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学会成为显学吗?
子 张
四、是什么力量使您坚持写日记至今?长期的日记写作给您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带来了哪些具体帮助?请举例说明。
其实在日记写作中,我多半时间抱着一种怀疑态度,即经常问自己:记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意义?流传后世?可是谁需要?自玩自赏?也近乎无聊。这大概也正是我一直不能认真写日记的原因所在,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日记不过是“一地鸡毛”,连画家的素材本也算不上。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想到要从过去的日记里去寻找灵感,除了上面所说的15岁时的“造假”。
不过有时候,有了写几行诗的冲动时,倒愿意先在日记里涂抹一番,这时候日记本往往变成了草稿本。譬如
回家的路没有走完
天就黑了
幸有班车可坐
幸有空调取暖
把自己交给司机
且忘掉红灯绿灯
是梦?
非梦?
冬至飘来腊梅香
说来奇怪,此后几天,竟一直有写诗的冲动,至年底,在日记本上先后涂写了好几首短诗。在此之前,我已有好几年没写语体诗了。
五、您现在的日记与以往的日记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前头说了,我写日记始于少年时代的“造假”,那时用一种夸张的激情试图“创造历史”,只不过那种激情无法长期坚持(多累呀!),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现在我还算是在写着日记,尽管不认真、不精心,但总还希望它真实,“有一说一”,写法上也似乎较为沉着一些,含蓄一些。这大概和年龄有关吧?
六、您读过哪些名人的日记?您认为青少年读一些名人日记有何好处?
少年时代最为耳熟的是《雷锋日记》,可惜除了在小册子里读过几篇,从没有整本拜读。后来又听说《雷锋日记》本来就不是“全本”,而是“删节本”,删去了不少私密性的内容,这才使我知道雷锋毕竟还是一个普通的、富有情趣的人。因为普通而有情趣,更加可爱。
和我的专业有关,翻过几位现代作家的日记,诗人郭小川的日记看得仔细一些,感觉比较有趣,能帮助我进一步理解他在建国初期的文学活动和个人生活,也能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氛。
去年偶尔买到一本特价的《梭罗日记》,十分惊讶,他的日记风格绝不同于鲁迅、周作人,他真是细腻、生动、活泼、诗意,每段日记都是一篇精致漂亮的美文。梭罗,就是那位以《瓦尔登湖》著称的美国19世纪的作家呀。他的日记也是在大自然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思考。
青少年读几本这类的日记,当然会使自己的全人格得到提升。
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您与日记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您对日记有何高见?
识字以来,积年四十,算不上漫长。试写日记三十多年,至今却没有摸到路径,好像还没建立起多么难舍难分的情感,勉强“厮守”而已。对日记也无高见,只希望自己借这个机会,检点平生,或能找到一个把日记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同时怀抱一个理想:梦笔生花。
八、目前,在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中,写日记的人越来越多,您对他们有何希望?
这个消息令我振奋,希望他们的行动产生辐射力,至少让我儿子也再一次拿起日记本来。
九、面对出版界出版的越来越多的名人日记或日记体文学作品,您有何看法?您认为这对繁荣日记研究有何帮助?
如果日记是一种文体,那日记研究就是一门学问了。二者的关系当然是日记“冷”则日记研究亦“冷”,日记“显”则日记研究跟着“显”,若从“繁荣”着眼,那自然就是诞生一门显学:日记学。
但我对日记研究成为一门显学,持怀疑态度。
以上种种,随想随写,或有悖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反省自己的好机会。谢谢!
握手!
子 张 2008、10、13-14 杭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