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改变环境梦 从把握自己做起!

已有 2234 次阅读 2016-1-19 08:57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改变环境梦, 从把握自己做起!

改变环境梦 从把握自己做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月19日发布

凡是参观过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的,无不为那块无名氏墓碑碑文的哲理所折服和震撼。

    When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the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into my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world.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人们从中可以感悟到:改变一个地区、国家、甚至世界的美梦,要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的家庭和周围做起。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改变自己做起,不要一味地埋怨他人、埋怨周边环境、埋怨归属地区和国家。要问问自己做得怎样,自己为改变这写大大小小的环境做了些什么,在自己最富精力的时候,自己做些些什么,该怎样地生活,有了这样的心态,怎能当自己到了床上躺、墙上挂的时候吃后悔药呢。在学术界,我们也许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不合理的学术生态,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握自主。

有学者恰当地将无名墓志铭和我们古代智者的《大学》相联系,称这不就是《大学》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吗?

*************************

《大学》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无名墓碑

王锟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1日   16 版)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无名墓碑

 

大学

   在中国传统经典中,《大学》是一本很特别又很有争议的书。其实说它是一本书,似乎不太确切。《大学》原本不是书,只是《礼记》四十九篇文章中的一篇,仅短短一千七百余字。相传《大学》是孔子的遗书,曾子独得师传并加以己意阐发而成。也就是说,《大学》之文成于被认为得孔子衣钵的曾子之手。然而在宋代以前,它并没有被读书人看重,如果读书不仔细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唐宋以来,它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唐代大文豪韩愈倡导人们读《大学》,后来北宋二程兄弟对之进行整理和注释,使其思想和条理变得清晰易读起来。南宋朱熹对《大学》情有独钟,著有《大学或问》《大学章句集注》等,并给“格物致知”一章补传,易篑前几天还在对《大学》的注释做修改,以致他说自己这辈子只读懂了《大学》这一本书。更重要的是,朱子将《大学章句》以单行本印行,《大学》因此由文变为书。特别是1313年,元政府把《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官方标准的教科书,《大学章句集注》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直到1905年科举制废除,影响中国读书人达七百年之久,直到现在仍余波荡漾。

   那么《大学》到底是本啥样的书,其中蕴含着何种精义呢?所谓大学,即大人之学。大人,就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管理精英和骨干。《大学》之道,是古代培养精英骨干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在古代,子弟八岁入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和洒扫、应对、进退等基本生活规矩。十五岁入大学,教人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方法。《大学》经文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段教育大人的原则和步骤的话被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朱熹训为“新民”,这是培养大人的三大原则。意思是大人砥砺自己的美德,并推己及人,感染和影响他人并使其也改变。“八条目”,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简称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教育的具体步骤和顺序,其中以“修身”为中心。“三纲领”“八条目”互为表里,修身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讲大人砥砺自己美德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明明德”;修身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讲大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改变他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新民”。《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指大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本末、先后次序。其中“明明德”是本,是起点;“新民”是末,是终点。也就是说大人只有通过探明事理、诚实无欺、端正心术来改变自己的内心,才可能使自己的家庭和睦有序;如果能使一个家庭和睦有序,才可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才可能使世界(即天下)太平。此即《大学》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今天,人们把《大学》的精神概括为“修己治人”或“内圣外王”。由于它以修身明德为中心,主张德治及圣君贤相的贤人政治;由于它重视家庭,视家庭为政治管理的基础。因此,现代中国人以西方政治文明为参照,批评《大学》为德治主义,道德与政治不分,家与国不分,搞圣贤崇拜。说穿了,内圣开不出外王,《大学》已失去了效力及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这些观点似乎很有说服力,可恰恰它被孙中山认为是人类最优秀的政治哲学。这给我以很大的怀疑和困惑:为何走现代政治文明的孙中山那么推崇它?为什么几千年的中国读书人那么信服它?

   直至有一日读到一个有关无名墓碑的故事,多年对《大学》的怀疑与困惑才涣然冰释。

   在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普普通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岩质地,外形呆板而缺乏美感。它与周围二十多位英国国王那质地上乘、雕刻精美的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相比,显得黯然失色,毫不起眼;而且,它没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更没有一丁点介绍墓主人生平的文字。就是这座微不足道的无名氏的墓碑,却名扬世界。凡是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可以不去参观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英国国王的墓碑,可以不去参观牛顿等世界名人的墓碑,但没有不去参观无名氏墓碑的,而且没有不被这块无名氏墓碑所折服和震撼的,确切地说,没有不被无名氏墓碑上的碑文所折服和震撼的。这块墓碑上所刻的文字是这样的: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当我年轻时,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those closest to me,but alas,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I suddenly realize: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很显然,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无名氏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篇碑文是他心灵的自省,充满着哲理和教益。据说,许多政要和名人看了都感慨不已。当年轻的曼德拉读了这段碑文后如醍醐灌顶一般,认为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改变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他放弃了以暴力抗争来打破种族歧视的观念,改变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和思想,进而改变了自己的家庭、亲人和朋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改变了南非这个国家。

   当我读到这篇碑文时,心中亦豁然开朗,原先对《大学》的困惑和疑问顿然消失于无形:这不就是《大学》精义的最好注解吗!“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这不就是《大学》的“新民”吗,不就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吗?“改变我的国家”,这不就是《大学》的“治国”吗?“改变我的家庭”,这不就是《大学》的“齐家”吗?在离开人世之际反省,改变我自己才是最根本的,这不就是《大学》以“修身”“明明德”为本吗?而“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不就是《大学》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吗?

   更耐人寻味的是:《大学》与这篇碑文都告诉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大人”们:要想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你自身开始;要想撬动世界,支点就在你的内心里。若曾子、朱熹复生,读到这篇碑文,定会击掌赞叹,认为这与《大学》深意若合符节,不免发出“东海西海,心同此心,理同此理”之叹。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7/01/nw.D110000gmrb_20140701_1-16.htm**






********************震撼全世界的一段碑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wOTA1OQ==&mid=400494522&idx=6&sn=d887bb0728f96745909216d5fde145e2&scene=0#wechat_redirect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When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the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into my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world.

译文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治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的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自己,低调做人。
   1、别低估任何人。

————收敛自己的脾气,经常要保持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3、温和对人对事。不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这个世界没有"应该"二字。

————保持头脑清醒,明白自己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头鸟,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4、痛苦只是一阵子,过后回头看看,其实那都不算什么。
————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5、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的情况。

————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6、学会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也很可怜,被压力推动,不由自主。

————要知道别人光鲜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自己不喜欢的人,报之以微笑,默默为他祝福;对喜欢的人,真情流露、真诚相待就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wOTA1OQ==&mid=400494522&idx=6&sn=d887bb0728f96745909216d5fde145e2&scene=0#wechat_redirec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51308.html

上一篇:平山堂一瞥(三)
下一篇: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统一进程(1998)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蒋大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