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停车源于规划滞后、管理不力、领导漠视、文明缺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8日发布
乱停车问题在北京社区和一些地段是多年来的普遍现象,主要是规划滞后、管理不力、领导漠视、文明缺失导致如今积重难返、愈演愈烈的现象。
以北京天通苑地区为例,马路不可谓不宽、社区道路可以对开通行汽车,还有露天停车场和底下停车场,但是乱停车现象依然不减,这和车主和驾车人文明缺乏有关,缺少停车的法治、法规和公益理念,人们习惯按照自己的方便随意停车,却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变成了自己想在哪里停就停在哪里,交通要道、绿地、消防通道、应急通道、人行道、公交车停车道、交通转湾道本不该停车的地方,均随意停车,结果方便了自己,影响了他人。
以上车主本身确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造成乱停车愈演愈烈现象却主要不在于此,而是和规划滞后、管理不力、领导漠视有关。几乎所有社区和城市交通规划大概都没有考虑到私家车爆增造成停车难的问题,如果一个社区和地段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和相应措施解决停车问题,势必带来有车停不了的问题,那么出现图一时之快妨碍他人和公共利益的乱停车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包括中国特色的“领导重要讲话”,如果在干部人手一册的“领导重要讲话”中没有提到的,即使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极其重要,恐怕在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官员那里是很难落实到位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只有“顶层设计”逐步推行,才能逐步缓解,例如建设城市地段和社区的停车场(楼层式和地下式)、有条件开放单位停车场、电脑管控车辆进出和城管人员加强协调,车主加强法制观念和公共意识,依法停车等等。总之,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做起,明天是美好的。
********************
北京:私家车因堵住小区道路被居民开车撞翻(图)
2014年06月18日 01:11
来源:北京晨报
昨天上午10时许,北京晨报记者赶到该小区东门,车子侧翻地点就在小区16号楼楼下,这是一条出小区的单行道,宽度只容一车勉强通过。“被撞翻的车子是一辆黑色别克,车头冲着小区门口。”16号楼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早上7点多的时候就听见很多人在楼下议论纷纷。“我出门一看,这车侧翻在路上,车上没有被撞的痕迹,玻璃窗也没损坏,车子底盘也没什么问题。大家都说,因为这车没停对地方,被‘教育’了呗。”
图为被掀翻车辆躺在路边。疏先生供图
原标题:乱停挡住出口撞翻侧身让路
居民开车顶开挡路车引小区乱停车大讨论
昨日早7时许,朝阳区高碑店北路兴隆家园小区东门主路上,一辆黑色别克车因堵住小区道路,被一急于出行的居民开车顶翻在路边,引来众人围观,事故已交由属地交通队处理。对此,小区居民呼吁,小区内乱停车的现象应得到尽快治理。
侧翻车挡住出路
昨天上午10时许,北京晨报记者赶到该小区东门,车子侧翻地点就在小区16号楼楼下,这是一条出小区的单行道,宽度只容一车勉强通过。“被撞翻的车子是一辆黑色别克,车头冲着小区门口。”16号楼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早上7点多的时候就听见很多人在楼下议论纷纷。“我出门一看,这车侧翻在路上,车上没有被撞的痕迹,玻璃窗也没损坏,车子底盘也没什么问题。大家都说,因为这车没停对地方,被‘教育’了呗。”
小区居民疏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拍摄的现场照片。照片上,黑色别克车侧翻在地,驾驶座在下,左侧轮胎已瘪了,根据其侧翻情况,可推断其事发前停放的位置应该牢牢堵住了单行路。
乱停车苦坏居民
据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称,早上发现情况后,他们立即用两根停车桩摆在车子周围,标注位置,保留现场。早8时许,车主赶到,并叫来拖车公司,用绳子将侧翻的车子绑好,拉上板子后拖走。“因为这车挡道,被小区内的另一辆车撞翻。侧翻车辆停放的位置,的确不是正规的车位。”
据小区居民称,小区内都不是固定车位,每晚都会出现“抢车位”的情况,乱停车的现象很常见,每天早上为了顺利开出小区都要相互挪车,甚至为此提前出门半小时。“小区的地下车库内大部分租给了附近的4S店,剩下车位有限,我们也很无奈。”
记者随后从警方了解到,早7时许,小区内的一居民急于开车出行,无奈别克车堵住挡路,司机意气用事,踩油门猛地顶了下别克车,想把它顶开,没想到别克车却被顶翻,此事已经由属地交通队处理。
晨报96101现场新闻记者张静雅
■热议是非
顶“小区东门出去是一片商业街,而且有学校,小区里大部分的居民早上出门都会走这个门,这车子一堵路,谁都出不去。”
——居民疏先生
损“别克车乱停放,的确需要被‘教育’,可谁还没有个不方便的时候,这一下把人家车撞翻了,有些过分。”
——居民汪先生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8/40775560_0.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