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从《金刚经》开始5

已有 3549 次阅读 2010-1-29 11:05 |个人分类:关于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金刚经开始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理实之别,源于人心,人心过处,区分频出,相即非相,一场虚空。

佛祖恰如好老师,在展示了学佛的妙处之后,紧接着提问学生曾经学过的东西,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领悟了多少,领悟到了哪里。

如来即佛,如来即悟,这佛、这悟即是佛理,它们能够从一些实的身相见到吗?好学生须菩提没有让老师失望,肯定地说不可以见到。

那么为什么呢?佛祖紧接着追问,对于好学生,记问之功当然不够。任何学问,任何教授,虽然可能依赖记问之功,但记问绝非目的,即使孩童也是如此,即使人名也是如此,何况精深的佛义。

孩童的记问,理解很浅,但多次反复之后,小小的领悟还是有的,这从实际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发现,人的潜力更大的神秘在于能够理解,而不是记忆。我们记他人的名号,似乎记住是目的,其实不是,他人的名号权且不说可以化作一个人形,人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记得这名原是为了理解(熟悉)这个人,单单为记忆名号而记,应该没有。

至于其他年纪已长之人,其它原本意义丰富的词句更不待说。

佛义即是如此。须菩提理解的很深刻,这理解前后推理,印度说因明,希腊说逻辑,中国说名实,其实都是人的思维之力,侧重不同而已。人之相同,人之同类,同在性情。性同,则善恶同,是非同;情同,则悲喜同,人我同。所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言不虚。

菩提说,老师所说的身相即非身相,因为老师你曾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而,如能明白诸相是非相,才能见如来。这话高明。所有的相,也就是现象,是实,从这众多的现象中是不能直接见到本质的、理的,只有明白这只是外在的虚妄,才有可能见到其背后的理。

如来是佛,是悟,是境界,释迦牟尼是佛,是悟,是境界,所以尊称如来,但如来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因为,佛不只一个,佛对于如来来说,也是身相,求佛之根本,在于见如来,如来何来,如来心来,阿弥陀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291123.html

上一篇:半年来的生活及博客生涯
下一篇:中国知识分子在改善民族素养上应该有所作为
收藏 IP: .*|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