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介绍
【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03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4月17日发布(第21443篇)
笔者编的《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2012年10月已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本书装帧精美,三河市紫恒印装有限公司印制,大16开本,787×1092毫米,36.25印张,16页彩插,456千字,572页;书号ISBN 978-7-5093-4022-6,定价160元。中国法制出版社时任社长祝立明参与策划并给予权利支持,责任编辑郭善珊,封面设计李宁,彩插李宁,名誉主编刘绪贻,出版家、书法家吴道弘先生为书名题签。
该书集中反映了邓先生的人生轨迹和新闻人、出版人、学问家集于一身的发展道路。
邓蜀生先生是我国美国问题学界唯一参加美中结盟和美中对抗两次战争的随军记者;是由战地报道1944年8月印缅战场密芝那大捷的第一人,在重庆新闻界诨名“小钢炮”;他在1948年秋至1949年2月 兼任西安《时代新闻》日报总编辑期间,在西安就蒋介石下台及时印发“号外”的唯一一家报纸的拍板人;是1950年11月受新华社总社调派赴朝鲜前线成立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他的文章引起美国官方重视,称他为“办公室战略家”;50年代初在《世界知识》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时评文章;1957年因“个人成名成家”“邓蜀生道路”而被打成“右派分子”,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解除劳动教养后,因新闻记者、出版编辑、研究学者完美结合而成为沟通出版编辑和研究学者之间桥梁的重要铺路人;他是1983年被评为全国出版单位第一批六编审之一,名副其实的资深编辑。邓蜀生先生成为新中国组织出版美国史著作的“第一人”和成功地组织完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美国通史》六卷本,绝不是偶然的。
为本书的编写,邓蜀生先生不仅为悉心提供资料,而且提出了文集总体设想、编辑思路的个人见解,对过往文章进行仔细校读,也改正了极个别错排,书稿成型后又和编者一起逐页进行了审阅。百岁学术老人《美国通史》六卷本主编之一刘绪贻先生慨然应允出任本书的名誉主编,并撰文《邓蜀生编审的大手笔与我的老有所为》。出版家、书法家吴道弘先生为书名题签为本书增色。封面照片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霍璇教授所摄。
本书结构分人生轨迹、学术留痕、文友赐篇三部分,是邓先生亲自设计的。在先生自撰《职业生涯回顾》中,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学术留痕部分中的先生论文选辑17篇是先生本人从众多论著中精选的。个人书评和学者书评共16篇是从许多书评文章中选择代表性篇目收入的。主要著作和编辑书籍举要是笔者编辑收录的。
文友赐篇部分是通过博客等形式公示面向学界和出版界各位朋友的,考虑到出版容量篇幅和本书以邓先生本人为主体,言明不收和邓先生本人无关的“学术蛋糕”,请予谅解。现在收录人民出版社和美国研究学界等方面友人所写邓先生为人、为学的文章20多篇,衷心感谢下列文友在百忙之中赐稿,他们是来自人民出版社的庄浦明、王志民、梁明、辛广伟、乔还田;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世界史所的资中筠、陶文钊、黄柯可;来自商务印书馆的方生;来自高校美国史学界的刘绪贻、张友伦、李世洞、余志森、王玮、任东来、李剑鸣、王旭、梁茂信、王晓德、陈海宏等;来自世界知识杂志社的徐波等。本书还收录了已故文化学者、作家绿原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代表广大会员的贺文一并收入。
本书选用了几十幅包括邓先生5岁迄今的个人照、和家人合影照片、工作照、和学界友人照,还选择了先生论著和编辑的若干书影。人物照片是邓先生从大量照片中精心挑选的。
本书集中反映了邓蜀生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和道路,可读性学术性兼备,为美国学界、新闻界、出版界近年的佳作。
邓蜀生先生在谈及本书时说:“编辑要整天同书稿打交道,只要肯钻研,就会心有所得,有所得也就会产生形之笔墨的愿望,编辑与作者一身二任的格局就很自然地形成。”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说:“邓蜀生乃一具事业心、善企划之学者型编辑。精品何来?一必要之素即出版社拥有多多如邓蜀生之编辑家、出版人,拥有如邓蜀生之精神与情怀。如此精品方不愁至。”
笔者感悟:邓蜀生有着传奇人生,是我国美国问题学界唯一参加美中结盟和美中对抗两次战争的随军记者,也是集军旅记者、出版编辑、历史学家于一身的践行者和学问家,还是新中国组织出版大型美国史著作的“第一人”。
邓先生的《说说心里话》,本书目录,本书编后记,见下文。
照片30张拍兹本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出版
已有 1864 次阅读 2012-10-29 07:10 |《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出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29日发布
今年十月是我们敬重的邓蜀生先生跨入九十华诞的日子。半年多前,学界朋友商议为先生编个文集,以先生满意,出版界、学界高兴为要。最近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邓蜀生先生是我国美国问题学界唯一参加美中结盟和美中对抗两次战争的随军记者;是由战地报道1944年8月印缅战场密芝那大捷的第一人,在重庆新闻界诨名“小钢炮”;他在1948年秋至1949年2月 兼任西安《时代新闻》日报总编辑期间,在西安就蒋介石下台及时印发“号外”的唯一一家报纸的拍板人;是1950年11月受新华社总社调派赴朝鲜前线成立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他的文章引起美国官方重视,称他为“办公室战略家”;50年代初在《世界知识》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时评文章;1957年因“个人成名成家”“邓蜀生道路”而被打成“右派分子”,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解除劳动教养后,因新闻记者、出版编辑、研究学者完美结合而成为沟通出版编辑和研究学者之间桥梁的重要铺路人;他是1983年被评为全国出版单位第一批六编审之一,名副其实的资深编辑。邓蜀生先生成为新中国组织出版美国史著作的“第一人”和成功地组织完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美国通史》六卷本,绝不是偶然的。
为本书的编写,邓蜀生先生不仅为悉心提供资料,而且提出了文集总体设想、编辑思路的个人见解,对过往文章进行仔细校读,也改正了极个别错排,书稿成型后又和编者一起逐页进行了审阅。百岁学术老人《美国通史》六卷本主编之一刘绪贻先生慨然应允出任本书的名誉主编,并撰文《邓蜀生编审的大手笔与我的老有所为》。出版家、书法家吴道弘先生为书名题签为本书增色。封面照片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霍璇教授所摄。
本书结构分人生轨迹、学术留痕、文友赐篇三部分,是邓先生亲自设计的。在先生自撰《职业生涯回顾》中,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学术留痕部分中的先生论文选辑17篇是先生本人从众多论著中精选的。个人书评和学者书评共16篇是从许多书评文章中选择代表性篇目收入的。主要著作和编辑书籍举要是笔者编辑收录的。
文友赐篇部分是通过博客等形式公示面向学界和出版界各位朋友的,考虑到出版容量篇幅和本书以邓先生本人为主体,言明不收和邓先生本人无关的“学术蛋糕”,请予谅解。现在收录人民出版社和美国研究学界等方面友人所写邓先生为人、为学的文章20多篇,衷心感谢下列文友在百忙之中赐稿,他们是来自人民出版社的庄浦明、王志民、梁明、辛广伟、乔还田;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世界史所的资中筠、陶文钊、黄柯可;来自商务印书馆的方生;来自高校美国史学界的刘绪贻、张友伦、李世洞、余志森、王玮、任东来、李剑鸣、王旭、梁茂信、王晓德、陈海宏等;来自世界知识杂志社的徐波等。本书还收录了已故文化学者、作家绿原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代表广大会员的贺文一并收入。
本书选用了几十幅包括邓先生5岁迄今的个人照、和家人合影照片、工作照、和学界友人照,还选择了先生论著和编辑的若干书影。人物照片是邓先生从大量照片中精心挑选的。
本书集中反映了邓蜀生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和道路,可读性学术性兼备,为美国学界、新闻界、出版界近年的佳作。
邓蜀生先生在谈及本书时说:“编辑要整天同书稿打交道,只要肯钻研,就会心有所得,有所得也就会产生形之笔墨的愿望,编辑与作者一身二任的格局就很自然地形成。”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说:“邓蜀生乃一具事业心、善企划之学者型编辑。精品何来?一必要之素即出版社拥有多多如邓蜀生之编辑家、出版人,拥有如邓蜀生之精神与情怀。如此精品方不愁至。”
笔者感悟:邓蜀生有着传奇人生,是我国美国问题学界唯一参加美中结盟和美中对抗两次战争的随军记者,也是集军旅记者、出版编辑、历史学家于一身的践行者和学问家,还是新中国组织出版大型美国史著作的“第一人”。
本书装帧精美,16开本,787×1092毫米,36.25印张,16页彩插,456千字;2012年10月第1版。新华书店经销。书号ISBN 978-7-5093-4022-6,定价160元。中国法制出版社邮购部电话:6603 3288
附:关于本书主人翁的学术简介:
邓蜀生,湖北云梦人,1923年10月生,1944年毕业于重庆复旦大学新闻系。参加美中结盟的印缅战区抗日战争(1944~1945)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1)的随军记者。先后任职於重庆新民报、上海新民晚报、上海新闻报、北京新华社总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华社总分社、《时事手册》编辑部、人民出版社,担任记者、编辑、1983年起任编审。1950-1951年曾以邓超笔名撰写多篇国际时事评论。1961年起在编辑工作同时从事美国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伍德罗·威尔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罗斯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美国与移民》(重庆出版社,1990年)、《美国历史与美国人》(人民出版社,1993年)、《世代悲欢“美国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等。主持编辑、策划和责任编辑有影响的著作有《美国内战史》(刘祚昌,人民出版社,1978年)、《美国通史简编》(黄绍湘,人民出版社,1979)、《美国对外政策史》(杨生茂主编,人民出版社,1991)、特别是历时近24年的六卷本《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
邓蜀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美国历史专家和资深编审,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元老和顾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7132.html
***************************
说说心里话
已有 1849 次阅读 2012-10-29 07:11 |
说说心里话
邓蜀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29日发布
(按:本文是邓蜀生先生为《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一书所写的前言,该书已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笔者受权发布《说说心里话》内容如下:
****************************
在一些朋友的策划和操作下,出版这本文集,写此短文,表达我的衷心感谢,同时借此机会,说几句我的心里话。
1944年8月,我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印缅前线战地通讯。从那时算起,到2008年因严重眼疾而搁笔,相隔将近70年了,其中有十多年是在农场改造、农村劳动、“浩劫” 洗礼和干校“锻炼”中度过的。其余的岁月,都是在新闻出版岗位上或编译或译或写。总算编出了一些书,写了一些文章。
上世纪50年代,我是从事国际时事编辑和评论写作的。从1957年下半年起因“右派” 搁了笔。搁笔三年多回到出版社以后,工作由时事转为历史,干起外国历史编辑这一行。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史成了我新的主要对象。算下来,涉猎美国史领域也有40多年了。
作为一名编辑,第一要务是选好稿,编好书,就是通常所说的“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过,我认为用唐人这诗句来称颂编辑的“奉献”未必贴切。原诗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恨”字是诗人情感的凝聚,饱含怨怼之情,而编辑在发现一部好稿编出一本好书时的心情,并无“为他人作嫁衣裳” 之感叹,却有收获、催生之喜悦。这是题外话。我要说的是,多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编与写很难分隔。要编好书,必须知书,要深入下去,知识要尽可能广博,还应成为所从事的工作某一方面的内行。做到了这一点,就更能与作者有商有量,相互切磋,平等交往,不强加于人,也不屈于别人之所强加。编辑要整天同书稿打交道,只要肯钻研,就会心有所得,有所得也就会产生形之笔墨的愿望,编辑与作者一身二任的格局就很自然地形成。
本集论中的文章,第一篇《威尔逊与中国》耗时两年,成于1964年,也是我担任外国历史编辑工作后的第一篇论文。文中使用的词语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为了存真,在编入本集时未作改动。基本观点在我1982年出版的《伍!罗· 威尔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时仍旧保留。
本文集中未收入上世纪50年代用邓超笔名写的文章,因为不是学术性的。选用的有关美国史的文章还不是敷衍应景之作,是用心写的。但这些文章,卑之无甚高论。今天读来更觉得了无新意。但它们毕竟反映了一个美国史研究者的足迹。
我要特别感谢黄安年、王旭、李剑鸣三位教授朋友为这本文集得以面世所作的大量工作。我更要感谢许多见过面和从未谋面的文友们的热情祝福和寄语,对于你们对我的溢美之词真是受之有愧。我把这些祝福当作是送给我这个老人的九旬礼物吧,谢谢。我的世纪同事、挚友书法家吴道弘为本文集题写了封面书名,他的书法早就蜚声出版界。说到封面,要多说两句,原来我拟定的书名比较直白,念起来总感到有点别扭,黄安年教授和吕启祥研究员夫妇反复琢磨,想出了现在这个书名,十分合我意,在此向各位好友抱拳致谢。
最后,我要说明一下文集中收录了我在解放前写的部分战地通讯和时局评述文章,目的是把它们作为我的人生轨迹的片断展示出来,聊备一格而已。
邓蜀生
2012年盛夏于北京陋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7133.html
**************************
《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文集》目录
已有 1930 次阅读 2012-10-29 07:13 |录|目录,
《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文集》目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29日发布
笔者受命所编的《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文集》2012年10月已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反映了邓先生的人生轨迹和新闻人、出版人、学问家集于一身的发展道路,这里发布的是该书目录
********************
说说心理话 1
人生轨迹
职业生涯回顾 3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 9
邓蜀生:从战地记者到美国史专家 47
国军攻克密芝那经过 52
雷多军区巡礼 58
密芝那巡礼 63
从缅北到缅中—记中美混合旅 67
《新民报》与“周公馆” 70
一次采访 73
共军在陕北陕南发动攻势 75
刘戡阵亡,西安震动 78
陕北战局 81
泾渭河谷之战 84
陇东之战结束以后 87
学术留痕
威尔逊与中国 93
威尔逊留下的政治遗产 133
罗斯福—有人说他是“狮子加狐狸”
139
罗斯福“新政”述评 150
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 178
太平洋战争前的美日关系 210
珍珠港事变是罗斯福的绥靖政策引出来的吗? 233
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243
盖棺论定罗斯福 260
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272
“美国人真怪,他们总是别国人”
291
论美利坚民族同化模式
— “大熔炉”?“马赛克”? 293
关于美国华人历史的若干思考 306
美国21世纪的大课题
——移民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美国的面貌
324
美国历史上的州权 333
美国联邦主义的历史演变 347
中国人记住了他—史迪威 370
林肯这个人 376
“尘埃落定”话当年
———资中筠论杜鲁门对华政策新著读后
383
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390
黄绍湘著《美!通史简编》
——兼谈美国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397
《世界100系列丛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404
一个句号:六卷本《美国通史》出版历程
410
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在庆祝曹德谦先生九十华诞暨新版《美国演义》研讨会上的发言 412
《罗斯福》评介 415
历史成全了他—《罗斯福》评介 417
我读邓蜀生的《罗斯福》 419
读邓蜀生近作—《罗斯福》 423
邓蜀生新著《罗斯福》 426
评《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
428
从移民的视角探索美国
———读邓蜀生著《美国与移民》 434
一个美国史研究者的足迹
—评邓蜀生著《美国历史与美国人》441
别具一格的《美国史话》 449
邓蜀生主要论著和责编书籍举要 451
文友赐篇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贺邓先生九旬华诞信
463
邓蜀生编审的大手笔与我的老有所为
464
跟着邓哥迈开老步闯百岁关 471
想起邓蜀生 478
邓大人:一个地道的学者型编辑 481
可敬的“老编辑” 490
在两个丛书编委会与蜀生同志的接触
493
编辑楷模 学者风范
———恭祝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 496
淡定一生成就斐然 499
挚友邓公 502
我所敬重的邓蜀生先生 509
邓蜀生先生对《美国通史》第四卷的关怀
———祝贺邓先生90华诞而作 51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记我所尊敬的邓蜀生先生 516
我与《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的情缘
———贺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 520
不是吾师,胜似吾师:祝贺邓蜀生九十华诞 526
时闻謦縕沐春风
——— 敬贺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 530
风采卓异、独树一帜
———祝贺邓蜀生先生九秩大寿 535
令人敬仰的孺子牛
———邓蜀生先生90岁华诞贺 539
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辛勤铺路人
———祝贺邓蜀生先生九旬华诞 542
三十年的良师益友 545
新中国组织出版美国史著作“第一人”
547
《从影断忆》引起的题外话 566
编者后记 57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7134.html
********************
编者后记(《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已有 1875 次阅读 2012-10-29 07:20
编者后记(《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29日发布
今年是我们敬重的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学界朋友商议为先生编个文集,以先生满意,出版界、学界高兴为要。邓先生并未招收研究生,没有及门弟子,所以学界同仁为先生出版文集就更有意义了。李剑鸣教授、王旭教授、杨玉圣教授在初期阶段参与了策划,我受命协助邓先生编辑《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一书。在征稿过程中获得了出版界、学术界文友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先生最初并不赞成为他出“庆祝华诞纪念文集”,经过几度磋商确定了现在这样的文集模块,如他所言,可作为人生轨迹展现出来。为此,他不仅悉心提供资料,而且提出了文集总体设想、编辑思路的个人见解,对过往文章进行仔细校读,也改正了极个别错排,书稿成型后又和编者一起逐页进行了审阅。
在几个月来的编辑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先生道德文章的认识。先生是我国美国问题学界唯一参加美中结盟和美中对抗两次战争的随军记者;是由战地报道1944年8月印缅战场密芝那大捷的第一人,在重庆新闻界诨名“小钢炮”;他在1948年秋至1949年2月兼任西安《时代新闻》日报总编辑期间,在西安就蒋介石下台及时印发“号外” 的唯一一家报纸的拍板人;是1950年11月受新华社总社调派赴朝鲜前线成立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他的文章引起美国官方重视,称他为“办公室战略家”;20世纪50年代初在《世界知识》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时评文章;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解除劳动教养后,因新闻记者、出版编辑、研究学者完美结合而成为沟通出版编辑和研究学者之间桥梁的重要铺路人;他是1983年被评为全国出版单位第一批六编审之一,名副其实的资深编辑。邓蜀生先生成为新中国组织出版美国史著作的“第一人”和成功地组织完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美国通史》六卷本,绝不是偶然的。
这套书的顺利面世,要感谢百岁学术老人《美国通史》六卷本主编之一刘绪贻先生慨然应允出任本书的名誉主编,并撰文《邓蜀生编审的大手笔与我的老有所为》。出版家、书法家吴道弘先生为书名题签为本书增色。封面照片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霍璇教授所摄。也对中国法制出版社祝立明先生、责任编辑付出的巨大辛劳深表谢意。
本书结构分人生轨迹、学术留痕、文友赐篇三部分,是邓先生亲自设计的。在自撰《职业生涯回顾》中,先生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为了收集邓先生身为战地随军记者于1944-1945年间所写的印缅战地通讯和1948年间在上海《观察》杂志记者工作期间撰写的陕北战场特约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王娟同学,热心走访和多次反复查阅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终于如愿以偿,得以收录于本书中,而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战地报道资料现在读者已经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了。为收集先生1950-1951年间在《世界知识》上发表的很多当时有影响的时评性文章,南开大学美国研究室副教授张聚国博士和《世界知识》主编徐波先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学术留痕部分中的先生论文选辑17篇是先生本人从众多论著中精选的。个人书评和学者书评共16篇是从许多书评文章中选择代表性篇目收入的。主要著作和编辑书籍举要是由我一一编辑收录的。
前面两部分并非电子版,部分文章虽可扫描,由于扫描仪精确度欠佳,加上无法识别繁体直排字,需要重新录入的和扫描后校正的工作量相当大。我自己动手,经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完成任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先生文章跨度60多年,为了保持原貌,除了全书统一简化字体、字号和注释外,对于不同论著中译名不一致,依然保持原样。
文友赐篇部分是通过博客等形式公示面向学界和出版界各位朋友的,考虑到出版容量篇幅和本书以邓先生本人为主体,言明不收和邓先生本人无关的“学术蛋糕”,请予谅解。现在收录人民出版社和美国研究学界等方面友人撰写邓先生为人、为学的文章20多篇,衷心感谢下列文友在百忙之中赐稿,他们是来自人民出版社的庄浦明、王志民、梁明、辛广伟、乔还田;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世界史所的资中筠、陶文钊、黄柯可;来自商务印书馆的方生;来自高校美国史学界的刘绪贻、张友伦、李世洞、余志森、王玮、任东来、李剑鸣、王旭、梁茂信、王晓德、陈海宏等;来自世界知识杂志社的徐波等。本书还收录了已故文化学者、作家绿原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代表广大会员的贺文一并收入。我们诚挚欢迎出版界和学界朋友们以各自选择的方式表达对邓先生的敬意。
本书选用了几十幅包括邓先生5岁迄今的个人照、工作照、和学界友人照、和家人合影照片,还选择了先生论著和编辑的若干书影。人物照片大部分是邓先生从大量照片中精心挑选的,一部分人物照和所有书影照为编者所提供。
编辑一部一生从事编辑业务的邓先生的书,我如履薄冰,深感力不从心,丝毫不敢懈怠,好在自己退休多年没有量化指标压力,可以全力以赴。对先生所说“发现一部好稿编出一本好书事的心情,并无‘为他人作嫁衣裳’之感叹,却有收获、催生之喜悦”,我深有同感。对本书编辑中的不当之处,恳请不吝指教。
编者 黄安年
于2012年三伏天
(本文发表在黄安年编《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第570-572页,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713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