不具实现条件:
(1)大多数专家并没有大量网评论文的动力
(2)部分退休导师的学术视野有时不够开阔,在有些学术问题上刚愎自用,其评审又没有任何约束。
(3)视频答辩目前不可行,谁组织?中间出现通讯故障如何处理?

最后我觉得,任何事情,公开透明是最好的武器,别的形式上的都是浮云
回复  这些问题需要再细琢磨。谢谢!
2015-6-4 16:2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19.218.125.*   回复 | 赞 +1 [12]张人杰   2015-6-4 09:37
太看重退休教师了。优点,把关底线,各种语法错误、混乱逻辑表述,有望减少。缺点,55岁以上老师的平均研究背景和前沿知识了解有限,对文献检索的效率有限,易被论文枪手牵制却拍手叫好。
IP: 121.248.131.*   回复 | 赞 +1 [11]林中祥   2015-6-4 06:53
有意思。
IP: 113.200.26.*   回复 | 赞 +1 [10]styleboy   2015-6-4 00:23
就本校而言,我觉得答辩委员会虽然很少卡学生(除了没啥成绩的学生),但是科里邀请的答辩委员们(固然是导师熟人)对于学生的课题确实是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的。当然学生毕业了,委员们提出的建议也就付之东流了,但尚未毕业学生如果用心,也会在这种半形式主义的答辩中获得有用的思路。楼主的想法值得鼓励,也希望中国研究生教育真正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
IP: 113.57.224.*   回复 | 赞 +1 [9]叶建军   2015-6-3 21:39
博主进行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程序的建设,有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英国就是因为首先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才在工业革命的竞争中战胜其他欧洲强国的。
  博主的制度设计得详细合理的话,完全有可能大幅提高中国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水平。建议继续深化,丰富细节。可以考虑发表论文。
回复  谢谢鼓励
2015-6-3 22:5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4.88.44.*   回复 | 赞 +1 [8]刘淼   2015-6-3 19:11
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导师同意毕业就行;该让公众去监督导师的治学,而不是复杂的制度。
IP: 210.72.158.*   回复 | 赞 +1 [7]luluouc   2015-6-3 17:16
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纸张用量?
IP: 166.111.100.*   回复 | 赞 +1 [6]李涛   2015-6-3 14:22
中南大学不是因为延期才死了一个研究生的吗?
回复  假如是互联网+模式,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只是中间环节,结果均是第三方无记名的。
2015-6-3 16:1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71.80.81.*   回复 | 赞 +1 [5]黄永义   2015-6-3 14:12
可以尝试。
IP: 202.115.10.*   回复 | 赞 +1 [4]彭真明   2015-6-3 14:05
估计很多人要无线延期
IP: 123.112.102.*   回复 | 赞 +1 [3]文克玲   2015-6-3 14:00
谁有权参与网评,实名还是匿名?
IP: 113.57.224.*   回复 | 赞 +1 [2]叶建军   2015-6-3 13:22
不错的建议,现在答辩委员会在很多学校已经严重走样,到会专家要么是导师的朋友,要么是本院的老师的朋友,评价已经很难客观。
   当然,不同学校的毕业论文,做不同项目的论文,会有一些差异,网评时也要有所把握。另外,发生矛盾时,如学生和导师对网评结果有较大异议时,怎样质疑,仲裁也是要考虑的。
回复  感谢支持,你的建议我再思考一下。
2015-6-3 21:2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2.66.175.*   回复 | 赞 +1 [1]訚耀保   2015-6-3 12:59
不相信答辩委员会,相信网评。合适吗

1/1 | 总计:15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2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