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温故知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八年前的两篇报道

已有 4095 次阅读 2008-9-21 10:28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

             温故知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八年前的两篇报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921日发布

 

八年前,围绕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一场争论迄今已经淡忘,然而今天的教材编写走向依然和当年的争论有关,不管如今对于多元化的教材编写质量和内容众说纷纭,但是打破教材一家垄断的局面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教材改革的路程还很长,温故而知新,重发当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大视野”(20001022日)和“科教新干线”(20001028日)的两篇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更希望能够知新。

**************************************

错不在多少,而在于如何尊重史实[1]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大视野”节目(20001022日)

(录音内容摘要)

播出时间:20001022日早晨

主持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王微

采访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瑜

采访对象: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任)(简称“任”)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简称“黄”)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大视野”:我们的视角,我们的观点,从北京到世界。北京电台新闻广播电台中波828千赫直播节目。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新闻大视野”,我是东方,我是王微,今天我们要关注新闻主要有:…….热线追踪  历史教材“硬伤”问题引起争论。我们的观点是:错不在多少, 而在于如何尊重史实。

             *                 *                *                   *

    本周五,有这样一则消息称,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中学历史教材有六、七百处错误,而现行的96年高中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错误也有一百多处。当天晚上这条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忙坏了全国数家新闻媒体。记者们纷纷找到有关方面人士核对此事。於是第二天又有消息报道,历史教材“硬伤”六、七百,出版社反击,课本哪儿有那么多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到底有没有错?有多少错?我们的记者陈瑜昨天连夜进行了追踪采访。下面请听她发回的报道:错不在多少, 而在于如何尊重史实。

             *                 *                *                   *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据我们了解,消息的披露是由一本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引起的,由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这本杂志,在2000年第六、七两期中发表了全国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给92年、96年版的中学历史教材挑出来的400多条错误。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的编辑部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通过电话找到编辑室主任任鹏杰。

任:我们开辟了关于教材问题的栏目也有十几年了,陆陆续续登出了好多文章,指出了教材的错误。但是指出以后,教材编写者修改的很少,大部分还是一印再印。好多中学老师也给他们多次写信,指出错误,要求改。有一些是悄悄改了。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改,这样一来,好多教师就把文章寄到我们这儿来了。所以积累的稿件,越来越多。如果按两个栏目那么一点分量登的话,恐怕再过上四、五年还登不完。

主持人:任鹏杰告诉记者,他们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因为这些错误不是一次发现,而是十年间不断发现。作为一个历史教参的编辑不可能视而不见。

任:这样叫学生怎么去正确的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未来,正确了解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让世界上看起来,都是笑话。你中国把自己历史都写成这样子了。世界怎么看你?

主持人:那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错误,到底属于什么样的错误?记者(1020日)连夜赶到了一直从事世界现代史教学、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的家中。黄教授曾是第一个站出来发表看法的大学教授。

在九十年代初,我参与了有关跟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工作,这样我就发现教材有些问题。

主持人:黄教授说,有关方面称中学历史教科书六、七百处错的提法,不完全准确,但也并不过分。因为这些问题是出在初中、高中11本书当中。其中有“硬伤”、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有编辑观点滞后的问题。仅高中现代史部分,黄教授本人就发现质疑了130个问题。而且在最新出版的高中(试验本)历史教科书当中,他又发现了68处商榷问题。

所谓新教材就是现行教材,是指96年版,出现很多史实性的错误,其中有观点问题,有引文问题,有“硬伤”问题,而主要还是材料处理和“硬伤”,观点是次要的,因为观点你可以摆不同的观点,但是“硬伤”是非常明显的。比如1972年上海公报明确写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但是教材写成“承认”,这是绝对的错误,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才写成了“承认”。

主持人:虽然记者的历史知识有限,但是就这样也看出来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7781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将发生在6000年之后。作为出版教材的一家权威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这一套历史教科书何以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因为它的机制,这个教材是他们“自产自销”。你想想看,你能够说我是作者,我又是编者,我又是出版商,谁来监督我出版的水平呢?

主持人:黄教授说,像这种编者、责任编辑、出版商出自一人(一家)所为的做法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这就好比运动员、裁判员是一个人一样。没有真正的审查、没有真正的监督,哪来的公正。但黄教授指出,有问题包括错误的多少,其实并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尊重史实。

如果把问题纠缠在“硬伤”的多少上,我觉得这个有点偏了。我已经多次讲过了,“硬伤”这个问题好解决,改了就不就行了吗?那么这是不是问题就没有了?问题依然存在。存在机制,存在这个体系,存在这个创新,你比如说,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中央文件里面,去年6月中央文件讲得非常清楚,就是我们现在教育改革滞后。那么中央讲的,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滞后,现在你人教社(历史室)自己说我滞后有理, 八十年代以来,你(教材里)连什么(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也没有提到。这就是说,你落后于形势,因为你的教材写在1996年。

主持人:现行历史教科书错误百出的风波似乎刚刚开始,但“硬伤”的存在已有年头。全国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包括大学教授发现了这些问题,居然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是历史在和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拿历史开玩笑呢?

    (重印说明:原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第11-12页,并说明“此摘录由董其正根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022日早晨播出的“新闻大视野”节目的录音内容带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笔者102020:30-22:15,在家中接受了陈瑜记者的采访,同时采访的还有《中国青年报》记者张东操。他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这场争议的由来和发展。黄安年 2001116日)

**********************************

中学历史教材质疑引发的争议

 

北京电视台科教新干线节目(20001028日)

(按照录音记录整理)

时间:2000102820:48-20:51

播音员:北京电视台三台(教育台)

主谈一方: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简称黄)

主谈另一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李伟科副主任)(简称李)

播音员观众朋友,您好,我的夏月,欢迎跟我一起搭乘今天的新干线列车。首先来看新闻的主要内容。……中学历史书引发全国大检查,疏漏渎职,本台专访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

 

    北京台记者报道,最近中学历史教材错误百出的行为,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些媒体竟以历史教科书错误六、七百为题,大肆的炒作。但也有反驳者说,这不过是观点上的分歧占多数,“硬伤只有64处”,这其中究竟谁是谁非,中学历史教材难道真是“遍体鳞伤”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栏目记者采访了人教社历史室负责人和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的黄安年教授。

我想应该把老师们提的这个意见和我们教科书中真正存在的错误区别开来。因为他提了六、七百处意见,不等于我们教科书六、七百处全都错了。

黄: 媒体不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易的比如说把现在属于那些争论的问题,都说成是“错误”,都说成是“硬伤”,这显然是不公的,对人教社也不公平。翻过来你,你有问题,你不承认,你说,我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合适。就是说,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才对。

播音员:针对老师和学者们提出的六、七百处质疑与商榷,人教社的历史室的同志解释说:这几百条意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确实是课本中出现的疏漏之处,属于“硬伤”,共有“64处”,出错率并没有超过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万分之一和人教社内定的万分之0.5,属于合格产品。另一类就是对于教材编写体系、表述方式以及史学观点上的分歧,这占了很大的比例。还有一部分意见,本身就有错误或偏颇的地方,并并不值得考虑。有个别中学老师也在媒体发表个人观点,认为教科书错误对教学影响不大。对此黄教授有不同的看法。

黄: 当然会有影响,这就对于对高考出题的选拔考试这方面也造成了影响,使它出题的空间大大缩小。第二个(方面)是,对学生还会出现问题,听说前不久,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对学生讲,“这个教材(在这个问题表述上)有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学生说“没有问题”,老师说,“就是有问题”,学生还是说“没有问题”,并且说:“是听你的,听教材的。”“是听你的,听教材的”。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材是至高无上的,教材是不会错的。

我们也是人嘛,我们编教材嘛,也是靠我们的脑子,和我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手。是人总会要有出错的。

黄: 应该出于对亿万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因为他们是我们21世纪的希望。

播音员:据了解黄教授已再次撰文两篇,对新版教材提出68条质疑。本栏目将进一步关注此事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台记者报道)

 

    (说明:笔者当时的日记写道:“20001025日星期三,3:20-4:50pm,北京电视台科教新干线记者刘洋等两人来采访和录像,我在北京师大家书房的电脑工作桌前接受采访。他们翻阅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的几期涉及这场争议的文章,拍下了我的“130例”质疑的文章和《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文章中涉及现行教材中“硬伤”问题的段落,其中如战后初期出现几十个新兴独立国家的例子和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的例子。试验教材中将《波茨坦公告》写成波茨坦宣言的例子。在采访中记者提出问题说人教社称:他们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规定了万字错误率不得超过万分之0.5(出版署规定是万分之一),而他们的11本教材中硬伤只有64,平均每本不超过6,错误率只有万分之0.32。属于合格教材。他们说对新闻媒体炒作有意见。还说错误难免,他们也是人,怕人们抢了他们的饭碗。我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硬伤有没有六、七百处;怎么辩证地看待媒体的报道?怎么看有人认为有错关系不大,教师会自己纠正的说法?怎么看教材出错造成的影响?怎么看这些错误没有得到纠正?今天的采访将在编制节目后于北京电视台三台每日20:40pm首播,0:45am重播。播出时会通知我的。”录音纪录稿是由笔者整理的。 黄安年2001116日)

*************************************8888



[1] 黄安年于20001020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家中接受采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9804.html

上一篇:漫谈危机和救市
下一篇:记录在案:八年前的一则新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