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水分子的生物功能远不够了解

已有 6416 次阅读 2013-7-30 23:59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水是一切生命的最重要组成成分,似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科学家对水的生物学效应了解并不多。只是简单地把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溶剂看。其实在生物体系中,很多水都属于结合水,结合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而成为生物分子和结构的一部分,许多特性和自由水完全不同。除去结合水,剩余的水的比例已经比较小。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水在生物体系内分布非常不均匀,我们知道在血液和淋巴中水的比例很高,具有液体的特点,而其他组织器官中的水,其流动性是非常弱的,细胞内外存在许多种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限制水的流动。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和核酸等分子内部都是疏水性,那么这些分子内部的水含量就相对比较低,属于细胞内比较干的部位。而水本身具有相互之间和其他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特征。这些问题目前在生物学领域,特别是医学领域都没有作为重点内容,甚至完全被忽视。

     最近《自然》有一篇文章报道了水分子在蛋白核心功能中的作用地位,这种作用方式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许多其他大分子的功能都应该考虑水可能作为重要的功能调节分子发挥作用。他们采用超级计算机模拟百万核心小时运行计算后发现,当钾离子通道打开后,12个水分子进入蛋白通道内阻挡离子持续通透,导致该离子通道进入失活状态,这一状态可以持续10-20秒时间,而过去科学家对这一所谓的不应期一直迷惑不解。这甚至会开辟一个新的学科方向,专门研究生物体系内水的分子调节效应。



Nature:水分子控制钾离子通道的失活与复活


Nature新文章揭示钾离子通道机制


Depiction of simulated potassium channel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Potassium ions (green) are unable to pass through because water molecules (red and white) are present inside the protein, locking the channel into an inactivated state.


12 个水分子导致了钾离子通道在激活后需经历长时期才能复活,重新发挥功能。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在原子水平上模拟钾离子通道和其直接细胞环境,揭示了一个几乎普遍的生物学结构的功能新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将对从基础生物学到药物设计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阐明了这一从前神秘的失活状态的特性,使得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了基础生物学,将推动更合理地设计出靶向离子通道失活状态的药物。

钾离子通道是最广泛分布的离子通道,几乎存在于大多数活体生物的细胞中。它是生物电产生和细胞通讯的核心元件,是神经放电和肌肉收缩等功能的必要条件,是药物研发中的常见靶点。

这些蛋白在细胞膜上充当门控通道,控制者小离子进出细胞。在受到外部信号激活后,钾离子通道会开放让离子通过。然而不久之后,它们关闭,进入到失活状态,在 10-20 秒钟内无法对刺激做出反应。

由于激活和失活状态之间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距离差异相当于一个碳原子的直径,而从分子标准上衡量其复活又确实相当的缓慢,目前这一漫长复活期的原因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为了阐明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了钾离子通道和它的直接环境中每个原子的移动和状态。在对应数百万核心小时(core-hour)的计算后,研究人员发现 12 个水分子是导致这些离子通道缓慢复活的原因。

他们发现,当钾离子通道开放时,水分子快速结合蛋白质结构中的微小空腔,从而阻塞通道,阻止离子通过。只有在外部刺激除去后,水分子才会缓慢地释放,使离子通道为再次激活做好准备。随后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通过渗透试验证实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研究人员表示,观察到这一过程是一个完全意外的惊喜,但回想起来它确实是很有意义。它使得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了这一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系统,将改变人们对于这些离子通道失活和复活的看法,并有可能在某一天影响人类的健康。

原文检索:

Jared Ostmeyer, Sudha Chakrapani, Albert C. Pan, Eduardo Perozo, Benoît Roux. Recovery from slow inactivation in K channels is controlled by water molecules. Nature, 28 July 2013; DOI: 10.1038/nature1239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12731.html

上一篇:无心插柳的糖尿病根治术
下一篇:水分子是细胞膜通道的看门狗
收藏 IP: 223.166.124.*| 热度|

6 罗渝然 张南希 孙长庆 zhangling rosejump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