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段时间,大家热烈讨论研究生开窍不开窍,导师开窍不开窍的问题。虽然许多人谈的非常深入,但大部分都是发牢骚,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首先要弄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生素质问题
首先,学生质量问题。主要的问题大概是我们的本科和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无法给我们提供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根本问题。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本科阶段的教育。
最近一些年,许多大学本科盲目扩张招生规模,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给现在的学生素质带来了很大影响,尽管本科教学评估受到许多指责,但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没错的。至少是发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否则就不要评估了。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社会氛围,那些只注重学历,不重视能力的情况,仍在大部分领域蔓延着,这也是一个问题。
二、导师素质问题
实际上,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合格的,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合格的导师如何选拔出来,如何鼓励导师自身提高素质,这需要多方面地考虑。因此,到底如何提高导师水平,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是真正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把导师这个身份与级别脱钩,许多发达国家,没有什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的说法,只要你有课题经费,讲师以上的人都具备招收研究生的条件,重要的不是你是否能招生,而是你是否具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条件。
在中国许多单位,招收到研究生实质上就是找到了廉价的劳动力(大概是最廉价),导师不需要提供很多除课题以外的经费,甚至能得到一定的经费补贴,造成有少数导师靠招学生来养活自己学术生命的极端现象。这种情况实际有不少。是最应该想办法改正的现象。
许多国家导师要给研究生生活补贴,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导师是不会大量招生的。否则是养不起,而且导师也不会不好好指导,因为浪费不起资源。也是对自己负责。这种模式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似乎不那么容易。
三、建议和思路
招生数量要有限制,招生多少要有客观条件。
招收研究生数量根据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而且必须使用到研究生课题中。使用的经费要经过核算,确认确实用在研究生课题上,以避免或限制那些不愿花一分“冤枉钱”的所谓老板。这样,就能有效阻止过度招生的内在动力,因为需要花费“自己”的经费。类似于国外的模式。
另外一个是根据导师过去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来调节。
一个培养了100个研究生的导师,如果只有10个比较优秀,就不如只招20个研究生,也有10个优秀学生的导师。但是用什么比较好的评估方法,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培养质量太低,即使有经费,也不能招收研究生,这样就会促使这些导师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培养质量,或者想办法与那些有能力但没有经费的老师进行合作。
如果不介意版权,恳请各位老师提供好的思路,我将不断修改提高,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