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

已有 4637 次阅读 2009-12-3 11:40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型, 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

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123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笔者20071122日在超星数字技术图书馆录播的《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专题的第十五讲:欧美区域性资本家模式中的第二个问题“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第一个问题: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扩大,已经发布在博客中。

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这一条约于200712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直到2009113日,捷克总统克劳斯宣布他已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从而成为27个成员国中最后有一个签署国,至此欧盟27个成员国已全部批准该条约。 2009121, 欧盟各机构领导人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庆祝《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仪式。

 

尽管《里斯本条约》在欧洲统一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这条统一路还很漫长。在中世纪和近现代历史上,欧洲充满着一强凌弱,称霸战争和国家与民族的分裂,远非一个民族霍 联邦大家庭,要真正用一个声音说话和办事还很遥远。过分夸大欧盟模式恐怕是不恰当的。

 

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20071122日)

 

    这里主要分析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经济和政治政策。

 

1 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它不仅是共同市场的基础,也是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起点。实施罗马条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关税同盟。建立关税同盟,简言之就是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按罗马条约的规定,共同体成员国应在12年的过渡期内建成关税同盟。

  (1)对内关税方面,罗马条约规定,从195811日到197011日分三个阶段完成削减成员国间的关税的目标。第一阶段从19581月日到196211日,削减30%的关税;第二阶段从196211日到196611日,削减30%的关税:第三阶段从196611日到197011日,削减余下的40%的关税。(杨逢珉等编著:《欧洲共同体经济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2)对内贸易限额方面,罗马条约规定成员国应从195811日起,在过渡时期内逐步放宽以至最终取消相互间贸易限额。

  (3)对外关税方面,罗马条约规定逐步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根据兼顾各国利益的原则,经过6国协商,将6分为4个关税区,即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各为一个关税区,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为一个关税区,将4个关税区在195711日实际实施的关税率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共同税率,各成员国逐步向这个共同税率靠拢。罗马条约第九条规定:共同体应以关税同盟为基础。关税同盟适应于全部商品的交易,禁止在成员国之间征收进出口关税以及关税具有相同作用的任何捐税。对共同体外部第三国统一实施共同对外税则。   

  

从关税同盟的执行情况来看,

    对内关税方面,整个削减内部关税的进程于196871日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完成;对内贸易限额方面,1961年底就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在对外关税方面,经过十年半的分阶段调整,在196871日,各国对外关税税率实行了统一,比罗马条约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半。对外分别不同情况实行特惠关税率、互惠关税率、普通关税率三种关税形式。  如对与雅温得条约、阿鲁沙条约、洛美条约的签字国实行特惠税率; 对签定互惠贸易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实行协定关税;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关税; 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参加国实行最惠国税率等。英、爱、丹三国的关税自19734月起分期削减, 197771日完全取消内部关税。至此,6国关税同盟正式建成。英、爱、丹按照加入条约规定,这三个新成员国之间及它们同原6国之间的关税,从19734月起,分5年时间,每年削减20%,于197771日完全取消3国之间及它们同原6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关税同时拉平,9国关税同盟建成。希腊在198111日成为第十个共同体成员国后,经过5年半的过渡期,从198671日起完全取消它同其它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并统一了对外关税。西班牙、葡萄牙于198611日成为共同体成员国,用7年的时间分阶段削减关税,在199311日完全取消它同其它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并实行统一对外关税,从而实现了12国关税同盟。

 

  欧洲共同体建立关税同盟后,建立了各成员国间的共同市场,各国商品在共同市场里自由流通,促进了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以年平均16.5%的速度增长,1958年成员国之间贸易在共同体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是30%1972年达到51.7%。关税同盟的建立, 促进了共同体国家的对外贸易, 尤其是成员国间的贸易; 加速了共同体国家的资本集中和垄断; 推动了成员国设备的更新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也有利于生产专门化, 国际分工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如此, 通过限制进口、规定不同技术标准、征收各种直接税和间接税等非关税壁垒仍很盛行。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力于促进共同体各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内部贸易的增长; 加速共同体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程度; 推动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推动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但是, 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如掩盖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延缓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 加剧了成员国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

    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政策。马约生效后,为进一步确立欧洲联盟单一市场的共同贸易制度,欧共体各国外长于199428日一致同意取消此前由各国实行的6400多种进口配额,而代之以一些旨在保护低科技产业的措施。

 

2.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把共同市场扩大到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是罗马条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农业政策方面,欧洲共同体中1958年六国的农业在GNP中的比重为12, 其中意大利23%。各国农业在欧共体中的比重分别为: 38.3%、意29.4%、联邦德国22.6%。60年代农业自给率法93%、联邦德国80%、意98%、荷11.6%。联邦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购买国, 而法国则是供应国, 荷兰、丹麦、爱尔兰是畜产品出口国, 意、荷是疏菜和水果出口国。因而统一农业政策难度更大。法国对共同的农业政策最表积极; 联邦德国则因共同的农业政策于自己不利而态度消极。

    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共同体范围内的农产品单一市场对外受到关税和税收制度的保护,内部通过价格管理政策使之稳定,并辅之一些结构改革措施,建立农业基金以保护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

  具体地讲,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农业共同市场组织,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组织,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1962年,共同体建立了第一个农产品的共同组织---谷物共同市场组织后,根据农产品的分类,陆续成立了20多个这种组织。每个组织设立一个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它所管理的农产品的农业共同市场,贯彻单一市场原则和共同优惠原则,管理和使用与该项农产品能够在共同市场内自由流动。到80年代初, 已有20多个, 规定指导价格、干预价格和进口价格。

  

     (2)协调成员国的农业结构改革政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其具体措施是:减少农业就业人员,扩大农场规模,促进农场现代化,增强农场的规模效益;援助山区、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改善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条件;提供一些社会和经济情报和职业训练,改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等。1968128日共同体负责农业的执委曼斯霍尔特提出了<<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改革的备忘录>>, 1970-1980曼斯霍尔特计划, 要求到1980年农业就业人口减半, 农场平均规模由12公顷扩大到80~120公顷。

 

    (3)建立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为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农业指导保证基金分为指导和保证两部分。指导部分是用于结构政策所需要的开支,它占整个农业基金的5%左右。它包括促进农业现代化,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扩大农场规模方面的开支;制定改善农产品市场运转方式或调整供需的措施而发生的支出;根据地区差别和农业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补贴或援助的开支等。保证部分主要用于农产品共同市场管理支出,占农业基金的95%左右,它包括农产品的干预收购、出口补贴、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货币补偿等。1962114, 共同体理事会通过了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基金和保证基金的规定, 保证部分用于干预收购, 出口补贴和货币补偿金额; 指导部分用于改进生产设施和农产品销售工程等。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情况是,从19587月在意大利的斯特雷扎召开专门研究制定共同农业政策的会议开始,经过近10年的努力,欧洲共同体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文件,基本完成了共同农业政策的制订工作,并逐步扩大了它的实施范围。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涉及了共同体6国农业生产总值的95%以上,到196871日,通过执行有关共同农业政策的协议,以逐步取消了共同体成员国间在大部分农产品上的贸易限制,制订了统一的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农产品关税壁垒,提前一年半建成了农业共同市场的目标。

  197311日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共同体。根据协议,从19732月起,在5年过渡期内,分6个阶段来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到197771日三国实施第五阶段计划时,在9国共同体内部,除个别农产品外,已取消了农产品关税和限额,实现了自由流通。到1977年底三国过渡期结束时,共同体的统一价格政策和共同体对外进口农产品的差额税,正式由6国扩大到9国。

  19811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的第十个成员国,根据加入条约的安排,希腊在5年的过渡期内分阶段实施共同体的各项规则。

  19861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新成员国。根据协定,在7年过渡期内两国的农业逐步并入农产品共同市场,分阶段取消农产品关税。对某些敏感的农产品如葡萄酒等,调整期限最长可为10年。

 

      在共同的农业政策方面, 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达成妥协, 通过建立农业共同市场组织对共同体内部生产的农产品实行价格保证和提供补贴, 实现农产品自由流通, 对外来农产品提高关税, 保护共同体内部的农业生产。

  197611, 共同体九国外长理事会还决定, 1977年起在北大西洋和北海沿岸的捕渔区扩大为200海里, 作为共同体的共同捕渔区。于此同时, 共同体负责协调成员国的农业结构改革, 根据1968年曼斯霍尔特的《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改革的备忘录》,实施1970-1980十年计划。

  1972年欧共体修改了农业政策的规章, 规定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鼓励农场主转向其他部门, 改进农业经济情报工作, 和发挥生产者联合组织在调节市场中的作用。

  1975年共同体还建立了欧洲地区开发基金, 用以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共同的农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给率, 1977/19781990年间,谷物有92提高到127, 牛肉由94103。(欧洲共同体: 《委员会关于财政管理的报告》(1986.9.29), 16页)

 

  共同体农业政策的实施,为欧洲共同体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一个对农业实行有效的保障体系的内部市场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广泛采用、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共同体内部价格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水平的情况下,共同农业政策使共同体市场免受外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为保障共同体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初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减少了农业就业人口; 增加了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并一度相对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委员会: 9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农业政策》,8, European File, 19901月)

    但是由于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 及价格干预到来农产品生产过剩的新问题, 使农业政策面临新的难题。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对农业的冲击和价格干预政策加重了农业生产过剩,财政负担加重, 同外部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 以及欧共体扩大后农业政策协调难度的增大, 都使农业一体化的前景困难重重。

 

3. 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各成员国间稳定的汇率关系。随着成员国之间积极联系的加深,需要稳定的汇率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货币一体化是巩固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同时,实现货币一体化也有利于避免国际货币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元不断贬值。每逢美元贬值,西欧国家金融市场深受其害,严重扰乱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流通,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说明,要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消除美元危机的影响,就必须实施货币一体化。

   

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制定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

  196912月,共同体在6国首脑海牙会议上作出了向经济和货币联盟进展的重要决定。首脑会议决定,成立由当时的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任主席的金融与货币专家小组,负责研究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具体计划。

  1970107, 专家小组委员会向部长理事会提出了《关于在共同体内部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 报告主张在1971-1980年的10年内分三个阶段实现共同体内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建议的具体进程是:第一阶段(1971-1973)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着手建立货币合作基金,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二阶段(1974-1976)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统一成员国的经济货币政策,成员国货币平价不得自行变动,各国货币汇率进一步稳定甚至固定;第三阶段(1977-1980)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欧洲共同体内部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统一货币,建立联合中央银行。

  19712月开始分阶段实行这一计划, 19734, 共同体九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自1971年开始执行,到19783月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历时8年之久。

  这期间由于受到70年代初期的美元危机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影响,以及70年代中期各国遭受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的执行时断时续,在货币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汇率的联合浮动制,设立了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创建了欧洲计算单位等。197710,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罗伊·詹金斯发表了重新发起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演说。197812月初, 共同体九国达成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决议。1979313, 正式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英国表示暂不参加, 直到1990105日才正式宣布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2)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87月在德国的不来梅举行的共同体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式建议。 经过磋商,1979313日正式宣布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

 

    第一,创建“欧洲货币单位”。这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现阶段,它充当记帐单位、结算手段和部分储备手段的职能。欧洲货币单位在目前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成员国之间的结算工具;用作对第三世界提供发展援助的记帐单位;成员国的部分储备资产;用来衡量各国货币的强弱,作为干预外汇市场和提供信贷的计算标准。即对内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稳定西欧货币间的比价关系; 对外实行浮动汇率。

 

    第二,扩大西欧国家货币的联合浮动体系,对内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美元等第三国货币实行联合浮动。在共同体内部,允许参加国货币之间在上下各2.25%范围内波动,对意大利里拉的波动幅度则允许扩大到上下限各6%19899月起有12国参加共同体成员国除英国外,其它国家都参加了联合浮动体系。1990105日,英国宣布英镑从1990108日起加入汇率机制。英国进入联合浮动体系对于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事件。

 

    第三,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加强共同干预货币金融市场的力量。欧洲货币基金集中了共同体九国黄金、外汇储备的20%,约含250亿欧洲货币单位,用以资助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成员国,维持货币的稳定。这是走向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重要步骤。它使西方国际货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打击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有利于共同体农业一体化的推行。有利于汇率趋向稳定; 促进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但是, 它离货币一体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80年代末到90年代,货币一体化向统一货币方向迈进,发行单一货币成为成员国的共识。

  根据198771日正式生效的文件要在1992年底建成统一的大市场, 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为了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9886月在汉诺威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 通过了要求在1992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完全实现欧洲一体化文件》。

  19896月在马德里召开的共同体成员国首脑会议审议并基本通过了欧共体主席德洛尔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

  会议决定从199071日起分三个阶段实现共同体货币一体化。第一阶段要求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19901211日,在荷兰举行的罗马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决议,决定从199411日起进入第二阶段,以统一大市场的建成为标志。1997年进入第三阶段。199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共同体首脑会议为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实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日程表。

  19911211日,欧洲共同体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共同商讨了建立欧洲联盟的有关问题。会议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确定了在2000年前实现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 最迟于199911日起, 欧洲实行单一货币的战略目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是货币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围绕199112, 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关于建立欧洲一体化的围绕批准马约欧共体各国内展开了空前规模的辩论, 经过激烈争论,直到19938月英国和199310月联邦德国才勉为其难地批准了马约。199311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它规定1997年最晚不超过1999, 欧洲联盟将实现统一社会政策、普遍的欧洲公民权利、统一的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高度协调的防务和外交政策。然而, 马约生效后, 对欧共体是祸是福迄今仍在争论不休。 共同体的前景不容乐观: 欧共体由于雅尔塔体制的解体而发生了内部格局的调整,各国民族主义势力上升, 种族主义势力抬头; 欧洲货币名存实亡, 动摇了单一货币的基础; 共同体的扩大也会到来某些消极影响。

   

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 (euro)是在199911日正式启用的。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这次会议还决定在2003年以前组建一支5000人的联合警察部队,参与处理发生在欧洲的危机和冲突。20021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2006711日,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斯洛文尼亚在200711日加入欧元区 ,这将是欧元区的首次扩大。同时该国将成为新加入欧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2008619日 欧盟峰会批准斯洛伐克在2009年加入欧元区,从而成为第16个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它表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在西欧的发展以及新型垄断组织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发挥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调节作用, 它通过流通、生产、分配、货币金融、国际经济和贸易等领域进行干预。(有关欧洲共同体的论著参见:伍贻康编: 《欧洲经济共同体》, 人民出版社, 1983;西欧共同市场编写: <<西欧共同市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等)

  

4.逐步实现政治领域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协调

  197010, 共同体六国外长发表《政治统一问题的报告》,开始定期协调对外政策。

  1973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九国政府首脑会议上, 通过了关于欧洲独立的宣言, 提出西欧国家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重要口号。

  197412, 欧共体九国首脑巴黎会议决定, 把最高级会议改称欧洲理事会, 每年举行三次, 协调各国的政策行动。

  19784,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理事会确定了19796月为欧洲选举日, 实行直接普选议员, 1986年后, 欧洲议会增至518席。共同体还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对话和合作, 19752, 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定了为期5年的洛美条约,

  197910月、198412月、19903月又续签了第二、三、四个洛美协定, 发展中国家达576669, 对这些国家给予产品进口的优惠, 提供援助基金和价格补贴, 确定非互惠原则, 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19747, 共同体开始了“欧阿对话”, 发展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19803, 欧共体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签定了《经济贸易合作协定》;

  198312,共同体和安第斯条约组织在哥伦比亚也签定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定。19755月欧经济共同体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关系, 198311月双边关系扩大到整个欧洲共同体。80年代以来, 欧共体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参见: 余开洋、洪达文、伍贻康主编: 《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伍贻康、戴炳然编: 《理想·现实与前景: 欧洲经济共同体三十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985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19862月各成员国正式签署为建成大市场而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的《欧洲单一文件》,。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别、税率差别),于199311日起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为此,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 4 月前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令。截至 1993 1210日,264 项已经理事会批准,尚有18项待批。在必须转化为12国国内法方可在整个联盟生效的219项法律中,已有115项被12国纳入国内法。需转化为成员国国内法的法律,平均已完成87%。199311日,欧共体宣布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1987年生效的《欧洲单一文件》,把在外交领域进行政治合作正式列入欧共体条约。为此,部长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合作秘书处,定期召开成员国外交部长参加的政治合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欧共体对各种国际事务的立场。199311 1 日马约生效后,政治合作制度被纳入欧洲政治联盟活动范围。

 

5.欧洲联盟以来的主要活动,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3月26日,申根协议生效。协议规定,在申根协议国家边境上取消对人员往来的控制,加强司法和警务机构间的合作。同年12月16日,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最终把未来欧洲统一货币的名称确定为“欧元”。

  1996年12月14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欧元运行机制文件。

  1997年6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对《马约》修改和补充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同年10月2日,欧盟外长签署了该条约。

  1998年5月2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宣布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和芬兰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9年1月1日,欧盟正式启动欧元。5月1日,《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生效。12月11日,欧姆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决定正式接受土耳其为入盟候选人。

   2001年1月1日,希腊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 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

  2003年12月12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并争取敲定欧盟宪法草案的最后文本。会议未能就欧盟宪法草案最终达成协议。

  2004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在欧盟理事会大楼举行,会议发表了《反恐声明》。

  2004年6月18日,欧盟的第一部宪法条约草案获得通过。该宪法将取代欧盟现有庞杂的法律文件,保证欧盟扩大后机构的正常运转。

  200410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

  2005年1月,欧洲议会全会表决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但该条约还需要欧盟各成员国的批准方可生效。

  2005年5月11日,保加利亚、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议会分别批准《欧盟宪法条约》。12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这表明德国最终正式批准《欧盟宪法条约》已成定局。19日,比利时众议院批准《欧盟宪法条约》。至此,欧盟25国中已有西班牙、斯洛文尼亚、立陶宛、匈牙利、意大利、希腊、奥地利、斯洛伐克和德国、保加利亚、比利时等10个欧盟成员国已经分别通过议会表决或全民公决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

  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6月1日,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6月2日拉脱维亚议会批准《欧盟宪法条约》。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2007年6月23日,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草案达成协议。新条约将不会规定欧盟盟旗、盟歌和铭言等可能使欧盟成为“超国家机构”的内容。在组织结构改革方面,新条约将把欧盟最高权力机构欧洲理事会由目前的成员国首脑会议机制转变为固定机构,并设立常任主席一职。欧盟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通过新条约设立一个名为“欧盟高级代表”的新职位,统管欧盟外交和安全事务。新的欧盟高级代表将把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和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的职责合并在一起,同时出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并负责主持欧盟27国外长会议。

  2007年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新条约,从而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进程。新条约被称为《里斯本条约》。12月13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签署后,该条约将于2009年1月生效。《里斯本条约》将取代2005年在荷兰和法国全民公决中遭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但不再沿用“宪法”的名称。新条约的诞生将进一步改革欧盟机构,简化欧盟的决策进程。

  200710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的文本内容达成共识。

  20089-10,金融危机中,欧洲联盟国家加紧政策协调。

  

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并扩及新兴发展中国家,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前景的严重质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也乱成一团,争权夺利,危机尚未见底,欧盟就迫不及待地对独大老美逼宫交权。有报道称,“萨科齐代表整个欧盟发出了声音,呼吁布什支持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萨科齐还多次呼吁‘重建资本主义模式’” 萨科齐称:“我们不能再继续走同一条老路了,这会带来同样的问题并引发的相同的灾难,”他说,“再不能忍下去了,这再不可能了。那种资本主义与我们所信仰的资本主义背道而驰。”(引文见下报道)

 

在发达资本国家中,欧洲国家除德国外属于老牌型,美国对于老牌欧洲来说属于新起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逐渐将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取而代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霸资本世界,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虽然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是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迄今依然不变。

    

     在目前情况下,有条件叫板美国的既不是老牌的欧洲也不是新兴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是新型联盟的变脸的“老欧洲”。

     

     以为欧洲联盟铁板一块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欧洲联盟中法国历来是政治大佬,德国是经济大佬,英国则是游离欧美之间的大佬,三驾马车合则胜,分则输,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英国首相布朗救市方案使他名声大振,而法国轮值主席为他提供难得机遇,德国经济实力雄厚,稳扎稳打,三驾马车,各有所图,他们困境中可以一致对外,顺景时七嘴八舌,甚至相互拆台,尽管欧洲联盟已经走过了51,但是完善联盟机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何况欧洲联盟的东扩与俄罗斯的国际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指望俄罗斯甘愿欧洲联盟在欧洲称霸不可想象。

 

********************************

附:百度百科里斯本条约资料:

*******************

里斯本条约

概述

  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这一条约于200712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批准后,条约于20091月生效。但各国批准进程比预想困难许多,一直到2009113日,捷克总统克劳斯宣布他已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成为27个成员国中最后有一个签署国,至此欧盟27个成员国已全部批准该条约。

  “里斯本条约”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但不再沿用“宪法”的名称。新条约的诞生将进一步改革欧盟机构,简化欧盟的决策进程。根据条约,欧盟理事会今后设常任主席,相当于欧盟“总统”,欧盟还设立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相当于“外长”的职务,该高级代表同时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200410月,欧盟25国首脑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的首部宪法条约,旨在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根据有关规定,《欧盟宪法条约》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111日正式生效。然而,法国和荷兰2005年先后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得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宪法条约陷入困境。

  为推动欧盟制宪进程,20076月,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决定以一部新条约取代已经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根据欧盟各国首脑达成的框架协议,新条约不是涵盖欧盟所有既有法律的一部大法,而是对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罗马条约》(1957年签署)和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签署)进行修改增补的一部普通法律。这样,新条约的重要性下降,各成员国可以通过议会审批方式核准条约,而无需举行可能导致条约遭否的全民公决。按照各成员国讨论达成的共识,新条约删去了一切带有宪法意味的内容,包括更改其“宪法条约”名称、省去欧盟盟旗、盟歌等内容。同时,条约增添了一些使欧盟决策过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条款,并照顾部分成员国意愿,增加了一些“个案处理”的灵活规定。相比《欧盟宪法条约》,新条约内容大为简化,但仍保留了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都将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旨在让扩大后的欧盟更好地运转。

 

内容

  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里斯本条约》,取代已经宣告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设立常任欧盟理事会主席职位,取消目前每半年轮换一次的欧盟主席国轮替机制。主席任期2年半,可以连任一次。

  --将目前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外交的委员这两个职权交叉的职务合并,统归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全面负责欧盟对外政策,任期5年。

  --将更多政策领域划归到以“有效多数表决制”决策的范围,以简化决策过程。司法、内政等敏感领域的一些政策也将以“有效多数制”表决,成员国不再能“一票否决”。但在税收、社会保障、外交和防务等事关成员国主权的领域,仍采取一致通过原则。

  --各成员国在“有效多数表决制”下的加权票数重新调整,2014年至2017年之间逐步实行。

  --以“双重多数表决制”取代目前的“有效多数表决制”,即有关决议必须至少获得55%的成员国和65%的欧盟人口的赞同,才算通过。新表决制将在2014年开始实施,到2017年之前的3年为过渡期。

  --从2014年起,欧盟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将从27名减至18名,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将加强。

  --欧洲议会的权力将增强。此外,议会的议席数将从目前的785减至750,一些国家所占议席数将根据其人口数量作出调整。

  --成员国议会将在欧盟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如果一项欧盟立法草案遭到三分之一成员国议会的反对,将返回欧盟委员会重新考虑。

  --新条约将确认“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对各成员国的法律约束力。不过英国获得部分“豁免”,以免其国内的社会权利和劳工法等与宪章有抵触的法规被判定为非法。

 

意义

  这标志着困扰欧盟长达两年半的制宪危机暂告一个段落。该条约获得各成员国批准,为欧盟的机构改革铺平道路。

  欧盟制宪进程并不平坦。2005年法国和荷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欧宪条约后,欧盟陷入制宪危机,机构改革议题被迫搁置。20073月欧盟领导人在纪念欧盟成立50周年时通过《柏林宣言》,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简化版的《里斯本条约》半年后诞生。按照预定计划,条约的批准程序将在2008年内完成,并于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生效。《里斯本条约》将对欧盟机构进行改革,并通过改革表决机制提高决策效率。

  《里斯本条约》从制定到签署,既有各成员国的不懈努力,也是形势所迫。欧盟领导人深知,在欧盟从15国骤然扩大到27国后,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才能解决。同时,克罗地亚入盟迫在眉睫,而2003年生效的《尼斯条约》没有为此预留空间。欧宪条约失败后,欧盟领导人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在 20076月的峰会上,欧盟领导人成功消除了已批准欧宪条约国家和未批准欧宪条约国家之间的意见分歧,果断做出在新条约中剔除“宪法”字眼,并舍弃让人联想到“超国家”性质的盟旗、盟歌等,为新条约的诞生设定了蓝图。

  在此后的政府间会议架构下举行的谈判中,成员国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尽量满足英国、爱尔兰、丹麦、波兰、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要求。这一系列的让步最终使条约在10月份正式获得领导人批准。《里斯本条约》保留了欧宪条约的基本内容,但却并不一定要经过全民公决,所以降低了被否决的风险。

 

价值

  《里斯本条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新条约要对欧盟的机构进行大手术,其执行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员安东尼奥·米西罗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由于新条约中规定的改革措施是全新的,条约生效后,可能会有一段磨合期。比如,新设的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与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职责分工并不完全明确,三人能否合作默契也有待观察。此外,欧盟委员会委员人数减少后,各成员国之间如何分配委员名额也没有最后确定。由于新的“双重多数表决制”牵涉到人口数量,各成员国如何界定各自人口总数也将成为新的问题。

 

出台过程

  《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200410月,欧盟25国首脑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的首部宪法条约,旨在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根据有关规定,《欧盟宪法条约》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111日正式生效。然而,法国和荷兰2005年先后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得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宪法条约陷入困境。

  为推动欧盟制宪进程,20076月,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决定以一部新条约取代已经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根据欧盟各国首脑达成的框架协议,新条约不是涵盖欧盟所有既有法律的一部大法,而是对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罗马条约》(1957年签署)和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签署)进行修改增补的一部普通法律。这样,新条约的重要性下降,各成员国可以通过议会审批方式核准条约,而无需举行可能导致条约遭否的全民公决。

  按照各成员国讨论达成的共识,新条约删去了一切带有宪法意味的内容,包括更改其“宪法条约”名称、省去欧盟盟旗、盟歌等内容。同时,条约增添了一些使欧盟决策过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条款,并照顾部分成员国意愿,增加了一些“个案处理”的灵活规定。相比《欧盟宪法条约》,新条约内容大为简化,但仍保留了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都将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旨在让扩大后的欧盟更好地运转。

  200710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同年1213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里斯本签署《里斯本条约》,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批准后,条约于20091月生效。匈牙利国会20071217日投票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匈牙利因此成为首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20086月爱尔兰就是否接受欧盟《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13日,爱尔兰选举委员会公布结果:以53.4%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欧盟制宪进程再次受到重挫。爱尔兰公投委员会2009103日下午宣布,在2009102日的全民公投中,爱尔兰选民以67.1%的支持票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

  波兰总统曾多次表示,只有德国和爱尔兰通过了《里斯本条约》,他才会签署该条约。捷克总统则称,他将是最后一个对批准《里斯本条约》作决定的人。200910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在华沙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

  2009103日,爱尔兰公投委员会当日下午宣布,在2日的全民公投中,爱尔兰选民以67.1%的支持票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

  分析人士指出,《里斯本条约》的通过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铺平道路。在此之前,《里斯本条约》已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26个获得通过,但捷克总统尚未签署该条约。

  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对《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的国家。由于选民担心条约会损害爱尔兰利益,侵犯国家主权,在去年6月举行的全民公投中以53.4%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102日,爱尔兰选民终于以67.1%的支持票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公投结果表明,爱尔兰选民在这次投票中发出了明确的声音,那就是赞成《里斯本条约》,因为它会给双方带来好处。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里斯本条约》的通过显示了爱尔兰人民对欧盟的信心,显示了欧洲团结一致的价值观。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说,这一结果对爱尔兰和整个欧洲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胜利”。

  《里斯本条约》扫清最后障碍 捷克同意签署

  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1029日在布鲁塞尔表示,出席欧盟峰会的27国领导人当天同意捷克为签署《里斯本条约》提出的条件,从而扫清了《里斯本条约》生效道路上最后一个政治障碍。

 

生效

200911315时,捷克总统克劳斯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成为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在捷克批准《里斯本条约》后,该条约有望从121号开始生效,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将得到进一步推进。《里斯本条约》走完了批准程序,意味着欧盟将翻开新的一页。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的组织机构和运营机制的变化主要体现有3个方面。一是取消原来由轮值主席国首脑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的做法,设立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就是“欧盟总统”,由他来代表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面。这个职位任期2年半,可以连任一届;二是把欧盟理事会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与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事务的委员这两个职务合并,设立新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类似外长,并扩大这个职务的权限,特别是给予这个职位对外援助的财权;三是把一些原本必须采用一致通过原则的政策领域划归到多数表决制的领域,以避免某项政策因一国反对而不能通过的尴尬局面,提高运营机制的效率。

  比利时现任首相赫尔曼·范龙佩成为第一任“欧盟总统”。 英国人凯瑟琳·阿什顿担任“欧盟外长”。

  有评论认为《里斯本条约》的实施没有减小27个成国员间分配职务的难度,而且对提升欧盟代表在世界舞台上的个人地位也作用甚微。

 

 

扩展阅读:

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9/content_6907694.htm

2.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710/19/t20071019_13304230.shtml

3.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712/14/t20071214_13918709.shtml

4.http://hi.baidu.com/taotie/blog/item/4d5bbc317c2885ad5edf0ea8.html

5.http://news.qq.com/a/20091004/000075.htm

6.http://news.lnd.com.cn/xwzx/htm/attachement/jpg/site1/20080306/0016ec323d60093a31970f.jpg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78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75775.html

上一篇:就报考美国史研究生问题答humincan同学
下一篇:上海长江隧桥(幻灯片)(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