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推荐文章:史学情节结硕果——祝贺李沣先生新著《探寻寿光古国》

已有 3820 次阅读 2012-4-27 08:14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李沣, 史学情节, 探寻寿光古国

推荐文章:史学情节结硕果——祝贺李沣先生新著《探寻寿光古国》出版

 

推荐郑一奇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4月27发布

 

(按: 笔者201129博文李沣著《探寻寿光古国》提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1428
谈到:领大校军衔的李沣教授,比我晚一年退休,是我在北师大历史系的学友,在部队机关和院校工作37年后,利用退休后的自由学术时间出版了《话说画眉》一书,发表了不少学术文章,还开了个人博客。最近几年,他潜心考证寿光古国历史,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99岁高龄的荣誉教授何兹全老人为本书写序称他的新著《探寻寿光古国》填补了东夷古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并称赞说:“ 这本书稿,资料很丰富,虽然写的是东夷古斟灌国和古纪国的历史,但由于大禹的重孙后相居斟灌,古纪国的贵族首领又相继在商、周两朝中任职,因此这本书几乎涉及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各个方面。夏、商、周时有很多诸侯国,若把一些主要的诸侯国的历史都整理出来,无疑将会使中国先秦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资料,古文献中很少,李沣下了很大功夫,学习钻研甲骨文和金文,经过艰苦的寻密探索,把这两个古国的历史较完整地整理了出来,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了自已的分析和判断,值得称道。山东考古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的王永波先生在序中说:“这本书稿是李沣先生退休后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他说自己是先秦史研究的门外汉,此前基本没有与先秦史打交道,却写成了这样一本具有相当深度的先秦史专著,而且是在同病魔顽强抗争的过程中完成的,实在令人感动!令人钦佩!我和李沣虽为校友,但真正认识还是通过科学网博客。8日下午,李沣夫妇来访,并获李沣先生今年1月出版的新著,还蒙李沣学友惠寄相关资料,笔者辑集成李沣著《探寻寿光古国》提要,以表达崇敬之意。

    现在郑重推荐校友郑一奇先生文:史学情节结硕果——祝贺李沣先生新著《探寻寿光古国》出版

 

李沣先生是我的老同学,我们1958年起同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上学。1962年毕业时,绝大多数男同学,约几十人被分配到部队。李沣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分到部队,先要下连当兵,当军车开到校内接我们时,好多同学都有些疑惑:到了部队动枪动炮、站岗放哨,原来学的历史专业知识不都白废了吗?师大党委书记王忍之欢送我们时说:不管今后你们从事什么工作,你们所学的历史专业知识还会是有用的。

现在50年过去了,我们都从青年学子,变成了退体老人,但是,我们的生活道路证明了当年在北师大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教育、史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对我们一生都是有用的。我们会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方法,看人、看己,处事、治学,我们感谢北师大的老师,培养了我们的史学情结。

分到部队后,我和李沣没什么联系。重新联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1993年前后,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室工作,后来任室主任、副总编。李沣那时仍在部队工作,已授大校军衔。他到出版社来看我,谈到他在从事《中国军事经济史·宋元明》卷的研究、写作。因为中青社当时以出版普及读物为主,所以我也未能约请他为社里写书。

我们联系多起来到是退休以后的事。2005年,我退休后被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返聘,这是一个专门出版艺术类图书的出版部门。李沣找到我说,他有一本关于养鸟的民俗文化的书稿,希望能帮助联系出版。我通读了书稿,内容是专门研究画眉鸟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对画眉鸟的认识、命名、笼养的历史,旁征博引,解说生动。还研究了中国的鹛类的科学分类,主要品种,画眉鸟的生理、生态特征,养画眉鸟的轶闻趣事。专题讲述了画眉与文学;古人论笼养画眉,画眉与当代文明等。我感到这是一部别开生面、富有知识情趣的好书稿。写作是文史结合,人文与自然科学结合。史学、文学、文化学的方法兼得。对笼养画眉作了由古及今,由中及外,由鸟及人的全面论述,生动可读,雅俗共赏,就提议列入出版。当时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出版一套“文苑新谭”丛书,专门收入谈古论今、图文并茂的文化生活类书稿,经张子康总监同意,此稿就被列入这套丛书出版了。责编徐芸芸、刘辉,美编郑子杰、王梓都尽心尽力,做成了一本很精致的图文书。此书出版后李沣送给我几十本,我分送给出版界的好友及师大老同学,受到一致好评。我当时想,这是李沣的“史学情结”结出了一个新果实。

2008年,李沣已71岁了,我也68岁了。一天他到编辑部告知,他又完成了一部先秦史方面的专著《探寻寿光古国》,约46万字。这是一部专门研究先秦时已族、已(纪)国和纪姓祖先的史学专著。我听后很是吃惊,这个课题的研究是非常专门、精深的。他能作如此专深的研究,并写出成果,在我的师大老同学中是罕见的。我建议他先找个先秦史方面的专家审审稿,写个序。我也帮助联系了北师大的一位老专家,但听到这个课题后,他说他对这方面、这样专深的问题不熟悉,不便审稿写序。后来李沣又联系了山东考古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先生审稿、写序。李沣有很深的史学情结与师大情节,他提出是否再请何兹全老师题写书名、作序。当时何先生已是98岁高龄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看望何先生。

20081113李沣和我一起到北师大红二楼看望何先生。何先生当时身体尚好,精神健朗,头脑清楚,思路活跃。见面时我们先作了自我介绍。我向何先生报告:我是1962年师大历史系毕业的,当时何先生是副系主任,给我们讲过课,我还拿出保存多年的一个笔记本,上面有何先生讲先秦井田制的记录,翻给何先生看。我说毕业后我分到部队,1977年后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编辑。我还送上我退休后出版的两本书《史海留连》《编辑心语》,请何先生批评指正。何先生很高兴,他说他年轻时也当过兵,不过是在国民党的军队,曾有少校军衔。他还说,他也干过编辑,编过刊物,发表过陈独秀、张国焘的稿件,曾保留过陈独秀、张国焘的亲笔信,可惜“文革”中烧掉了。

李沣提出要请何先生为他的新著题个书名,写个短序。98岁的何老师欣然同意,还客气地说“我的字可不好”。何先生还送给我们他的新作《中国文化六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月版),他在送我的一本上题字:“一奇同志存念  何兹全赠2008.11.13.

20111月,李沣的专著《探寻寿光古国》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何先生在序中说:“我看李沣在这本书中,就很注重事物的联系,他把古斟灌国与古纪国,把伯益族、后羿族、己族联系起来探讨古纪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这就还原了历史的错综复杂和生动活泼的本来面貌。李沣是山东寿光人,他有很浓烈的故乡情结,他对山东寿光古国的研究,填补了东夷古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也是为家乡父老做了件有益的事情,值得嘉许。”我看到书后,非常欣喜,又建议李沣把此书送给四位著名的先秦史专家李学勤、孟世凯、王贵民、王宇信先生,进一步征求意见,李沣也同意了。

李沣今年已75岁了,看到他新著迭出,我很佩服。他的治学方法是传统的,也是扎实的,他的追求是高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人到老年要不伤其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成,关键在不放弃、不泄气,不松劲。从何兹全老师和李沣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贵的“史学情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64101.html

上一篇:推荐阅读:中国对黄岩岛主权无可辩驳 1997年菲才提出要求
下一篇:对沂水纪王崮春秋墓主的讨论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