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奥巴马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已有 5828 次阅读 2010-6-18 11:17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9-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奥巴马, 美国历史, 最严重, 漏油事故

奥巴马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618日发布

 

奥巴马总统力图树立环境保护和清洁能够形象,谁知正在他的任内,美国遭遇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超过了1989年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灾难。美国政府估计,有1800万至4000万加仑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给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更为严重的是奥巴马未能有效遏制他的盟友英国酿成的这一灾难。下面是奥巴马在615日晚电视黄金时间在白宫发表的讲话中称“尽我们一切手段”战胜石油泄漏。同时我的博客还转发了相关报道,期望引起科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严密关注。

 

********************

奥巴马誓言要“尽我们一切手段”战胜石油泄漏

 

奥巴马总统说,转向清洁能源不容易,但美国人必须“抓住时机”。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

Stephen Kaufman

华盛顿——奥巴马总统告诉美国人民,政府将“尽我们一切能力和一切所需时间”战胜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而且他会要求英国石油公司(BP)主管为遭石油泄漏危害的企业和工人拨款设立独立经管的赔偿基金。奥巴马还呼吁美国人民加速转向清洁能源经济。

奥巴马在615日晚电视黄金时间从白宫发表的讲话中说,420日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台爆炸造成的漏油已经构成“美国历来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估计每天有30000 65000桶原油从距海面一英里多深的破裂井口中不断溢出。

奥巴马说:“因为从来没有在这个深度有过如此规模的泄漏,堵漏是对人类技术极限的挑战。”英国石油公司已被指示动员更多设备和技术。奥巴马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应能回收漏油的90%。但是他说,在英国石油公司夏季完成安置减压井之前,预计泄漏不会被完全堵住。

总统把这次灾难比作“我们将数月甚至数年地与之搏斗的……流行病”,但他告诉美国人民:“我们将尽我们一切能力和一切所需时间战胜漏油。“我们将要求英国石油公司赔偿他们造成的损害。我们将尽一切必要努力,帮助墨西哥湾地区和那里的人民从这场悲剧中恢复过来。”

奥巴马呼吁英国石油公司拨出资金,补偿受漏油之害的工人和业主。他说,该基金将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管理。奥巴马16日在白宫会见英国石油公司主管后宣布,该公司同意为损失索赔开设200亿美元的代管帐户。该基金将由肯尼斯·范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管理。身为律师的范恩伯格曾负责监管对2001911日恐怖袭击受害者的赔偿。

奥巴马616日说,这200亿美元“并不是封顶限额”,不会取代个人或州通过法庭提出索赔的权利。英国石油公司将继续为由此造成的环境灾难承担责任。总统宣布,英国石油公司已经自愿同意设立1亿美元基金,补偿因海湾地区其他深水石油钻台关闭而受影响的工人。

奥巴马还表示:“我绝对相信英国石油公司能够履行其对墨西哥湾和美国人民的义务。英国石油公司是一个强大、有生命力的公司,保持这一点符合我们大家的利益。这里所涉及的是责任问题。归根结底,这是每个美国人的愿望和期望。“

奥巴马在615日的讲话中说,海湾石油泄漏更大的教训是,随着陆上和浅层油井不断减少,钻探石油的风险日益增加。他指出,人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他说:“几十年来,我们翻来覆去地谈论需要结束美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几十年来,我们面对这种挑战没有采取所需要的具有紧迫感的行动。前进的道路也五次三番被封堵——不仅是被石油业的游说势力,而且也由于缺乏政治上的勇气和坦诚。”

他说,海湾悲剧“是迄今最痛苦、最强大的警示,它告诉我们,走向清洁能源未来的时刻就在眼前。现在是这一代人勇担国家使命、发扬美国创新精神、把握我们自身命运的关头。”

他说,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变将需要时间,但如果加速,它“有潜力带来经济发展,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他还敦促美国人民戮力同心,努力开发可持续和独立的能源资源。

奥巴马说:“我们不能不改变我们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因为那将给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我们的环境带来大得多的长期代价。”

提出援助的国家数目不断增加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P.J. Crowley) 614日发布新闻简报,列出17个表示愿意在墨西哥湾控制和清理泄油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国家。在615日的例行新闻简报会上,克劳利表示这个数字增加到18个——卡塔尔提出支援围油栏。克劳利还说,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也确定了一批围油栏的来源国,其中包括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肯尼亚、挪威、西班牙和突尼斯。

克劳利在615日说:“迄今为止,我们已接受了来自墨西哥、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四国提出的援助。”英国石油公司也在获取来自世界各国的设备和技术援助。

克劳利表示,向美国提出援助的形式大多是出售物资;在有些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暂缓接受这些出售供应,原因是需要首先核查国内是否有同样货源,另外还要将所售价格与公开市场上的价格进行比较。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energy-chinese/2010/June/20100617160314xdiy0.9298779.html

******************8888

 

奥巴马就漏油发表演说 厉声索赔欲抚民怨

20100616 1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615日电 (记者 吴庆才 德永健)15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白宫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厉声要求英国石油公司(BP)为其“鲁莽行为”导致的事故“买单”,同时还提出一系列措施试图平抚日渐沸腾的民怨。

  这是奥巴马首度在总统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凸显出漏油事件的严重程度。通常美国总统只在遇到战争或者举国悲剧时才会选择这一形式,比如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

  奥巴马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且它不像地震或飓风,只是造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损害,而更像一种流行病,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应对。

  奥巴马重申了向BP求偿的决心,称明天与BP董事长见面时,将告之后者要拿出一切必要资源来赔偿因该公司鲁莽行为而受灾的工人和企业主。他还强调,赔偿金不能由BP一家决定,为了确保所有合法索赔都能得到公正及时地偿付,相关账户须由独立的第三方监管。

  漏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多次向BP放出狠话,甚至爆出粗口,但最新民调显示,71%的美国人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对英国石油公司过于“手软”。

  奥巴马在讲话中还不忘安抚受灾民众,坦言了解受灾民众不仅为经济损失愤怒,还为生活方式可能毁于一旦忧虑,为此他将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并承诺永远不会让类似灾难再次发生。

  奥巴马同时表示,漏油事件“痛苦”地提醒美国需要从过度使用石油转向使用清洁能源,呼吁采取行动终结对石油的长期依赖。“几十年来,我们明白使用廉价和易于开采石油时日无多……但前进道路一次次被‘石油说客’及缺乏政治勇气和坦诚所阻断。”

  15日的讲话能否让深陷“批评风暴”的奥巴马脱身尚待观察。有美国媒体事后援引共和党党魁的话称,奥巴马的讲话显示他没有能力领导美国走出这场灾难,而且采取的行动表明他在政治分析方面“惊人的傲慢”。

  发表全国讲话前,奥巴马刚结束为期两天的第四次灾区之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于420日,当时隶属BP的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11人死亡,此后受损油井每天喷出成千上万桶原油。根据一项最新估计,目前每天的漏油量在3.5万桶至6万桶之间。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16/2345896.shtml

******************************8

奥巴马将就漏油事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20100614日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13日电 白宫高级顾问大卫·阿克塞尔罗德13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至15日将赴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诸州视察受灾情况,并于15日就这一事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总统一般在战争或重大灾难发生时才会发表非例行性全国电视讲话,奥巴马15日要发表这样的讲话,表明墨西哥湾漏油事态已非常严重。

 

  阿克塞尔罗德对媒体说,奥巴马16日还将会见英国石油公司负责人,届时将要求该公司设立一个特别基金,以赔偿漏油事件中的受害者。美国政府也将为此成立一个独立的专门小组,负责特别基金的分配,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11881883.html

 

美向英国石油公司下通牒:提交处理漏油最新方案

20100610 1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悉,奥巴马已经致信每一个遇难者的家庭表达慰问,并邀请他们前往白宫做客。

  另外,奥巴马政府9日向英国石油公司发出72小时最后通牒,要求其在这个期限内提交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最新方案。

  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艾伦在华盛顿会见了英国石油公司领导层,要求其对受漏油事件影响严重的美国南部四个州作出赔偿清单。他呼吁英国石油公司提供更详细和公开的计划。

  英国石油公司方面因为漏油事件焦头烂额,该公司10日表示为处理漏油事件已经花费了14.3亿美元。

  另外,英国石油公司美股股价9日暴跌近16%,至1996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此英国石油公司表示原因并不明确。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10/2336064.shtml

**********************

美建清洗中心拯救遭漏油危害海鸟 志愿者戴护具

20100609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志愿者在清洗被油污包裹的海鸟

  中新网69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墨西哥湾漏油给当地鸟类带来致命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间仓库已被用来清洗被原油包裹得无法动弹的海鸟。志愿工作者穿着防毒护具,一遍又一遍擦洗海鸟身上的深色原油。

  报道称,清洗过程无论对鸟还是对志愿者来说都无比艰辛。因为仓库内的高温和他们身上沉重的防毒护具,每位志愿者一次只能在里面工作20分钟,就必须要出去休息。期间还有志愿者晕倒的现象。他们身上的防毒护具是为了避免石油中的有毒物质直接粘到皮肤。

  据悉,这里需要清洗的海鸟数量与日俱增。一箱箱的几乎认不出来形状的海鸟被卡车运往这里,其他州的海鸟也会空运过来。

  清洗过程大致是:兽医先为每一只海鸟取血样,称重量,完成一整套体检。为了分离它们身上固态的石油,志愿者会用植物油来揉搓海鸟全身。这只是清洗前的预处理阶段。之后海鸟会被放入充满清洁剂的水槽中,志愿者用牙刷小心的清洗它们的眼睛和脑袋,最后拿去烘干。经过清洗的鸟儿焕然一新,活泼依旧。

  清洗过程会持续一个小时,其中鸟儿会奋力挣扎,志愿者必须死死按住它们。志愿者表示,这个过程再累再复杂也是值得的,如果不管这些鸟儿,身上包裹的石油会要了它们的命。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09/2333114.shtml

*******************

美国媒体爆料称墨西哥湾或又现漏油井

20100609 16:39 来源:新闻晚报 

  “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底部油管漏油尚未堵住,墨西哥湾另一处钻井平台又遭媒体曝光疑似漏油。美国海岸警卫队8日说,将着手调查这一事件。

  美国政府官员当天说,在“深水地平线”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发现水下油层。

  民主党国会议员呼吁从漏油事故中吸取教训,对石油企业加税,甚至重新制定美国能源政策。

  又一漏油井

  美国亚拉巴马州 《新闻纪事报》7日以一份联邦文件为消息源报道,位于墨西哥湾的“萨拉托加海洋”钻井平台至少自430日开始漏油。

  “萨拉托加海洋”由钻石近海油气开采公司经营,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大约19公里。

  Skytruth网站收集的多张卫星图片显示,一条长约16公里的浮油带从“萨拉托加海洋”发散出来,漏油规模小于“深水地平线”。

  摄影师J·亨利·费尔与环保组织“南方之翼”部分成员5日乘飞机抵达“萨拉托加海洋”上空。他说,自己看到海面上有一片带光泽的漂浮物,向远处延伸,类似石油。

  费尔拍摄的照片显示,一艘大型油轮正借助一条软管向钻井平台附近海域注入化油剂。“那艘船看起来载有许多化油剂,”“南方之翼”成员汤姆·哈钦斯说。

  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原油泄漏事故救灾总指挥萨德·艾伦8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 “萨拉托加海洋”漏油一事。他说:“我们将获取详细信息,然后发布一份声明。 ”

  水下现油层

  艾伦8日向媒体通报“切管盖帽”控漏方案最新进展。他说,过去24小时共收集1.48万桶原油。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珍妮·卢布琴科同一天说,南佛罗里达大学一艘研究船在墨西哥湾3处海域所做测试显示,“深水地平线”东北方向约68公里、水下大约1000米处存在油层,东南方向约228公里处也存在水下油层。

  卢布琴科说,油层“浓度很低”,大约为百万分之0.5。研究人员正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合作,建立三维模型,对油层位置、漏油数量和影响作进一步分析。

  按照卢布琴科的说法,眼下分析结果显示,油层不可能来自除“深水地平线”之外的其他源头。

  法新社认为,水下油层对深海生物构成威胁,这种影响体现在食物链上。微生物可能吞掉石油并消耗水溶氧,致其他生物缺氧而死,进而令大型食肉动物缺乏食物。

  卢布琴科说,漏油扩散范围尚在测算中,“我们一直追踪漏油在水面和水下的流向”。

  呼吁改政策

  美联社8日报道,一些民主党国会参议员寻求对石油企业加税,旨在筹集更多资金应对石油泄漏事故。

  美国法律规定,石油企业需要为每桶在美国生产或从国外进口至美国的石油缴纳0.08美元税款,作为石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一旦发生漏油事故,美国政府使用基金款项支付清理漏油费用和相关损失等。

  众议院上月通过一项立法,将税款从0.08美元提高至0.32美元。

  一些参议员眼下寻求将税款提高至0.41美元,今后10年内为石油泄漏责任信托基金筹集15亿美元。

  参议院多数党 (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7日呼吁,重新制定美国能源政策,“限制今后发生灾难的风险”。

  “大量污染损害着我们的水域、野生动物、海滩和贸易,”里德说,“我们不能等到更多悲剧和灾难发生后再行动……新的能源政策必须强烈鼓励企业在更安全、更有竞争力、更具能源独立性的科技领域投资。 ”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6-09/2333525.shtml

***************************8

美高官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最大环境灾难”

20100531 0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31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白宫一名高级官员说,墨西哥湾漏油是美国遭遇过的最严重的一场环境灾难。

  总统的环境与气候变化事务高级顾问卡露?布朗纳尔还说,漏油可能将持续好几个月。

  她说,美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在今年8月份之前可能无法阻断漏油。

  目前,至少已经有两千万加仑的原油倾泻入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长达110公里的海岸线受到污染,渔业和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布朗纳尔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还说,现在,流入墨西哥湾的原油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漏油事故。这意味着,此次漏油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瓦尔德斯”号油轮泄漏事故的规模。

  英国石油公司BP开始尝试一种新策略,使用遥控水下机器人,将带有堵漏装置的细管插入海平面1.5公里以下断裂的油管,将泄漏的石油引导到油轮上。

  但是,BP警告说,这项工作至少需要四天的准备时间,而且从来没有在这样的深度使用过。

  英国石油公司:继续努力

  此前,BP利用灌浆法试图封堵泄漏油井的努力宣告失败。

  布朗纳尔说,她希望BP的最新努力能够成功,但她同时也承认,即使成功,这也只能是临时性的控制途径。目前BP正在开钻的减压井有可能成为永久性措施。

  但是,减压井至少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布朗纳尔说,已经通告BP,准备两口减压井,以防备第一口减压井失败。

  BP总经理杜德利星期日(30)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保证,BP将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5-31/2312555.shtml

*******************888

BP石油公司"灭顶法"堵油行动失败 奥巴马"愤怒"

20100530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30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英国BP石油公司29日表示,试图以大量土石封住墨西哥湾漏油地点的“灭顶法”已经宣告失败。

  BP营运长萨特斯表示,经过3天观察,证明水下5000英尺下冒出的漏油并未止住,公司将执行下一阶段方案,以阻止大量原油渗入墨西哥湾。

  目前,BP至少已使用了120万加仑的水泥,但绝大部分从损坏的立管中逸出。

  “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害怕,事实是我们没能阻止井口喷油,事实是我们到目前都没有成功。”萨特斯说,从未在水下5000英尺的地方尝试过封堵漏油。

  BP下一阶段预计使用47天的时间,以小型潜艇切断受损的立管,再以管制阀封住漏油。

  萨特斯说:“我们对这项工作能够奏效很有信心,但我们不能保证最后(堵油)成功。”

  美国总统奥巴马马在听到BP“灭顶法”失败的消息后表示“既让人愤怒又让人心碎”,并称联邦政府与有关方面将继续寻求通过“任何和一切负责任的途径”封堵墨西哥湾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油井。

  漏油事故已经持续了六周,BP每个尝试封堵的行动均告失败。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超过了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灾难。美国政府估计,有1800万至4000万加仑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给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bm/news/2010/05-30/231212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36533.html

上一篇:WaWaYaYa学乐堂电脑网络深受欢迎
下一篇:抓拍瞬间----“CN域名杯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闭幕式
收藏 IP: .*| 热度|

1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