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介绍
【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03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4月18日发布(第21446篇)
在《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的前言中,笔者写道:“距离《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初版已经十年,该书在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均已告罄,而学术研究者和社会各界许多人还希望购买此书。在台湾和香港及广东等地,我遇到不少学者向我求索此书。所以,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五洲传播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修订再版恰逢其时。
2006年该书出版时,限于篇幅要求,仅从 1000 多幅图片中精选了 210 幅。现修订版酌情增加了 30 多幅,其中包括当年割舍的和此后新发现的一些很有价值的图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珍藏的咸丰六年(1856年)华工为去美国谋生借款买船票的契约,同治元年(1862年)华工去美国淘金筹款的《让贴》,光绪八年(1882年)赴美华工黄华饶所持的大清国护照,周运中借钱买船票去美国的借据(1898年)、护照(1900年)和家谱等;又如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华侨义冢群、江门市新会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坑海槐华侨义冢群等;还如民间摄影家李炬2012 年沿着华工当年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等。”“历史摄影家李炬先生曾四次考察华工建设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他对本书中几处图片说明提出了修订意见。笔者尊重李炬先生根据实地考察得出的意见,这次修订过程中作了必要的修改。”
以上说的是2017年版相比2006年版的主要修订之处在于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增加了近十年来国内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但是对加拿大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新发现成果吸收不足,限于时间,为了满足社会急需,没有能够进行一次较大幅度的修订,希望以后有机会作进一步的修订。
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地叙述华工对于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贡献,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
这次修订版印量3000册,相信对于满足社会急需是必要的。当今时代高铁的发展席卷全世界,本书的修订版面世对于了解一个半世纪前中国铁路华工建设北美的沉默道钉精神具有启迪意义。而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出现了反华、排华浪潮现象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示。
2006年编著时困难重重,属于开山举动,虽然所有准备工作在美国进行,利用了当时的网络优势,但是没有时间充分吸纳国内的研究成果,这里感到遗憾的地方。凡是开头难,与其时开头,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也就不奇怪了。
*************************
《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和2006年版有何区别
已有 1259 次阅读 2017-2-18 06:47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和2006年版有何区别 推荐到群组
《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和2006年版有何区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2月18日发布
在《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的前言中,笔者写道:“距离《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初版已经十年,该书在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均已告罄,而学术研究者和社会各界许多人还希望购买此书。在台湾和香港及广东等地,我遇到不少学者向我求索此书。所以,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五洲传播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修订再版恰逢其时。
2006年该书出版时,限于篇幅要求,仅从 1000 多幅图片中精选了 210 幅。现修订版酌情增加了 30 多幅,其中包括当年割舍的和此后新发现的一些很有价值的图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珍藏的咸丰六年(1856年)华工为去美国谋生借款买船票的契约,同治元年(1862年)华工去美国淘金筹款的《让贴》,光绪八年(1882年)赴美华工黄华饶所持的大清国护照,周运中借钱买船票去美国的借据(1898年)、护照(1900年)和家谱等;又如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华侨义冢群、江门市新会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坑海槐华侨义冢群等;还如民间摄影家李炬2012 年沿着华工当年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等。”“历史摄影家李炬先生曾四次考察华工建设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他对本书中几处图片说明提出了修订意见。笔者尊重李炬先生根据实地考察得出的意见,这次修订过程中作了必要的修改。”
以上说的是2017年版相比2006年版的主要修订之处在于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增加了近十年来国内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但是对加拿大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新发现成果吸收不足,限于时间,为了满足社会急需,没有能够进行一次较大幅度的修订,希望以后有机会作进一步的修订。
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地叙述华工对于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贡献,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
这次修订版印量3000册,相信对于满足社会急需是必要的。当今时代高铁的发展席卷全世界,本书的修订版面世对于了解一个半世纪前中国铁路华工建设北美的沉默道钉精神具有启迪意义。而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出现了反华、排华浪潮现象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示。
2006年编著时困难重重,属于开山举动,虽然所有准备工作在美国进行,利用了当时的网络优势,但是没有时间充分吸纳国内的研究成果,这里感到遗憾的地方。凡是开头难,与其时开头,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沉默道钉话题已经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对于这一视野话题的关注还很不平衡,在笔者加盟的网站上也清晰可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4343.html
《沉默的道钉》(2017年中英文修订版)
--就《沉默的道钉》系列答台山台专访之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年5月28日发布
5月20日上午在近180分钟内,专程来京的台山广播电视台吴世民、刘蓬勃先生就北美铁路华工问题对我进行采访,我逐一回答了他们提出的16个问题及补充提问。一开始记者提到:从2006年开始,十多年来你先后出版的编、著、合著、译的美国铁路华工著作共8部,包括《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的华工》中文版、英文版、修订的中文版、英文版以及繁体字版,还有《道钉,不再沉默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等,“请介绍一下你的相关论著”。
现在发布的是对这个提问中已经出版的八部编著译作解答的文字整理稿,并对即时采访答问作了一些必要补充。考虑到内容较多,分专访之四分五部分发布。
专访之四1 2006年10月我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的华工》中文版和英文版,是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同时推出的。
专访之四2,2010年10月,我撰著的《道钉,不再沉默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白山版和2014年8月台湾繁体增订版先后出版。
专访之四3,2015年9月,我和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专访之四4,2017年1月,我编著的《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
专访之四5,2017年初我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的华工》修订的中文版、英文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这里发布的是专访之四.5
5,2017年初我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的华工》修订的中文版、英文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在《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的前言中,笔者写道:“距离《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初版已经十年,该书在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均已告罄,而学术研究者和社会各界许多人还希望购买此书。在台湾和香港及广东等地,我遇到不少学者向我求索此书。所以,无论从历史或现实、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五洲传播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修订再版恰逢其时。
2006年该书出版时,限于篇幅要求,仅从 1000 多幅图片中精选了 210 幅。现修订版酌情增加了 30 多幅,其中包括当年割舍的和此后新发现的一些很有价值的图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珍藏的咸丰六年(1856年)华工为去美国谋生借款买船票的契约,同治元年(1862年)华工去美国淘金筹款的《让贴》,光绪八年(1882年)赴美华工黄华饶所持的大清国护照,周运中借钱买船票去美国的借据(1898年)、护照(1900年)和家谱等;又如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华侨义冢群、江门市新会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坑海槐华侨义冢群等;还如民间摄影家李炬2012 年沿着华工当年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等。”“历史摄影家李炬先生曾四次考察华工建设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他对本书中几处图片说明提出了修订意见。笔者尊重李炬先生根据实地考察得出的意见,这次修订过程中作了必要的修改。”
以上说的是2017年版相比2006年版的主要修订之处在于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增加了近十年来国内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但是对加拿大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新发现成果吸收不足,限于时间,为了满足社会急需,没有能够进行一次较大幅度的修订,希望以后有机会作进一步的修订。
考虑到这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地叙述华工对于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贡献,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
这次修订版印量3000册,相信对于满足社会急需是必要的。当今时代高铁的发展席卷全世界,本书的修订版面世对于了解一个半世纪前中国铁路华工建设北美的沉默道钉精神具有启迪意义。而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出现了反华、排华浪潮现象同样值得我们高度警示。
2006年编著时困难重重,属于开山举动,虽然所有准备工作在美国进行,利用了当时的网络优势,但是没有时间充分吸纳国内的研究成果,这里感到遗憾的地方。凡是开头难,与其是开头,修订时基本保持原貌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沉默道钉话题已经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对于这一视野话题的关注还很不平衡,在笔者加盟的网站上也清晰可见。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4343.html
修订版的封面设计作了改进,封二配以作者照片和学术简历,封底还有邓蜀生、王旭、梁茂信、袁清四位中外专家的评论。
个人学术简历写道:1936年,江苏省武进县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美国史、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编、译作等30多部,主要有:《沉默的道订: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中,英文)、《道订,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白山出版社2010年版中文简体;华艺学术出版社2014年版,台湾繁体增订版)、《老话题与新挑战—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美国社会经济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沉默道钉的足迹》(2015年版,与李炬合著)等。发表文章300多篇。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93-2008)兼秘书长(1990-1996)、美国《美国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国际特约编辑(1992-2008)、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1986-1998)。现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2008--)、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1993--)。1991以来六次赴美学术访问或考察,历时四年。
从《沉默的道钉》2006年出版到2017年修订版,历经11年,走过了道钉不再沉默和探寻道钉足迹、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的过程,时间11年。就探寻真相而言,沉默道钉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有许多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有待深入探寻,某些断头点、短路点、不对接点有待集中力量协作研究加以突破;美中学者间合作研究有待细化;道钉足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有待拓展;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后的沉默道钉们流向(南下、东移、北上、西居)和对第一波华人移民潮的影响值得重视,随之相关的道钉回国及美国排华需要跟进探寻,铁路华工探寻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明年5月10日将迎来建成第一条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期望加紧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实际行动来缅怀我国近代最早农民工啦起到大洋彼岸建设美好钢铁长龙的丰功伟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附录:相关博文目录:
01,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2017修订版封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2月1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4145.html
02,《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提要,图1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2月1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4160.html
03,《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和2006年版有何区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2月18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4343.html
04,新书推介黄安年:《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修订版,图10
王佳欣整理美国史研究微信公众号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3月7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8062.html
05,张聚国译、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2017修订版)英文版出版,图1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7月1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6092.html
06,《沉默的道钉》修订版(2017)前言(英文版),图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7月14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6231.html
07,从《沉默的道钉》(2017修订版)增周运中家谱说起,图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7月15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6453.html
08,《沉默的道钉》(2017年修订版)新增华工赴美契约,图1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7月1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6704.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606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