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关注科索沃独立问题

已有 5166 次阅读 2008-2-19 05:04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关注科索沃独立问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18日发布

 

如果说,巴尔干半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火药库,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雅尔塔体制的解体,,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版图进行了新的重组,南斯拉夫被肢解。19901,南共联盟分裂为6个共和国的共盟组织。526日南共联盟宣布解散。1991108,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正式脱离南斯拉夫独立。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19923,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宣布独立。1992427,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联合组成的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科索沃战争后也取得实际上的独立地位,2006,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再次解体,这样,1945年以来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了。就科索沃来说既有世界列强的插手,又有地区国家间矛盾的激化,兼有主权国家维护主权行动中的得失,民族自决选择和民族分离势力的交叉,而大国利益在科索沃危机处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网上的相关资料:

(一)科索沃

目录·人口
·历史
·科索沃危机
·科索沃战争
·联合国维和
·正式回复主权
·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立场
·独立
·各方反应
·独立前景


概况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国家,南部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首都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塞尔维亚族人,克罗地亚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由于种族冲突等原因,大量少数民族(如塞尔维亚族)离开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断上升。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由联合国管辖。境内多丘陵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00毫米。农业以谷物烟草葡萄种植为主。山地饲养。有占全国一半的矿和60%的矿。工业以采矿电力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城乡手工艺和手工业普遍。重要城市还有佩奇普里兹伦

人口

  科索沃有200多万居民,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马其顿族等。科索沃的人口出生率极高,因而人口增长非常快。1988年科索沃人口增长率为24%,而同年南斯拉夫全国人口增长率只有062%,其出生率之高,可称得上南斯拉夫乃至整个欧洲的冠军 1948年科索沃自治省只有733万人,只相当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50%,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44%,但到了1990年,科索沃人口已远远超过了斯洛文尼亚和伏伊伏丁那。
   
 在科索沃,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特别在农村,有许多虔诚的穆斯林。目前在科索沃农村阿尔巴尼亚族聚居区,夫多妻制还很盛行,有的男人可以娶四、五个妻子,生育几乎没有节制,有的家庭四代、五代同堂,这也是造成科索沃经济十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的79%,但社会生产总值只占南斯拉夫的22%,出口只占14%,是原南斯拉夫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历史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到公元14世纪,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统治下,塞尔维亚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马其顿和希腊,而科索沃则是王国的中心。当时的地缘政治学认为,统治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628日,土耳其苏丹穆拉特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的梅尔勒平原同塞尔维亚王子拉萨尔率领的基督教联盟军队进行决战,结果,穆拉特与拉萨尔双双战死,科索沃从此被土耳其人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攻占,1456雅典陷落,1459贝尔格莱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

   
 土耳其的占领导致巴尔干地区一分为二,南方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北方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拉渥尼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当时奥地利维也纳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亚洲专制主义则是愚昧、腐败、混乱和暴戾的同义词。许多塞尔维亚人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奴役,纷纷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别是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则移居科索沃,填补了塞尔维亚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实施一种改变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当地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则贩依天主教。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伊斯兰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政府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故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塞尔维亚人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这种长途跋涉在17世纪达到高潮。历史资料表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约有三、四万塞尔维亚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的60%以上,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土耳其宣战,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急剧减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由于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于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时期,占领者并未遭到阿尔巴尼
亚人的反抗,相反当地居民对于加入统一的大阿尔巴尼亚感到格外兴奋。

   
 当时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两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对科索沃的归属各执己见。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但该决定随即被南共中央反对。1944 l1月,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政府。316日,军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政权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1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7月,科索沃人民议会决定将科索沃并入塞尔维亚共和国。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不过,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将科索沃规定为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但这又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独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了一个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在60年代,大约有7-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到科索沃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发达地区要求取消国家控制,而塞尔维亚则坚持中央集权和联邦掌握投资基金。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总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统治的发达地区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塞尔维亚人,但出生率却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困状况。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长率为379%,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数增加到 100万,而南斯拉夫全国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1968年,科索沃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首次要求自治,并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同意让科索沃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了总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决要求日益强烈。 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差不多的权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阿族知识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许多塞尔维亚族人纷纷离开科索沃到其它地区寻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怀不满,成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核心。

   
 19805月,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个人权威的领袖,各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19813月至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行骚扰,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废除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矛盾和经济危机而走向四分五裂,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利用民族主义情结来争取群众,提高自己的威望。塞尔维亚无力阻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但它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米洛舍维奇正是利用了塞尔维亚人的这种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提出了大塞尔维亚的口号。19892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派军队平息阿族矿工的罢工和学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新闻机构都被取缔。阿族人同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和枪战,20多人死亡,许多人被捕。19901月,塞尔维亚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镇压阿族示威者。面临着塞族的大塞尔维亚主义,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希望破灭了,塞、阿两族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骚乱越来越严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坦克和飞机,并在科索沃实行宵禁。但此举并未消灭阿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塞、阿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矛盾日益恶化了。

   
 由此可见,科索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个难题,它既经历了上下两干多年的曲折演变,又遭受过列强的蓄意摆布,至今在许多争端上仍难辨是非。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尔维亚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的。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这样,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独立,而塞尔维亚人又不会轻意舍弃他们十分珍爱的故土。科索沃这颗巴尔干的定时炸弹时刻存在着爆炸危险!

科索沃危机


       1998
1013日,科索沃危机爆发。

  科索沃原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人口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阿族人于1991年单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近两年又组建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手段独立,当然南联盟是不会接受的。1998228日,阿族武装分子同塞族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从此,阿塞两族的矛盾升级,武装冲突不断。

  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急了,他们认为,如果科索沃局势失去控制,将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比波黑战争更可怕的战争,从而甚至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西方国家介入了科索沃危机。 7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政府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

  有战争就有难民。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1011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10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科索沃战争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热化,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联合国维和

  在六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国集团提出的一个和平计划(八国集团包含七个西方工业国和俄罗斯)。安全理事会支持这一计划,授权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员国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敌意、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促进难民的回返。计划还请求了秘书长建立暂时的国际平民行政局,使人们可以享受实质上的自治,拥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省撤退之后,北约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动,有50万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进入了该省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省的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立刻建立了一个安全存在。该任务的复杂性和其范围之广是空前的。安全理事会授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科索沃省享有特权:包括所有的立法行政权力,以及司法管理权。该任务有四个主要方面:联合国直属的民政、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负责的人道主义者援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引导的民主化和机构组建、以及由欧盟管理的经济重建问题。在联合国的名义下,这是一个独特的团队合作,也使四个国际组织走到了一起。

  在战争期间逃亡的85万难民中至少有84.1万人回了家,首要问题是帮助他们度过严冬。完成这项任务以后,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重建正常生活,确保长期经济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派团颁发了一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罢免,银行业,许可证发放,建立一个财政权力中心和科索沃预算中心等等。同时,特派团还与族裔社团的领导建立了对话关系,重建公共设施,开办学校。

  一个联合临时行政结构成立,成员包括各民族团体的代表。在整个区域,布置了3000来名特派团警官,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数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务局。科索沃解放军于19999月全部解散,人员编入民间社会。停火后的几个月中,约有21万非阿尔巴尼亚族的科索沃人离开了科索沃去塞尔维亚和黑山(现已独立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国家),一个联合委员会确保他们的安全返回。

  在20006月底,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逐渐被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替代,尽管该组织在当地起了积极的作用。20015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用以强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从属于民事管理部门。新的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受联合国的领导。

  对非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安全保护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进展虽然巨大,但总体局势尚为紧张,对非阿尔巴尼亚人的威吓、谋杀、暴力在继续进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在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的保护中被隔离开来,为了打破有罪不受惩罚的圈子,鉴于司法系统的恶化,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开始任命国际法官和检察官。

  在20014月,针对前南斯拉夫的国际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和其他4人在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平民进行一系列攻击中犯有反人道罪,并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会取消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器制裁。11月,举行了全科索沃选举,选出了120名立法大会成员。20023月,大会选举了该省的首任总统和首相。

  尽管如此,在发展临时民主机构,确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两个议题,联合国特使团领导觉得被迫否决科索沃大会的议案——一次是关于边境问题;另一次是他们未能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安理会完全支持这些决定。

  近2003年底,高级官员为联合国协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标准,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选举活动;自由新闻媒体报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统。1230日,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把一些特别责权转交给地方临时政府,保留了一些权力,包括安全、外交、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能源等。   

正式回复主权

       科索沃于2008217日正式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和北约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地区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啻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约和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一方面,美欧对决使欧洲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认为,白种人的欧洲同属于基督教文明。其实不然,俄罗斯之所以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共属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因而两国同仇敌忾地坚守科索沃底线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内。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同属于东正教。前南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属于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就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独立的过程中,同属于东正教的塞浦路斯和希腊也表达反对之意。因此,科索沃独立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渐发酵,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民族、宗教冲突的苗头。这给致力于欧盟全面整合的欧洲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由于普京总统调整了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和美欧展开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开始惊呼冷战重来。由于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战略制约作用,欧盟对俄罗斯处于又惊又怕的矛盾心态中。为了化解俄罗斯的忧虑,北约已经考虑让俄罗斯加入TMD的计划。总之,俄罗斯的国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此外,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现实因素还包括,眼下美国正酝酿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俄罗斯支持塞尔维亚,其实也是对本国命运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独立其实也激活了美欧之间的矛盾。虽然美欧都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独立进程和方式上却存在不同。美国主张急独,认为关于时间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布什总统语)。欧洲则希望同时吸收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方式温和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这一矛盾其实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就有所体现。一方面惊惧于美国军事力量对北约的主导控制,欧洲开始警醒建立独立防卫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战争的当年12月份,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就作出了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决定。欧盟计划组建一支5万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法国前国防部长就认为,科索沃战争是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另一方面,厌倦战争的欧洲人不愿意在欧洲本土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尤其美国在欧洲做出部署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决定之后,欧洲各国尤其北欧国家对于深陷美欧冷战式对抗颇为不满。现在的问题是,欧盟的算盘落空,因为亲西方的如亲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后,虽然对加入欧盟充满期待,但是对于科索沃独立却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不仅反对科索沃对立还将降低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联想到此前和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警告乌克兰亲欧将其视作导弹打击目标的信息,俄罗斯不惜和欧盟死掐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科索沃独立,将会造成俄欧相争,美国得利的尴尬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隐形的美欧矛盾可能就会大白于天下。
      
科索沃独立也并非美、欧、俄、塞、科的私事,对国际形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美欧等国以意识形态的偏见,先是绕过联合国通过武力侵凌一国主权,继而鼓励分离主义脱离母国的做法成为一种不可宽恕的违反国际法行为。这种由大国集团操纵所谓民族自决的做法,将会鼓励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效仿,导致全球性的动荡不安。
      
其次,美欧支持科索沃阿族民族自决,却又反对前南地区塞族的民族自觉,体现了美欧一贯的双重标准。这加剧了该地区擦枪走火的危险性。由于巴尔干地区激燃了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科索沃独立所引发的欧美俄多边矛盾和利益纠葛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让人忧虑。必须指出,科索沃独立和中国核心国益也有密切关系。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前南大使馆被误炸,引发中美间一场差点擦枪走火的大危机。现实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台湾难题,加之也有外部势力介入,对西方主导的民族自决游戏应该有足够的警惕。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索沃独立没有经过联合国达成共识,属于自行宣布独立,从国际法的角度讲,也属于不妥行为。由于俄罗斯表达出在联合国内决议否决的立场,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当慎思以对,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争取最大利益。
      
科索沃总理塔奇表示,在200802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志将得以实现。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已出现了海报,海报呼吁人们在庆祝活动期间保持平静。一个用阿尔巴尼亚语写的海报称:有尊严地进行庆祝,为了一个好的开始,为了科索沃。科索沃欢迎未来。
  与此同时,科索沃议会于200815日举行会议以通过一系列在独立后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确保科索沃塞尔维亚少数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里什蒂纳的当地报纸称,议员们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里什蒂纳,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时后开会。除了在独立宣言上签名外,议员们还将批准官方印章和国旗。

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立场

塞尔维亚

坚决反对科索沃成为独立国家,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反复重申任何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努力都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按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承认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组成部分;二是科索沃不能单方面宣布独立或采取类似举动。塞尔维亚只同意给予科索沃实质性高度自治,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行为视为非法行径。

科索沃阿族

占科索沃总人口90%的阿族人一直谋求科索沃独立。在谈判中,科索沃阿族一贯坚持除了独立其他一切免谈的立场,拒绝接受塞尔维亚提出的妥协方案。1210日,科索沃阿族谈判小组发言人斯肯德·希塞尼表示,科索沃阿族自治政府将与西方国家就科索沃独立及国际承认问题展开密集磋商,并将在明年5月之前宣布科索沃独立。

美国

支持科索沃独立,表示只有科索沃独立才能保证巴尔干地区的稳定。121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将与盟国密切合作,并主张科索沃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实现独立。主导科索沃问题谈判的三驾马车特使中的美方代表威斯纳曾表示,科索沃的唯一出路就是独立。

俄罗斯

支持塞尔维亚,坚决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210日表示,一些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俄罗斯外交部17日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认真考虑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后果,建议制定科索沃问题路线图

欧盟

欧盟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塞浦路斯则坚持科索沃地位问题应由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决定,表示将不会承认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国家。意大利则主张,欧盟通过加快与塞尔维亚入盟谈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对科索沃独立。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18日表示,在科索沃问题上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     

独立


科索沃总理塔奇20082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

科索沃2008217日宣布独立 俄罗斯呼吁安理会磋商
  据新华社电 科索沃议会2008217日下午召开特别会议通过科索沃独立宣言。
  会议于当地时间200821715时(北京时间22时)左右召开,在科索沃议会议长亚库普·克拉斯尼奇、科索沃总理哈希姆·萨奇和科索沃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分别上台讲话之后,萨奇再次登上主席台宣读独立宣言,要求议员们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这份宣言。
  随后,克拉斯尼奇要求议会到会的109名议员投票。议员们以举手表决形式通过宣言。克拉斯尼奇宣布,科索沃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和民主国家11名塞尔维亚族等少数民族议员缺席会议。
  随后,克拉斯尼奇、萨奇和塞伊迪乌轮流在一份写在羊皮纸上的独立宣言上签字。
  签字仪式完毕之后,科索沃议会公布了国旗、国徽等标志。
  科索沃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说,塞尔维亚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塔迪奇说,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单方面非法的行为,塞尔维亚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将竭尽全力废除科索沃方面作出的独立宣言。
 他说:我呼吁我们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所有公民理智行事。

各方反应

  
俄呼吁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
  据新华社电 科索沃议会2008217日下午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科索沃独立。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正义要求,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召开紧急会议。
  围绕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近几天纷纷发表评论,表明各自立场。
  

支持方

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17日说:美国将继续与盟国合作,尽全力确保那里不发生暴力事件。他表示,支持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实现独立的阿赫蒂萨里方案
  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宣称只有科索沃独立才能保证巴尔干地区稳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星期一表示,澳大利亚支持科索沃宣布由塞尔维亚独立。陆克文并强调说,澳大利亚很快就将给予这一全球最新国家正式外交承认。
陆克文星期一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我们已经指示我们驻全球各地的外交代表,向他们表明科索沃宣布独立将是恰当的行动途径。
陆克文进一步阐述道:科索沃令人遗憾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确保世界上那一地区的公民(指科索沃人民)未来可以得到有效保护。这(科索沃独立)将是一种正当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在外交上,尽早给予其外交承认的原因。

英国
英国已经做好了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准备,并且表示如果需要,英国愿意提供军事援助。英国此前已经多次重申英国支持由联合国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特使阿赫蒂萨里提出的科索沃独立监督计划

日本
日本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在18日上午的记者会上,就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宣布独立一事作出回应,日本将关注科索沃是否具备独立的必要条件,但鉴于过去的一系列情况,日本基本承认其独立,表示日本将在关注欧美各国动向的同时研究承认科索沃独立。

国际奥委会
据法国媒体最新消息,据国际奥组委官员称,尽管科索沃不会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但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将承认科索沃将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
国际奥委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马里奥·佩斯坎特称,科索沃已经提交了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

他表示,他可以提前宣布,科索沃将会加入国际奥委会。(本文来源:环球网 )

反对方
俄罗斯
      
支持塞尔维亚,坚决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210日表示,一些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俄罗斯外交部17日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认真考虑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后果,建议制定科索沃问题路线图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外交部长埃拉托·科扎库·马尔库利斯15日告诉路透社:我们的立场不变:我们不会承认单方面宣布的独立。
  欧盟2008215日夜间通过了向科索沃派遣文职使团的计划。欧盟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英国和德国等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塞浦路斯、希腊和意大利等国表示不愿支持科索沃单边宣布独立。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外长乔罗亚努5日指出,罗马尼亚反对科索沃问题的任何单方面解决方案。
乔罗亚努当天下午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罗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罗马尼亚并不反对科索沃的独立,而是反对不为贝尔格莱德和普里什蒂纳双方共同接受的方案。
他说,我们原则上支持一个能为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希望自己的立场被视为亲塞尔维亚或亲科索沃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新加入欧盟的罗马尼亚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之所以同美国和其他许多欧盟国家有所不同,主要是担心科索沃的独立会在本国中西部匈牙利族聚居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议会一名领导人同一天表示,格鲁吉亚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格鲁吉亚也存在类似问题。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在苏联解体后试图独立,并一直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

欧盟争执
数国短期内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欧盟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塞浦路斯则坚持科索沃地位问题应由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决定,表示将不会承认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国家。意大利则主张,欧盟通过加快与塞尔维亚入盟谈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对科索沃独立。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18日表示,在科索沃问题上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  

独立前景

  恐难引发新战争
  本报讯(记者 李明波)科索沃宣布独立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科索沃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员,请他解读科索沃独立的有关问题。

  科索沃或成欧洲隐患
  广州日报:上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联邦的每一次领土分裂都伴随着流血冲突,甚至是战争,这一次科索沃的单方面宣布独立会不会再来一场新的科索沃战争?
  孔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这次我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更不会上升到战争的层面,但是小规模的暴力冲突和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科索沃还生活着10多万的塞族人,他们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北部,阿族主要居住在南部。生活在科索沃的塞族人不同意科索沃的独立,他们和阿族人之间估计还会有流血冲突,但规模不会大。
  塔迪奇在本月早些时候再次当选塞尔维亚总统,他虽然也坚持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比另外一位激进的总统候选人尼科利奇要温和,这也意味着塞尔维亚政府对科索沃的独立不会采取激进措施。
  塞尔维亚一直否认会用加入欧盟为代价换取对科索沃独立的默认,总理科什图尼察表示这样的行为是有损国家尊严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在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真正掌握实权的不是总统,而是总理科什图尼察。
  科索沃的独立可能会给周边局势带来更大的动荡。虽然它并入阿尔巴尼亚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后,科索沃很可能与素有欧洲贫民窟之称的阿尔巴尼亚一道,成为欧洲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二)科索沃

[编辑首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記述一項新聞動態隨着事件發展,內容可能會快速更新。
注意:維基百科不是新聞報導,如果您想要提供與此條目相關的新聞訊息,請至維基新聞發佈。

 

Republika e Kosovës
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 /
Republika Kosovo
Republic of Kosovo
科索沃共和國

国旗

国徽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首都

普里什蒂納

最大城市

普里什蒂納

面积

时区

UTC +1
夏時制
UTC+2

人民生活

官方语言

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

人口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議會民主制

国家领导人

经济实力

货币单位

塞尔维亚第纳尔DINAR)、歐元EUR

国家资料

国际域名缩写

未分配

国际电话区号

未分配

編輯

科索沃阿爾巴尼亞語Kosova Kosovë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 Kosovo),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個已单方面宣布独立,但暫時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共和国,自定国名为科索沃共和國阿爾巴尼亞語Republika e Kosovës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 Republika Kosovo英語Republic of Kosovo)。该地区原为塞爾維亞的一个自治省,稱為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а Kosovo i Metohija),是塞爾維亞的兩個自治省之一。但自1999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保護地。19901999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國”,但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220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議會已於2008217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目录

[隐藏]

[编辑] 地理

科索沃地圖

科索沃政治疆界地圖

科索沃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南臨馬其頓共和國,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蒙特內哥羅。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

梅托希亞地區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阿:Pejë;塞:Pe?)、普里茲倫(阿:Prizeni;塞:Prizren)等城市,而狹義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東部地區,包括普里什蒂納(阿:Prishtinë;塞:Priština)、烏羅舍瓦茨(阿: Ferizaj;塞:Uroševac)等城市。

科索沃佔地10887平方公里[1] (4,203 平方英里),人口接近兩百萬。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人口大約六十萬;西南部城市普里茲倫(阿:Prizeni;塞:Prizren)人口大約165千,佩奇(阿:Pejë;塞:Pe?)人口大約154千,而北部人口則大約11萬,其餘五個城市人口超過97千。

科索沃的大陸性氣候特徵是夏天溫暖,冬天則寒冷多雪。

[编辑] 歷史

[编辑] 中世紀

科索沃古為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地域,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時,古斯拉夫人(即現在的塞爾維亞族馬其頓族等民族的前身)開始從北方向該地遷徙,並向南滲透到今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地區(阿希兩國都不是斯拉夫國家,也就是說斯拉夫人後來由於民族遷徙、融合等原因,地盤又有所退縮)。

阿爾巴尼亞族的起源則比較不確定,現在一般認為阿族是古伊利裡亞人的後裔,阿爾巴尼亞歷史學家稱伊裡利亞人早在6世紀時就被斯拉夫人的遷徙浪潮驅趕到今阿爾巴尼亞等地,並以該地區的一些地名的淵源為證,認為阿族長期在該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國史料表明在1043才有「阿爾巴尼亞族」僱傭兵抵達今阿國中部,同時也有塞爾維亞學者稱阿族來自遠在中東與歐洲交界處的高加索山脈

當時的科索沃位於拜占庭帝國控制範圍和斯拉夫移民地區的交匯處。1014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亞人所控制,該年科索沃重新並入拜占庭。12世紀末至1216,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併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為現在塞爾維亞的前身,科索沃當時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該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納。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構成則為現在歷史學家頗有爭論的問題,塞族學者認為該地當時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學者則認為當時科索沃的先住民為阿族人。

[编辑] 奧斯曼帝國時期

14世紀中葉,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時奧斯曼帝國開始入侵,並於1389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實際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之後科索沃漸漸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在奧斯曼統治下,科索沃漸漸成為穆斯林地區,同時阿族人漸漸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區出現,一部分塞族學者認為這些都是從阿爾巴尼亞遷來的移民,但也有學者認為當時在梅托希亞地區已經有阿族人居住。

[编辑] 現代

科索沃最終於1912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由奧斯曼帝國劃歸塞爾維亞。之後塞爾維亞於1918加入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佔領了南斯拉夫,科索沃併入了由意大利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戰爭期間,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裝驅逐出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鐵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並給予當地阿族人地方自治,當地塞族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塞族的歧視。

1989,塞爾維亞公投改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族人強烈抗議,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後來阿族人宣佈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

1990年代中葉,阿族游擊隊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游擊戰19983月,南斯拉夫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有二十萬阿族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認為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換成塞族。同時也有數萬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羅姆族人等)淪為難民。1999324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戰爭打響。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族難民可以重歸家園,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戰後,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園,但大量塞族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改由北約管轄,後來北約將管轄權交予聯合國。部份西方國家如美國支持科索沃獨立建國,美國總統布什2007年訪問阿爾巴尼亞時便公開表示此一立場;然而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並不認同。

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2008217,宣佈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由國會通過獨立宣言。然而,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塞爾維亞之盟邦俄羅斯也堅持反對該獨立行動,聯合國為此召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但並未達成共識。

[编辑] 政治

主条目:科索沃政治

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實際上是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以下簡稱UNMIK)所管轄。

UNMIK已設立了臨時議會、臨時政府、以及臨時總統。UNMIK發行的護照身份證車牌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萬國郵政聯盟建議寄往科索沃的信件應該註明「Kosovo (UNMIK)」的字樣[1]

科索沃在國際上依然被視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談判定於2005舉行,但阿塞雙方各持己見,談判有相當的難度。阿族人不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認為塞對科索沃的統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權利。而塞方則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不接受科索沃獨立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則擔心,科索沃獨立的先例會重新引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內戰。可能的折衷解決方案是:繼續維持現狀,將科索沃交予歐盟管轄。

科索沃总理塔奇已于2008217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

[编辑] 科索沃獨立

主条目:科索沃宣佈獨立事件

科索沃总理塔奇2008217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議會召開特別會議,由議員投票通過科索沃獨立,按照人民意願,成為「一個獨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會議過程由電視直播,隨官員宣讀獨立宣言,議長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佈獨立,之後議員還隨即投票決定國旗和國徽。國旗會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圖上的輪廓,配以跟歐盟旗幟一樣的藍底色,象徵歐盟是科索沃的未來,普里什蒂納Pristina)成為首都。

塞爾維亞拒絕承認科索沃獨立。俄羅斯更指科索沃未經聯合國授權下獨立,違反國際法規定,先例一開,會令車臣等地區仿效,爭相宣佈獨立,令「凍結了的衝突」再爆發。除了俄羅斯,多個國家暫時都不會承認科索沃,包括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希臘羅馬尼亞等。歐美則力撐科索沃。[3]

[编辑] 行政區劃

主条目:科索沃行政區劃

在塞爾維亞將科索沃分為五個州,而在聯合國托管時期則被劃分為七個州。

[编辑] 經濟

歐元為科索沃的法定貨幣。同時塞爾維亞第納爾也是法定貨幣,但一般只在塞族聚集地區使用。 全國人口雖達二百萬,但有三成七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水平。全國基礎建設可說是陷於停留階段,公路大多日久失修。失業率亦高達45%,因此有人質疑科索沃雖然獨立,但實際上仍需要各國的經濟援助。

[编辑] 人口

阿爾巴尼亞族占科索沃總人口近90%。近年來,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羅姆族等)離開科索沃,阿族比例不斷上升。

據《科索沃統計局2000年度生活質量調查》顯示[2],科索沃總人口為197萬,其中: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臨時政府

[编辑] 參考資料

1.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Welcome to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 (ICMM), Kosovo

2.     科索沃今獨立 歐盟協助蘋果日報 (香港)2008217

3.     《蘋果日報 (香港)2008217

 

塞尔维亚

 

黑山

塞尔维亚

    科索沃    

阿爾巴尼亞

馬其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7%B4%A2%E6%B2%83

 

 

(三)美国正式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

 

20080219 03:53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美国18日不顾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的反对,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同时坚持称,科索沃独立是一个特例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务卿赖斯18日说,美国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当天早些时候,布什在访问坦桑尼亚的途中表示,科索沃人现在独立了

据报道,赖斯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今天正式承认科索沃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我们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恭喜科索沃人民。赖斯还说,布什总统已经对科索沃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请求作出了肯定的答复。赖斯表示,美国将继续充当科索沃紧密的朋友和伙伴

赖斯同时称,科索沃是个特例,不能被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先例。(环球网 陈二)

http://news.ifeng.com/world/usa/200802/0219_1394_403605.shtml

*********************************************

(四)俄要求宣告科索沃独立无效 安理会未达成一致

20080218 09:55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18日电据法新社报道,联合国安理会于当地时间17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否定了俄罗斯要求对科索沃独立宣言宣告无效的提议。

报道说,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坚持要求安理会遵守1244号决议,认定科索沃单方面独立无效

英国官员约翰-索尔斯表示:俄罗斯的提议没能获得其他国家同意。

联合国欧洲成员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英国、克罗地亚)加上德国和美国发表了联合声明,指出科索沃独立是维持稳定和安全的唯一可行性选择。

http://news.ifeng.com/world/Europe/200802/0218_1395_402775.shtml

 

(五)刘建超就台湾可能“承认”科索沃独立事答记者问

20080218 16:52:52  来源:新华网

 

 

    216日,人们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参加集会。当日,1000多人在贝尔格莱德举行集会,反对科索沃宣布独立。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8日就台湾可能“承认”科索沃独立事答记者问时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所谓“承认”。

    有记者问:科索沃已于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据报道,台湾当局对此表示祝贺并可能“承认”科独立,请问中方对此持何立场?科索沃独立是否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构成先例?

    刘建超说,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所谓“承认”。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组织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任何企图将台湾分裂出去的图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背景资料:科索沃地位问题  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立场

 

                                                     

===各方立场===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总统表示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塞总统称既要捍卫科索沃也不放弃加入欧盟

         千人集会反对科索沃独立

俄罗斯:

       俄将根据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情况来考虑科索沃问题

       普京重申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立场

       普京: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不道德和违法的” 

       俄外长称支持科索沃独立违反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 

       俄罗斯官员说俄将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2/18/content_762516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943.html

上一篇:值得崇敬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
下一篇:现代化之路篇(16)前苏联十四个加盟共和国经济转轨(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