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统一进程(1998)

已有 4060 次阅读 2016-1-20 09:03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统一进程(199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月20日发布

     

我1998年退休,就在退休这一年因教研室张建华先生出国学术访问,当代世界史无人讲课,系主任要求我继续讲授当代世界史,于是我专门编写了《当代世界史》讲稿并印发教学参考资料(两份给学生,自愿复印),所有这些都是自费的,微少的讲课费还顶不上自掏腰包的印刷费,是贴钱讲课的。

《当代世界史》讲稿集中反映了我关于当代世界史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见解,下面是第一讲的内容。

 

********************

 《当代世界史》讲稿

                                       北京师大历史系 1995级本科

                                      黄安年主讲 1998年9月7,10日

 

   <<当代世界>>讲授说明: 见<<讲授大纲>>及参考教材和资料。

   本大纲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级本科生必修棵制定。共授课68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合共72学时,按18周,每周四学时计划。大纲计划讲授18讲,前9讲,共34学时,为全球编,系统讲授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力图概述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和历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就其论述的专题内容是最广泛的,就其讲授的时间来说,也是最多的,这是本大纲的重要特点。后9讲为历史进程编,共34学时, 概要论述影响全球历史发展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的事件,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分别说明国家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演变,结尾的一讲专论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意在中国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史,要立足中华,放眼世界,了解“国情”,瞄准“球情”,把握好对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当代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当代国家关系格局的演变的正确认识,为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本课程期望体现时代性、学术性、整体性、全球性的特色。愿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相长,共同从考察当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启迪。

   注意讲授大纲及每讲的复习思考问题,并以下说明:

1. 本学期课堂讨论(共两次,每次2学时)

第一次: 怎样认识当代世界改革潮(安排在10月中旬,分两个组进行,一组占用10月15日的上课时间,另一组另定)

第二次: 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安排在12月上旬,分两个组进行, 一组占用12月3日的上课时间进行,另一组另定)

要求: 讨论前有简要的发言提纲,文长不超过1500字

2. 课程作业:

   要求在12月前交一份文长不少于4000字的课程作业。作业范围在课程讲授大纲所列的复习思考题内,或教师另外开列的书评选题目录(9月中旬由教师提出)。学生需在10月8日前向主讲教师申报所确定的作业选题,同一选题内容不能多于两人,按经教师认定优先报名者题目后可以开始作业。作业要求论文规范,抄袭者一经查出,作业成绩以O分计算。

3. 参考书目:

1) 经常性参考书目:

 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资料室提供2人一本供借阅)

 齐世荣总主编,彭树智分卷主编:<<世界史.现代部分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段炳麟主编:<<世界当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参考教材,供购买)

 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分册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院出版社,1991年版 (资料室提供2人一本供借阅)

 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分册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资料室提供2人一本供借阅)

 齐世荣总主编,张象分册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三分册,北京师院出版社,1996年版(资料室提供2人一本供借阅)

2) 综合类及各讲参考书目:

  随堂教学时,打印出一份由学生选用,同时向系电脑机房提供软盘供学生在电脑上检索

4. 考试方法和要求:

   初步确定为结构考试法,即:平时作业(占20%)+区课堂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总数60%),三项成绩的总和为100% 。期末考试拟采取将试题编号,各个试题题型相同,题量相当,互不重复,由每位学生按抽签号笔试答题。它要求学生务必全面复习,重在理解和思考,切忌侥幸心理。最后的考试决定以经系主管领导同意后的宣布为准。

5. 参考性录像片 由教师推荐为主,同学提议并经教师认定为辅,请系资料室协力提供,学生自愿参加,组织若干次,不计入法定教学时间内,如<<叱吒百年风云录>>,<<五次边界战争>>等。

6. 提倡同学在自愿基础上不定期举行以一个主题(如当代世界的某一热点问题、某一本书的书评)的小型讨论或辩论会,必要时教师参与指导。此项课外活动和课程成绩无关。

7. 根据情况,教师推荐并由学生社团组织相关涉及当代世界问题的学术报告,以活跃学术空气。

 

第一讲 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统一进程 (共四学时)

第一节 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 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对象和重要矛盾

   当代世界史在我国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世界史新兴分支学科,它和传统意义上的世界现代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它史世界现代史的上、下篇,它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学科体系。

   当代世界史是1945年9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以来的全球史。它的研究对象是从全球整体发展的角度考察世界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化的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因此,它所研究的远不仅仅是大国政治的变迁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史,而且必需要研究导致和影响这种演变的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的演进史;它也不仅仅是国别史的个案研究、地区和集团史的阵营板块研究,而是强调全球化的整体研究、全方位研究;它不也不仅是立足于历史的考查,而且也要立足对于现实生活中世界性变化的跟踪考察。

   1945年9月以来的当代世界史有着以下一些重要矛盾:

1.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资本势力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都无一例外地想把她“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历史表明现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苏联、中国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并没有能起到预料的效果。资本主义既不能用武力消灭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这就势必出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如何共处的问题。在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关系问题上, 列宁的和平共处原则,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路线,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都在不同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矛盾演变起着真正重要作用的是经济竞争因素, 内部机制调整和改革因素。外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但往往不是决定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争斗, 在当代世界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它经历了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间军事对抗、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缓和接触、竞争共处相交替,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共处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90年代初以前的整个当代世界。其后在冷战后新形势下两种社会制度间,继续竞争共处进程中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主要不采取冷战形式。至于西方国家与解体后的前苏联东欧转轨国家的关系,虽然不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国家关系,但是也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向资本主义转轨型国家间的关系。两类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还表现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尖锐对立和分歧。

2. 全球经济现代化进程中诸多矛盾。这种矛盾明显地表现在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化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激增、贫富悬殊等全球社会问题带来的矛盾;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旧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强国、富国和弱国间的矛盾等。

3. 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诸多矛盾。这种矛盾明显地表现在推行民主化进程和维护非民主化的矛盾;国际政治秩序中的推行强权政治和主张平等公正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和推行全球及地区霸权的矛盾;这种矛盾斗争的场所往往在联合国及其相关国家组织及其他全球性、地区性组织中进行。

4. 世界各国民族国家间、国家集团间的诸多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这在本世纪是一组十分重要、不容低估的矛盾。二战后,突出表现为超级大国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以及日本和西欧国家,欧洲联盟国家间,加拿大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由于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80年代以来美国为首的北美集团,欧洲联盟和日本间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加剧。1945年以来的事实表明,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存在霸权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矛盾。

2) 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发展中国家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一般经历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殖民剥削和压迫, 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相当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以前的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反控制、争斗和协调的关系。由发展中国家组织起来的全球性、地区性和专业性的经济和政治集团在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共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新兴的发展中的工业化国家已经在与发达国家争夺商品贸易、国际市场、资本输出、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显示出不容忽视的实力, 这是一股不同于近代史上的老牌和后起的资本主义的新起的资本势力。它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多方面的共同语言, 但在经济上已经或即将跨入上中等发展水平以至发达国家水平的行列。

3) 社会主义国家间和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问题,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了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 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的斗争,并一度出现武装冲突的严重态势。苏联东欧解体后,社会主义国家与前苏东国家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间关系,这种国家关系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而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础。需要指出,前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问题, 后者则是在苏联东欧诸国家解体后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苏联的社会霸权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之间, 出现了苏联的控制和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象1968年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由于苏东解体, 前苏东地区历史遗留的民族、边界、宗教等问题突出, 民族主义抬头, 苏联分裂成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瓦多及后来加入的格鲁吉亚等12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3个脱离苏联完成独立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内和国家间由于民族、宗教、边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以及历史遗留的纠葛与恩怨, 矛盾激化,有的甚至发生了战争。在原南斯拉夫分裂成1991年10月正式独立的克罗地亚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1992年3月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联邦的波黑共和国, 而波黑境内的塞族随即成立独立的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 自1992年4月波黑战争时断时续, 欲演愈烈成为战后欧洲和巴尔干境内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原南斯拉夫则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联合的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原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前不久在阿尔巴尼亚的科索沃地区又发生了新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既说明了这些国家在分裂前存在的严重潜在危机的公开化, 又表明在转轨时期资本势力和民族势力的作用和西方介入的后果。

4) 民族独立及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间因边界、种族、宗教、文化习俗和政治经济矛盾激化引起的冲突以至战争上。以当代世界为例, 二战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少局部战争以双边战争形式出现, 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性因素。这里有超级大国、大国强权和地区霸权主义国家直接挑起或操纵的战争。还有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民族独立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爆发的战争等,这些局部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同美苏两极体制相关, 同殖民主义遗留问题相关。但是战争的根源不仅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还有地区霸权主义、民族主义及各国十分复杂的矛盾纠葛(宗教、种族、边境等)的激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发展的加剧,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也逐步凸现。

5) 苏联(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因苏联东欧地区在解体前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控制而激化的矛盾,但苏联东欧解体后相对淡化。

5. 全球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化、现代化、民族化进程中的矛盾。文化冲突是当代世界史上的深层次矛盾,但是这种矛盾的冲突决不是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事实上,各种文化的合作和兼容史当代文化的主潮流。是文化多元还是一元、现代化和传统化的协调、民族化和世界化的协调是在这一进程中矛盾的突出表现,纵观当代世界,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民族化史相辅相成的。

6. 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在各类社会制度国家中无一例外,但各居特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关系,在当代世界双方的矛盾相对缓和, 西方国家普遍改变斗争策略, 资本统治集团通过不断调整政府经济和政治政策,缓和国内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间的关系,劳工入股,福利国家和各种反贫困措施,扩大统治基础,在资本主体民主下适当扩大民主等;工人阶级基本上处于相对贫困化和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的状况;劳资关系尤其史政治上的对抗状况相对缓和,整个来说,战后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处于相对的低潮时期。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随着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改革和调整的进程,也会出现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集团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的激化。

   上述种种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代世界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深刻而复杂的演变关系,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当代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和研究对象。

 

二. 世界当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和分期

   当代世界史, 以1945年9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起点,以90年代初苏联东欧解体、冷战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衰亡为界标,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共处时期(1945~1990s初);第二阶段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和平竞争共处时期(90年代初以来)。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共处时期(1945~1990s初)

   其基本表现为: 美苏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冷战和激烈竞争的共处,直至苏联的解体和苏联模式的衰退; 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东国家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呈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发展; 西方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发展和新调整为主潮流,同时面临严重困扰和挑战共存; 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和力量的崛起; 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该时期又分为1945~1969年和1969年至90年代初的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在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社会生活现代化、全球化,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1945~1969年间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冷战共处时期; 是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兴起的时期; 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它表现为: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它以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航天技术的利用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为标志,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遗传工程的诞生、以及信息论, 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为先导, 对当代世界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种国家类型的力量消长对比,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国际性组织中的作用等方面看, 均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它还表现为进入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准,普遍到了丰裕社会的程度,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跨入当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 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现代垄断资本组织形式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资本政治制度协调经济制度的功能也趋于巩固和完善。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措施的达到新的高峰。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资本势力向全球的经济扩张和争夺空前激烈。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 在40年代末中国和亚洲、欧洲出现连成一批的社会主义国家, 并一度于50年代初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另一方面由于苏联控制和反苏联控制的发展、中苏分歧和论战, 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大分化。在这期间,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出现了发展和分化的情况。

  第四,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了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美苏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之间冷战共处。它通过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和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对立, 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的对立, 军事上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对立, 以及两个德国、两个朝鲜、两个越南的对立, 中苏条约及美日条约的对立等在各个领域展开规模空前的冷战对抗。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一开始是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在整个美苏冷战过程中的竞争优势总的说来在美国方面。

  第五,新兴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力量开始兴起, 出现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其中极大部分走上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新兴资本主义道路。这也是法国、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新兴独立国家的政策调整时期。以亚非会议、不结盟首脑会议的召开、77国集团的组成以及在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为标志“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为建立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

 1970年代以来的四分之一世纪, 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苏东受挫, 中国经历了文革的的严重挫折, 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处调整时期: 出现了以滞胀经济为突出表现的结构性经济危机, 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适应滞胀经济的变化, 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实行了重大调整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 西方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 70年代以来另一个关系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事件, 是世界经济由重大西洋的两大洋经济发展, 逐步向重太平洋经济的两大洋经济的倾斜。

  在70年代以来的历史阶段主要线索是:

  第一,第三次新科学技术革命以信息革命为龙头, 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多样化、民族化趋势;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 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 也推动了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的急剧变化; 它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入九十年代的跨世纪时期,新科学技术革命正面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第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继续发展的同时面临新的困扰, 处于新的调整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滞胀经济为突出表现的结构性经济危机, 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克服滞胀经济带来的困境, 西方国家经济政策逐步探索并实行了重大政策调整, 这些政策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交替实行强化国家干预和放松国家干预政策, 鼓励自由竞争或两者兼顾; 吸纳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的新综合学说和货币学派及供应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交替或兼顾; 在国际贸易领域实行新贸易自由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交替和兼顾政策。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和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重大曲折。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模式遭受根本性的失败, 出现了在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中国则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的严重挫折, 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并且取得了令世人嘱目的发展; 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呈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模式的发展道路。

 第四,这一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强,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由美国称霸、欧日依附转化为以美为主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的同时, 西方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欧洲联盟的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以及东亚经济区的蕴酿, 勾划了三大经济区的走向,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反映了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另一个关系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事件是, 世界经济由重大西洋的两大洋经济发展格局, 逐步向重太平洋经济的两大洋经济发展格局的倾斜。

  第五,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苏联和东欧的解体, 雅尔塔体制和美苏冷战结束。它宣布了苏联霸权势力的结束, 也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势力; 它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六,“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和力量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扩大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以及和平与发展等一系列新课题。

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和平竞争共处时期(90年代初以来)

   90年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雅尔塔体制衰亡后,国际关系正在酝酿和发生着大改组、大调整,也在局部地区伴随着大的动荡。

   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无论是美国、西欧、日本,是俄罗斯及独联体和东欧国家,还是中国都在相应调整战略目标,构架新的世界格局。美苏两极世界已经告终,独联体已经不再是超级大国,甚至其大国地位也面临挑战;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保持发展的势头,但是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结束;欧共体在联邦德国和法国联手的基础上正在已一种新的集团经济和政治力量振兴;日本既面临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困境及日本模式的挑战,保持和发展第二经济大国的优势,又面临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两个超级大国左右世界格局的形势已成历史。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亚洲上升。由于90年代初雅尔塔体制解体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正在蕴酿新的组合, 某些力量尚属处不稳定因素; 美苏两极时期被掩盖的地区性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和矛盾激化; 政局动荡,局部战争不断, 前苏东地区问题突出,世界仍然并不安宁。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人们正密切注视和估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对西方经济和整个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第二,在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更加凸现。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日益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注。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反对世界战争和核战争的威胁,同样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特别关注。

   第三, 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化呈加快发展趋势。同时, 第三世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现代化、民主化、民族化, 和平与发展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四,当代世界还面临一系列现代化、全球化、区域化和多样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如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贫富悬殊的加大,威胁和平和发展;人口的过度膨胀、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资源匮乏的加剧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难民潮、国际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活动、全球毒品生产和贩卖、爱滋病流行、核武器生化武器的危害等全球性社会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还有现代高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发展、城市现代化和交通运输高速化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许多新课题等。

 

三. 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

   对于世界现代史的时代特征的概括, 有过以下几种不同提法:

1.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论, 或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论、垄断资本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时代过渡论、总危机时代论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在理论界和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观, 并有大理论权威的论述为依据。然而遵循实践第一的根本原理, 这种对现时代特征的表述并不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全貌, 它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的估计上都脱离实际,和20世纪的现实不相符合。

2. 资本主义统治和战胜社会主义时代论

   美国前国务卿兹·布热津斯基著的<<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1989)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著的<<1999不战而胜>>(1988)两本书典型地表达了这种一厢请愿的见解。他们夸大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暂时优势, 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兴衰相混同。    

3.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论

   1961年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瓦尔加在<<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预言:“二十世纪是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本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将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林彪<<毛主席语录前言>>更把这种观点推向了极端。

4.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论

   趋同论者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离开它们各自的‘理想’形式, 并正在日益向相似的行为、思想、机构、制度演进。这种假说, 一般认为是由获20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荣誉学位,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学金的荷兰扬·丁伯根最先提出的。他根据技术发展型式相似的两种社会制度成为趋向同一不可避免的结论。但是这种时代观是难以成立的。首先,我们要区别趋同现象和趋同理论。当代世界的确出现了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趋同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某些社会性以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因素或萌芽的措施, 如推行国有化、福利保障社会化、计划化、限制垄断、平等竞争等。其目的并非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同样, 社会主义国家也借鉴资本主义的某些经验, 局部推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民营化、股份制、承包制和租赁制等; 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 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提倡效率优先, 兼顾平等。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而不是转向资本主义国家。此外,还出现了环境保护、控制人口、打击犯罪等全球共同利益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国家埃利益。其次, 趋同理论并不附合当代世界的实际。与趋同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大量趋异现象, 不能夸大趋同现象, 忽视本质上的趋异性, 把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经济和制度混为一谈。按照趋同理论, 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过是殊途同归, 当代资本主义不必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而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工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趋于同一, 从而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永世长存。第三, 认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可以最终趋同只是一厢情愿的事。中国的现实, 苏联的解体, 东欧的剧变, 和两种不同制度的共存和竞争都表明了这一点。

5. 工业革命时代和科技革命时代论、信息时代论

   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 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统治论。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著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美国IBM和未来研究所的顾问阿尔温·托夫勒著的<<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著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新趋向>>等。他们强调我们现正面临着一个第三次浪潮的‘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社会时代’、‘超工业社会时代’、‘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强调信息革命和知识、知识阶层的决定作用。认为第三次浪潮使整个工业文明面临危机。仅仅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 上述见解不乏许多闪光之处, 但是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时代特征, 仅用科技发展来说明显然是不全面的。

6. 全球一体化时代论

   这是当今世界炒得最响的传媒之一。的确和近代世界相比, 本世纪特别是下半叶以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大大加快了。但是, 把一种趋势概括为时代特征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在当今世界,多样化大于一体化,一体化离不开主要国家的国家的利益,在当前过分强调全球一体化实际上是有利于全球西化。

7. 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和竞争时代论

   这种见解更符合当代世界的历史实际并涉及时代特征的核心。它既不是资本主义即将或依旧已经统治全球的时代, 更不是资本主义很快灭亡或已经的时代; 它既不是社会主义很快在全球取胜的时代, 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大失败或彻底破灭的时代; 它既不是全球社会制度趋于统一,化于姓资或姓社, 也不是互无关联, 势不两立, 而是不分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分歧以及发展阶段和模式的差异和平竞争共处, 趋同存异的时代。当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表明, 在这个时代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是通过战争和强权来显示优越性并最终战胜对方, 而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通过长期不懈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共处和竞争来显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最终地战胜对方取而代之, 这个过程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并不是在现时代和可望的21世纪就能完成的。

 

第二节 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以来,当代世界已有58亿多人口220多个政治实体,他们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和对策、发展模式、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既有某些相似的轨迹,又多姿多态各具特色,显示了世界经济生活中多样性统一的生动画面。在20世纪下半叶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急剧膨胀,对生活在五大洲七大洋的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提出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这是一个经济运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又是人们越来越相互依存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当代世界, 无疑这还是一个走向求同存异的大千世界。和五十年前相比,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这个50年的经济现代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是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世界经济了以下的发展进程:

  第一,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在欧美地区和部分东亚国家经济现代化向全球扩展的进程,这一过程是由美欧发达国家和日本逐步推向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进而向包括亚洲和非洲等其它地区在内的全世界的扩展。

  第二,兴起和发展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对全世界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并正蕴酿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场科技革命一方面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问题上有可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使科技革命的以向全世界扩展。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在发生巨变,其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波浪式的大发展和大调整,目前依然在当代世界经济生活中保持主导力量的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展, 特别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在90年代初转入西方自由市场经济轨道,而中国则实行了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独立的发展中新兴国家的经济力量已经兴起,其中个别国家已经“脱贫”走上了新兴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整个发展中国家中呈现了穷富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间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领域中展开了激烈竞争,两种经济实力对比的消长出现了曲折的变化,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解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随之衰退。      

  第五,8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恶化、人口剧增等全球化经济问题日显突出。一些国家开始从追求经济增长目标向追求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表目标努力。

  第六,各国普遍通过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协调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职能的关系,来实现和保持现代化的先进水平,保持经济平稳和协调的发展。

  第七,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经济区域化、民族化、多样化趋势这双重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重要桥梁。

 

二. 世界政治民主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世界,全球政治国际化、民主化、集团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也是史无前列的。它和世界经济一样,从政治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统一进程。半个世纪以上的历程,政治版图历经风云变幻,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多层走向多极多元,但是时代的和平共处竞争特点没有发生基本变化,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没有变化,相互依存,求同存异的趋势没有变化。尽管各类局部战争远远超出了战后的规模,但是世界大战并没有爆发,世界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潮流。

  在全球改革潮中,经济改革为先导,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相应配合,政局稳定是比不可少的基础。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发展中的新兴独立国家在追求政治民主化,反对法西斯专政,保障政治稳定方面具有某些共识。这里仅就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继续发展,略加阐述。

  首先是政治民主化, 科学化趋势的发展。这表现为在宪法体制方面, 普遍注意消除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规定不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或不参与侵略战争; 扩大公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某些平等权利; 发展宪法保障体制。在议会制度方面, 在维护和巩固资本统治的大前提下, 议会制民主相对巩固。当代西方世界议会民主制仍是维护民主、协调关系、制衡权力、完善决策、 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 它对法西斯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都是一种制约, 对不同利益集团也是一种协调; 迄今发达国家都采取并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两院制, 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采用一院制。在行政权力方面, 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基础上, 行政权力的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美国总统制的进一步完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吸取第四共和国议会权力过大的教训, 实行了总统制体制; 日本废除了天皇制。在决策程序方面, 注意三位一体、朝野呼应的政策研究体制。即由垄断财团的头面人物、智囊组织和国家机关三位一体的政策研究机构; 采取逐步完善的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措施。在政党制度和文官制度方面, 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它既是垄断资本利益主体的体现, 又是不同阶层利益的兼顾; 它允许包括左翼在内的各党派公开活动, 禁止法西斯政党公开活动, 并限制共产党单独掌权; 在文官制度方面, 它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论功行赏的文官制度并逐步提高“知识化”、“专业化”的程度。在第四种权力的作用方面, 舆论、新闻媒介的作用大大增强。尽管它参杂了各种利益集团的争斗, 但是对于个别人物和集团势力的独行却是有力的制约。此外, 还逐步丰富了立法规定、司法限制、行政特许、和检查制度。这些既是资产阶级民主发展的产物, 又是人民斗争的胜利成果。

  其次,法西斯势力在二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从不占主导地位。战后德、意、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遭到致命的打击, 法西斯思潮处于非法地位, 虽然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 雅尔塔体制解体后法西斯思潮在德国等西欧国家和日本等国有所抬头, 我们应于高度警惕, 但它越来越遭到谴责, 并不占据主流地位。

  第三,二战后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时期。这表现为:在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普遍低落, 一度高涨的工人运动也趋低落, 而且多数斗争是以改善经济生活地位为目标, 并不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的统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一度兴起的欧洲共产主义运动走向衰落, 在发达国家中革命运动的低潮态势几乎无一例外;人心思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世界现代史上最长的相对稳定时期。和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不到八、九年的短暂相对稳定相比, 当代世界出现了一代人以上的相对稳定。当然绝不应由此断言, 资本主义会长期稳定下去, 但是它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相对的稳定是不能和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短暂稳定同日而语的;当前现代资本社会的社会危机还没有严重威胁到资本统治的根本基础;全球性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资本统治, 在一定意义上,它又是巩固资本主义体系统治的同盟力量。

  第四,西方国家政府注意通过资产阶级各个利益集团的争斗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在资本主体统治范围内的始终存在着各种政策主张和观点的公开分歧。如:在国家权力上的大政府小社会和小政府大政府之争; 扩大中央权力、限制地方权力, 还是限制中央权力、扩大地方权力之争。在经济政策上的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之争, 保护关税与自由贸易之争, 财政政策为主或货币政策为主之争,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还是非凯恩斯主义主流之争。在对外政策上的对苏冷战与缓和之争; 扩军与裁军之争, 一体化和集团化之争, 大西洋政策、两大洋政策和太平洋政策之争, 以及冷战后基本对策之争。在对内政治思想上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政党关系上的派别之争等等。它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深化和争斗, 另一方面却是资本集团间维护资本制度、协调共处的产物, 有利于防范突发事变。

 

三. 世界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全球化和多样化、不平衡发展

  在当代世界,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中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都随之在物质生活、都市和农村生活、社会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生活、教育福利、国民素质、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与之向适应的变化。

  当代世界现代化在横广和纵深两个方面进军中,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多元化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一轮又一轮地发生剧变。这种变化往往率先出现在以美国为前列的西方发达国家,随接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部门和地区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的物质生活现代化进程加快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新发展,明显表现在:

  第一,衣食住行领域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态势。无论是服装行业、饮食行业、住房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人们都切身感受到自1945年以来的半个世纪内变化的日新月异,其更新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第二,卫生保健、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领域现代化、全球化态势同样是快速变化的。

  第三,文化出版、新闻媒介、影视传播、电子网络等领域的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态势更是领时代之风骚。

  第四,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城乡结构的调整和都市化、城郊化的进程的加快,一批特大城市的涌现,以及城乡差别在现代化快速和高度发展地区的相对缩小。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平衡趋势。个别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失调,过渡城市化出现某些负面影响。

  第五,社会结构发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调整,社会成员民主化、自主化、流动化加快。

  第六,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化和现代化,居民文化知识化水平的提高,文化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在发达地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相对缩小,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也随之不断提高。

  第七,随着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生活绝对贫困的国家和地区逐步缩小,在工业化国家中,生活绝对贫困的程度也相对缩小。

  第八,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福利保障社会化制度化,生活质量提高。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也比过去有所提高。

  上述情况,尽管因国家、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具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性,但是发展的主潮流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学术思想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一,世界文化教育大发展、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大解放、大活跃的总体发展趋势。仅从1945-1980年,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有500万篇,70年代以来,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有50万种,平均每分钟出版一部。第二,学术思想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第三,学术思想领域整体化、综合化趋势的加强。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 纬线学科的迅速发展; 以及总体化综合化学科的发展还有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 加以科学管理的大科学的兴起,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统一及其科技与社会的统一。第四,世界宗教呈现教派林立、世俗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四.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其范围之广, 影响之深, 发展之快, 竞争之烈, 规模之大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历史时期。当代世界半个世纪的主潮流基本上是和平与发展, 在雅尔塔美苏两极体制的解体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和跨世纪的主潮流。

1. 当代世界的和平潮流

  当代世界的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 和平潮流集中表现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争取或维护独立和平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趋势。

  首先, 表现为在雅尔塔体制时期, 全球范围内反对美苏争霸或美苏合霸主宰世界的趋势。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反对霸权主义的矛盾。如果我们看不到这对主要矛盾也就不能准确把握维护当代世界和平潮流的症结所在。

  在雅尔塔体制下,战后美苏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主线。美苏争夺贯穿在1945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文化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说在这些领域都含有美苏的霸权争夺成份。对于美苏反对各自对方的霸权扩张, 在客观上也是符合世界和平潮流的。然而在雅尔塔体制期间只有美苏两家才有力量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而美苏的霸权扩张无疑对世界和平是莫大的威胁。对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反对美国、苏联各自的霸权扩张或反对美苏合霸全球性反霸浪潮, 则是维护世界和平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到美、日、欧共体的协同与鼎立的争夺趋势。战后初期到60年代,基本上是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70年代以来, 西方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独霸的变化, 出现了美、欧、日三种力量以美为主、三方协同和鼎立的趋势。

  第三,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运由苏联为首和以苏划线到各国独立发展并逐步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道路的趋势。在当代世界, 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国沙文主义和苏联在国际共运中的老子党态度是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运中反对苏联和苏共霸权扩张和控制的斗争也是维护世界和平潮流的组成部分。

  第四,表现为旧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争取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趋势的加强。

  第五,表现为雅尔塔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趋势的强化。雅尔塔体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其中也包括两霸相争中的相互削弱,尤其是美国对苏联的削弱。

  第六,表现为核竞争下频繁的常规战争和反战和平运动的交替, 及制约新的世界大战力量增强的趋势。当代世界频繁的局部战争不断,如何防止局部战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不断增强。

  第七,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对、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增高。这种世界和各地区人民群体的团结力量不能不对贸然发动世界大战的力量以强大的压力。

  未来的世界大战在本世纪打不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当然我们不能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根本不存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往往一方面和平是扩张主义掩饰备战的烟幕, 扩张主义以和平的外衣来为侵略战争装扮, 另一方面世界人民强大的反战和平运动有助于揭露和防止侵略战争。

2. 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发展是当代世界另一主潮流。这种发展趋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政府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它突出说明在当代世界各国,不分社会制度、不分国家贫富都谋求通过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 科学技术革命, 来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改革和调整趋势从战后初期至今近半个世纪这一潮流持续不断。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进行了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和新一轮改革。

  第二, 社会主义国家在重重阻力中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改革,走上了“脱贫”道路,逐步发展为新兴工业国家的趋势。

  第四, 现代化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多样化统一,呈现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及一体化发展趋势。世界性贸易、投资、金融、货币、市场、信息等联系的加深和一体化、区域化趋势是史无前例的。

  第五, 在全球现代化向纵横两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中, 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呈现由集中在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地区扩散的趋势。

  第六, 在现代化发展中, 新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七,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和贫困化共生,重视福利保障社会化趋势。当代世界尽管社会制度和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不同, 协调公正和效率、富裕和贫困成为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第八,随着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的凸现,可持续发展已经称为全球发展的共同课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51460.html

上一篇:改变环境梦 从把握自己做起!
下一篇:扬州大明寺里的部分字画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