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悼念和追思冯其庸先生(三十七)
推荐江南晚报文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5月27日发布
2017年1月22日12:18分,冯其庸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媒体纷纷报道,表达对我国当代大学问家冯其庸先生的悼念和追思(1924-02-03-2017-01-22)。博主将陆续集辑相关信息。鉴于搜素引擎(如“冯其庸”并非全部显示,往往需要从不同网站逐一搜寻,造成相当大的遗漏。
这里发布的是2017年5月14日发表《江南晚报》上的记者报道一卷红楼万古情学术界大家聚集无锡追思冯其庸
***********************
2017-05-14 09:49江南晚报
一卷红楼万古情学术界大家聚集无锡追思冯其庸
2017-05-14 09:49江南晚报评论(1人参与)
昨天,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卷红楼万古情”冯其庸先生追思会,在冯老家乡前洲街道举行。来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艺术研究会及国内各大高校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冯其庸学术馆,共同缅怀冯其庸在中国文化诸多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追思冯其庸“风雨平生”的大家风范。据了解,这是冯其庸逝世后,国内众多学术界大家和冯老学生首次齐聚冯老先生家乡惠山前洲,回忆冯老生前往事,抒发思念缅怀之情,高度评价冯老学术造诣和热心提携新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也是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后,学界和社会各界举行的又一次追思和研讨活动。
倾注一生
情系红学研究
昨天下午追思会开始,近50位专家学者在冯其庸学术馆观看了冯其庸生平纪念影片后,大家追忆了冯其庸不平凡的一生。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认为,冯老先生是当代红学大师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研究红学成就最大的红学家,冯老生前主持了新时期以来奠基性的重大红学工程,对红楼梦的传播,对红学研究的推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红学的贡献是别人无法相比的。1979年到1980年,冯老先生主持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和国际红楼梦学术会议的成立和召开事宜,创办了《红楼梦学刊》和组建了红楼梦研究所,这对推动红楼梦的研究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冯老的研究领域并不止于红学,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历史考古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冯其庸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极富战略眼光的创立西域研究所。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玄奘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冯其庸所著《瓜饭楼文集》三十三卷及《瓜饭楼》是学术史及文化史上的重要收获,冯其庸一生追求学术报国、对追求学问与真理奋进不止、坚韧不拔的时代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
学术精神
惠及家乡父老
冯老十分关注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建设。冯老的侄子、冯其庸学术馆馆长冯友责告诉记者,“老人捐赠的珍贵书画作品最近的一批是5月3日到家乡学术馆的,包括先生93岁时的作品《国色天香图》《瓜饭图》等。”据悉,2008年老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之时,他就已经把他的藏书无偿地捐赠给了国学院的图书馆。随后,冯先生又把自己创作和收藏的大量摄影、书画等艺术品和文物藏品,无偿捐献给了他的家乡无锡市前洲。家乡人民为了珍藏好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永久地展示冯先生的学术和艺术成就,发扬光大冯先生传承的学术传统,专门在前洲古镇上建造了一座“冯其庸学术馆”,于2012年冬正式开馆。这是继香港的饶宗颐学术馆之后,国内又一座为健在的著名学者建造的学术馆。目前,冯其庸学术馆不但已经成为前洲最醒目的文化景点,而且也是整个无锡最有高度的文化坐标之一。
冯友责告诉记者,冯其庸学术馆成立五年来,累计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50多场次,接待各方来宾7万余人,还与时俱进创建“宽堂书屋”微信平台,发文近500期、有数十万阅读量,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授予“教学科研永久性实习基地”,同时成为“无锡市对台文化交流基地”。2015年“国学与西域研究研讨会”在学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
去年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与惠山区人民政府联合在学术馆举办“国学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国际上8个国家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专家、学者110余人参与,引起广泛关注。
一生所藏
无偿捐赠故乡
冯其庸学术馆副馆长沈晓萍昨天说,学术馆将冯其庸先生与故乡联系在一起,2012年冯老将自己收藏的文物、手稿、字画、著作、西部摄影作品等无偿捐赠予学术馆,其中28件重达5吨的石刻集中展示了从汉朝、南北朝、唐朝至宋、明时期的各类汉画像石、佛造像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冯老曾说:“这些石刻辗转各地,最后在无锡前洲落地生根,我很放心。”近年来,冯老继续为学术馆捐赠物品,不断充实馆藏,先后又捐赠了汉唐文物、宋明青花瓷、西夏内蒙印章、书画手稿作品等若干。就在冯老去世前数月,学术馆收到冯老特意嘱咐从北京运来的汉、唐文物5件,其中1件用汉代阴沉金丝楠木独块制成并刻有他的题词的条案尤为珍贵。
本次追思会前,四幅冯老生前画作由鲁迅美术学院郭延奎裱画师装裱后送至学术馆,其中便有冯老一生创作最多的瓜饭图。冯老楼号“瓜饭”,是为了纪念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有瓜代饭,是不幸中的万幸。冯其庸感念瓜,怀念瓜,纪念瓜,在小园,在客厅,在书画里都有艺术形式的表达。他有一首题画诗,咏的即是南瓜:“老去种瓜只是痴,枝枝叶叶尽相思。瓜红叶老人何在?六十年前乞食时。”
沈晓萍告诉记者,冯其庸先生生前曾说过,他是地地道道的前洲人,是无锡的山、水、土地养育了他,他做学问的基础是在故乡形成的。他一辈子不能忘记他的故乡。冯其庸先生已远去,但他对故乡的深情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心中,家乡人民永远怀念着他。参加追思会的惠山区相关人士表示,冯老西行了,可他的精神常在,风范永驻,作为冯老家乡人要秉承冯老的愿望,发挥以他名字命名的学书馆的学术研究与教育引导作用,把学术馆打造成无锡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术阵地和文化名片。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
http://wx.sina.com.cn/news/wxnews/2017-05-14/detail-ifyfeius7907864.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