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研工作不是世外桃源 精选

已有 6759 次阅读 2011-12-18 13:4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class, 世外桃源

    不同的人对科研有不同的理解,这很正常。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有不同看法,但往往有这样的规律:越是熟悉的,看法越容易是负面的。对科研的理解和看法,也似乎存在类似的规律。

    从没有接触过科研工作的人,大部分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有着一层神秘的看法,甚至觉得做科研的都是一些世外高人。记得在上大学期间,听说某教授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过几篇论文,同学们都是非常的敬佩和向往,自己也不敢奢望将来能在这样高级别杂志上发表论文。有一次,一个急救科老师在中华急救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病例报道,说是发现一个患者对甘露醇过敏,这个病例确实比较罕见,很快就被接受发表了,大家都惊叹不已,说是这个老师多么幸运,碰到这样的“好事”,竟然能捡到篇“高档”论文。

    对科研有点了解但比较肤浅的人,往往对能发表高质量论文的人比较崇拜。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研究生阶段,由于刚接触科研工作,对如何设计课题,如何做试验都没有一点经验,对完成一个课题也很难独立解决问题。由于刚刚接触科研工作,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时候不能解决技术问题,有时候不能理解科研设计问题,有时候不能全面掌握相关文献,这可能会导致对课题束手无策的状况。刚开始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可能会有自己开始做科学,将来成为科学家的美好愿望。但一旦遇到一些困难,会发现自己距离做科研仍有很大差距。当困难比较多,比较大的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具备从事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这时候也往往对那些能修成正果的师兄师姐能发表高质量论文非常敬仰。缺乏自信的研究生,经常希望依赖多干活,多做试验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个时候可能容易发生盲目试验的陷入数据的泥潭。记得自己在研究生后期,几个同学就这样评价自己:我们更适合做技术员,不适合做科学家。只要有人把试验设计好,我们能很好地把试验结果做出来。这个阶段往往对技术比较放心,对论文比较认真,甚至认为论文就是科研。发表论文就是做科研,就是成果,不太怀疑别人的学说和观点。

    对科研工作有一定基础,但没有太多积累和能力的阶段,往往希望能做真正的科研问题。有了一定基础,发表了一些论文,结果发现自己的许多论文,最多只是一种数据积累,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科研。这个阶段,很是羡慕别人能把科研问题为中心的真正高水平的研究。但这个阶段,自己往往受到许多条件和外在因素的干扰。例如经费问题,技术平台问题,课题设计能力问题,职称晋升压力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前提下,只能依靠自己过去可怜的积累,采取横向战术,不求质量,但求数量,以现实主义来面对生存的压力。这个阶段是许多博士毕业后的情况。这个阶段也认识到科研领域大部分人都不过是从事数据积累的工作,根本谈不上很重要,是否有价值都很难说。

    如果说上述三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本人经历过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尽管不能说大家都是这样的过程,但应该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以下这个阶段的情况只是个人近距离接触一些学术牛人的一些体会,属于第二手材料。是否属实,需要更多证据。

    真正能在某一个领域产生影响,进入科研社会核心的人,对科研的认识并不是正面。他们对文献的看法一般是负面的,因为他们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真正有价值的工作非常罕见,对所有论文用怀疑的眼光看,出错的几率很小。因为大部分所谓的论文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大部分所谓的问题是错误的问题,是根本不需要研究的问题。许多所谓的学说,所谓的理论,都不过是无病呻吟,大家出来混,不容易,不能相互点破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519596.html

上一篇:《医学气体研究》杂志登陆medline
下一篇:学术腐败是个低风险的活
收藏 IP: 173.55.72.*| 热度|

39 许培扬 吴飞鹏 张珍 孙根年 郭桅 褚昭明 刘立 杨如意 牛文鑫 李东东 林玲 吕喆 彭思龙 文双春 欧阳永长 陈建军 李平波 吴电明 李学宽 刘明颖 方琳浩 杨学祥 侯志博 赵新铭 李泳 苏盛 丁大勇 赵纪军 唐常杰 何毓辉 王栋 张玉秀 wgq3867 aoneer liangfeng iqingjiao zx08uestc mkb19901214 iamahors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