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从《金刚经》开始6

已有 3321 次阅读 2010-7-21 12:12 |个人分类:关于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金刚经开始

第六品 止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佛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及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怀疑无处不在。佛法传播时,也不能轻易取得人信任,如同今天的“经典问题:老师,学这个有什么用?”“人为什么要追求真善美,凭什么我要这样?”这种直指人类本源的问题,着实不好言传,有德者身教之。
须菩提问佛祖,众生听了您讲传的佛经,他们会相信佛法吗?可以想见,须菩提怀疑的不是佛祖的传法的形式,而是法本身,甚至怀疑众生的悟性。佛祖严肃地说,不要这样说,我身后五百年,会有修持的人,对这些佛法生出信心,并相信它。(几乎所有人类的重要著作,都有此命运,必得后世才可识其精妙,学术著作是这样,圣经是这样;也许因所有的领悟都是超前的,至少超了众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应该知道的是,众生对佛法的领悟,需要反复的教诲,而不是可由一人一力就能达到,如来也做不到,善根的培养也是这样。反复之后,才能达到一念生善,生无量空灵洁净之心。(由此可知,人们陷于俗世之深,看看今天民众的生活情态,也许我们更好理解;如今之所以觉得说教太多,一是事实苍白,二是人们似乎听不得说教,把东西直接塞到手里,人们更喜欢。)须菩提呀,我还知道,这些人还会得到无量的福德。
学生继续追问。佛法的传授从学生的怀疑开始,又不知不觉中回到正题。因为这些人不会执着于自我的存在、与他人的区别、人类的积累、长久不绝的感觉存在,不执迷与佛法自身,而才能直指善根,直见心的空灵、洁净,也不执迷于非佛法的东西。
学生被带入更深的层次,疑惑引领前行。为什么这样做,就能直见如来,得到领悟,受无量福德呢?老师解释道,因为众生如果执着于心的表面现象和佛法的表面现象,就会束缚于自我的存在、与他人的区别、人类的积累、长久不绝的感觉存在。学生还是不解,问,为什么会这样呀?老师说,执着于非佛法的表面现象,同样会被束缚,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所以,你们不要执着于佛法的表面,也不要执着于非佛法的表面。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常和你们讲,要明白:我讲佛法,如同用筏渡人,不要执着于筏,要领悟其后的意。领悟了,佛法也要丢弃,何况非佛法的东西呢?
这一分的讲授,对我们的启发好大。学任何东西,领会其意最为重要,如同教育领域所说,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同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要学渔而非鱼,死记硬背是最为浅层次的阶段,更为重要的理解领会,能力的提高。佛法的学习如此,做人的学习同样如此。
佛家的教育高明的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346016.html

上一篇:此时,人才象人
下一篇:立秋纪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0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