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发展模式陷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5月23日发布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不仅在学术界存在争议,而且这专业术语也让普通百姓一时很难搞清,往往还得从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提出等等说起,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一进入“理论”层面反而把许多人弄糊涂了。何况这理论提出还不到十年,需让历史反复检验后再大张旗鼓宣扬也不迟啊。
笔者以为,有几点事实是很清楚的。
第一,如果“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长期停顿于中等收入而不能跨进高收入门槛,那么,在观察经济发展时,同样存在“低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现象,可以举出这些国家的例子不少,只要将历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加以比较就一目了然了。例如日本90年代以来就是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前行的。可持有“中等收入陷阱”论者恰恰举日本的例子说明,日本从“中等收入陷阱”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这根本没有说服力,因为日本原先就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只有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使得战后日本百废待兴,得益于外部环境很快振兴。但是到了90年代后,日本尽管进入高收入阵营,而且一度“稳居”第二把交椅,不同样遭遇“高收入陷阱”吗。我们我们如果不采取双重衡量标准的话,日本没有遭遇中间的“陷阱”,却跌入了高一层的“陷阱”了。再以从未遭遇“陷阱”的美国而论,自新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算不算“陷阱”呢,见仁见智了!
第二,“中等收入”跨度很大,有低收入、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以世界银行报告举出的2007年为例,低收入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578美元;中等收入经济体2872美元,其中中低收入经济体1887美元,中高收入经济体6987美元;低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和的中低收入经济体2337美元。2009年世界银行发表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称: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是:2007年93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936-11455美元为中等收入经济体,1145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3705美元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临界点。高收入经济体平均为37566美元。从11455美元以上到37566美元平均数之间有着26111美元的巨大落差。该年报告在2009年财政年度的区域和收入划分中将中国、印度列为“中低收入国家”,列为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有美属萨摩亚、马拉西亚、帕劳、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波兰、俄罗斯、塞尔维亚、土耳其、阿根廷、伯利兹、巴西、智利、哥达加斯加、古巴、格林纳达、多米尼克、牙买加、墨西哥、巴拿马、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岛、圣鲁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黎巴嫩、利比亚、博茨瓦纳、加蓬、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塞舌尔、南非等39个经济体。
跨入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的有原来并非是发达经济体的:捷克、匈牙利、韩国、斯洛伐克。
列入其他高收入经济体的有:安道尔、安提瓜尔、阿鲁巴、巴林、巴巴多斯、巴哈马、百慕大、文莱达鲁萨兰、开曼群岛、海峡群岛、塞浦路斯、赤道几内亚、爱沙尼亚、法罗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格陵兰岛、关岛、中国香港、马恩岛、以色列、科威特、列支敦士登、中国澳门、马耳他、摩纳哥、荷属安的列斯、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岛、阿曼、波多黎各、卡塔尔、圣马力诺、沙特阿拉伯、新加坡、中国台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属维尔京群岛等39个。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银行2015年的《世界发展指标》提供的2013年统计数据,低收入国家人均728美元;中等收入国家4754美元,其中中低收入国家2074美元,中高收入国家7604美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4168美元。高收入国家39812美元,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相差是32208美元,这就意味着门槛比以前提高了。而在高收入国家平均数以上的原发达国家的中高收入经济体只有:百慕大(104106美元)、科威特(456130美元)、卡塔尔(86790美元)、新加坡(54040美元)、澳门(64050美元)五个。即使韩国(25920美元)、香港(38420美元)、台湾地区(20958人均GDP),也进不了高收入平均数的门槛。中国在2007年还不算上中等收入国家,可见在“中等收入”的时间并不长。
第三,如果注意到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密切相关,那么联系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看到一些已经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能否跨入高收入的最低门槛是和他们能否突破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的。世界经济的运行是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并不总处于危机的低端,能否处理好经济周期是是否停滞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上有个一次又一次的席卷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是像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那样的东亚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一些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冲击无论如何是不能低估的。再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达国家即高收入经济体拥有巨大的优势和空间。
第四,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的主要衡量标准,现在还是指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或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NP)长期停滞于中等收入行列。至于为何长期停滞的原因另当别论。
笔者在《我看“中等收入陷阱”说》(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5月22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978961)中以详尽的数字说明,中国处于“中等收入陷阱”说难以成立。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例如像中国这样拥有13.75亿人口的大国从低收入步入中等收入,进入中高收入,跨入高收入入门线的每个阶段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能简单地将只有不到千万、百万人口的经济体来和中国比较,甚至也不能用韩国拥有5000万人口的经济体和中国跨越“中国收入陷阱”简单类比。因为人均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力是很不一样的。举例来说,以经济总量而言中国自2009年以来全球第一,2013年就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1.7%,但人均GNI6560美元还进不了中高收入人均7604美元的门槛。步子要一步一步走,岂能一步登天!根不能用人均GNI或GDP来衡量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一定要牢记过往“大跃进”的教训,欲速则不达!
何况,中国在经济总量上按照年均6.5%的目标,在三、二个五年计划内,即15年内赶上人均GNI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底线并非最难之事,最难的是可持续、全面、稳定发展,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色。
第五,既然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人均收入”的变化,“人均收入”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那么需要究竟研究导致经济缓慢、呆滞、停滞发展的根本原因在那里?如果我们考察各类国家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到经济发展需要借鉴自主发展,没有模式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模式绝不是万能的,也绝对不能照搬的。模式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既要回顾历史,又要旁侧跟踪,还要前瞻设计,今天我们遇到的发展瓶颈恰恰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大问题。正因为如此,笔者斗胆建议,不妨以“发展模式陷阱”说取代“中等收入陷阱”说,您以为如何?
危机,危机,有“危”有“机”。我们需要居安思危,更要迎难而上,变危机诶转机,在实现转型结构性改革上寻求突破,让经济发展模式更上一层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