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医用口罩的防疫功能和各国文化差异

已有 1629 次阅读 2020-4-6 10:33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医用口罩的防疫功能和各国文化差异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46发布(24379篇)

面对飞沫传染的呼吸道为主要渠道的新冠肺炎快速传播,戴口罩是自我保护和防范第一道防线,其防疫功能在我国是无可置疑的。口罩是出门的通行证,出门可以不带身份证,但是不能不戴口罩,没有口罩就无法出小区上超市、坐公交车、进公园等公共场所。

疫情流行前我们一直没有准备口罩也没有想到要口罩。疫情流行初期海内外亲人友人和社区邻居纷纷寄来和送来口罩,后来药店客也能买到口罩,所以对我们来说一度的口罩荒已经不再。

虽然在防疫期间口罩在我国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但国情各不同,文化有差异,储备自给不足,在美国并不认同也不倡导口罩的防疫作用,认为有病的人才戴口罩,在医院医护人员徐娅口罩,在公共场所无需戴口罩,如果戴反而受到歧视。有人为“入乡随俗”不敢戴口罩而“中招”者不乏其人。其实,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倡导多元文化,理应尊重各母国民族文化习俗,在美侨民和移民按照母国文化习俗行事顺理所当然,尤其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戴口罩备中药顺理成章。随着新冠肺炎在欧美大流行,血的教训让政府和民众开始改变对于口罩功能的认识,逐步认识到带口罩有助于防范遭受新冠肺炎的侵袭,需要扩大口罩的生产储备和采购,倡导乃至强制规定人人在公交场合戴口罩,将会减少感染病毒的程度从而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可见文化的差异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变化的求同的,只是口罩的要求、戴口罩的具体场合、生产和供应要适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否则即使要求人人戴口罩但难于真正兑现。

小小口罩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战略物资,口罩的防疫功能实际上已经被国际社会认可,如果口罩没有作用,那么为何要作为战略物资进行进出口的管制呢?需要强调的是发明N95口罩的蔡彼得是美籍华人。

笔者在《防疫莫忘N95口罩华裔发明者彼得·蔡》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3月28日(第24288篇)中提到:” 去年曾有人估计蔡彼得研发的技术保护和改善了超过10亿人的健康。而在COVID-19肆虐全球的眼下,或许我们都该对蔡师傅道一声感谢“

依靠他的新方法所得到的带电非织造布,相比不带电的织物,过滤空气中颗粒的能力强了10倍,而且还不会阻碍空气流通。这种技术,成了N95口罩的技术基石。 1995年,蔡彼得获得了5项美国专利,其中一项便是这个“口罩黑科技”。 这位N95口罩幕的后缔造者在田纳西大学工作超过了25个年头,去年刚刚退休。作为一位非织造纤维领域的大牛,他目前拥有12个美国发明专利,超过20个商业产品授权,其技术被工业界广泛使用了30多年,除了用在N95和医用口罩上,还有HVAC空气过滤器等产品。 田纳西大学设有一个极负盛名的奖项——惠利奖(B. Otto and Kathleen Wheeley Award),旨在表彰那些做出了卓越产业化研究的教职工,而蔡彼得于2006年获此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蔡彼得在2018年的时候还研发了一种通过摩擦将静电荷安排到织物上的新方法。这个新技术使用超纯水浸透无纺布,然后以高压真空把水抽掉,这个被称为“水力摩擦带电”(hydro triboelectrification)的过程能产生摩擦并将电荷高效地传递到织物上,且无需重复,最后可以得到过滤效率比未处理的织物高20倍的无纺布。 田纳西大学的副校长玛哈·克里希那穆提(Maha Krishnamurthy)曾这样评价蔡彼得:“他证明了我们学校的研究人员是怎样建立并保持科研与产业间联系的,是怎样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我们感谢他对研究的奉献,以及对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热情和动力。” 去年曾有人估计蔡彼得研发的技术保护和改善了超过10亿人的健康。而在COVID-19肆虐全球的眼下,或许我们都该对蔡师傅道一声感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25708.html

1,


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27085.html

上一篇:快递小哥进天通苑东一区小区
下一篇:《神话与现实》【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