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了解实验室研二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得知他(她)们已经在开始全身心准备找工作的事情了。当今各大IT公司争夺对口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愈演愈烈,我校是一所电子信息类专业齐全的高校,虽正直暑期,但各大IT公司已开始陆续进入我校进行2012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宣讲会了,9-10月份将迎来本年度高峰期,到时校园里五花八门的招聘会海报随处可见。也就是说上一届(2011)的毕业生还刚毕业进入公司报到上岗,针对下一届毕业生的招聘宣讲会就已经拉开序幕了。想想当年咱们研究生毕业时(90年代中期),每年春季的3-4月份才是当年毕业生的双选会,而且是由学校集中组织1-2次。出现现在的这种有点夸张的变化,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从好的角度来说,学生有了更广阔、更灵活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可以提前近一年时间开始找工作,这就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也说明,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而且通过多次的应聘、面试增加了自己的面试技巧,提高了自己的面试能力。现在的公司来面试的不仅有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也有专业面试人员,从简历筛选,通知笔试,再到终面,真的是层层把关。要顺利过关,学生不得不从简历撰写,专业基础、软件编程、英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强化训练,针对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准备。即使平时很懒散的学生,到了这个阶段,也是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拉锯式的应对招聘单位的准备工作中。这确实也是对学生应聘能力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从不好的方面来看,有的研究生还刚刚熟悉研究方向,刚进入科研状态,能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他们已经开始整天驰骋在相继来校的各大公司的招聘会现场。对用人单位而言,尽管来的早,可能挑选优秀人才的机会要多一些。然而学生也是自有一套应付主张和看法,一般而言,每一次机会都不放过,只要有公司来都会去试试,哪怕失败,也是一次尝试和锻炼。只要公司给出offer,不管是否满意,也都会欣然笑纳。近半年的应聘过程中,甚至有的学生同时拿到了多个公司的offer,到最后才精挑万选,最终确定一个他(她)认为最好的offer。也就是说,来得早的用人单位也不一定能招到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才。
从导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研究生第一年基本为课程学习和修学分,基本不能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研二进入实验室后,需要3-6个月的熟悉阶段。这样算来,真正从事科研的时间也就缩短到半年时间。那么学生真正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充其量比本科生多修了几门硕士生的课程而已。这样的招聘带来的后果,有可能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找的工作还不如那些能力一般的学生。久而久之,给下一届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学不学一个样,能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下应聘技巧,就能找上如意的工作。最头疼的是,有的公司还要求签约学生需提前去公司实习2-3个月。以往就出现过,签约了一家相对起薪较高的公司,但后来却毕不了业的研究生。
记得去年一个比较有名的研究所的领导想在我校找一个“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是12月份联系我的,问我有没有优秀的学生愿意到他们单位去工作的,我只好告诉他联系得太晚了,学生早已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了。不过总体来说,较早来学校挖人的,还是那些相对较小、不怎么有名的公司。相对大的民营、外资公司,如华为、中兴、阿尔卡特、安捷伦、腾讯、百度、Intel等一般会在9-10月份。另外,国字号的研究所、大型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目前的门槛相对较高,一般不会那么积极。
相关博文:硕士生找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