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统计,海龟占当年出国潮时期漂洋过海的精英多大比例?海龟是否真的是流浪者中精英的精英?如果有关部门愿意做这个统计,估计不是个难事。
海龟中有全职海龟的,也有非全职海龟的,还有名义上全职实质不是全职的海龟。我感兴趣的是,这些人选择海龟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众所周知,海外的研究条件比国内的研究条件好了很多,否则,当年这些精英们在海外也不可能取得令他们引以为豪的成就。海外的生活条件应该也是国内没得比的,无论是饮食安全、居住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更适合做学问与生活。那么,是什么促使海龟们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选择了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呢?他们图什么?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土鳖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曾经不止一次听过某些土鳖抱怨,在原工作单位如何如何好,现在的单位如何如何糟,我当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也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后悔?”我回答:“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也许我会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时间是不可逆的,这就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人生本来就是一种经历,你在某个方面失去了,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也许补了回来。即使你觉得选择错误,损失巨大,也只能一路向前走,不可能把失去的找回来。”
我宁愿相信海龟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也愿意相信有很多海龟的确愿意为国家、为家乡做点事情,更理解他们脚踩两只船的做法。我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除了报效祖国,你真的别无所图?其实我们只要观察一下现实中很多海龟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海龟为什么愿意做海龟了。
中国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全世界都把眼光聚焦到了中国,前一阶段,据说双汇集团以71亿美元全盘收购了美国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即包括该企业的全部职工),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百姓的餐桌上出现的将不仅仅是双汇火腿肠了。理论上讲,我们收购美国的企业,可以在美国“借壳上市”,但实际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关报道中是这么说的:“这次食品行业最大的海外收购之所以有成功的可能,中国不断攀升的猪肉需求被认为是一大关键。5月30日,《经济学人》在其报道《美国猪飞往中国》中写道:‘这次收购的推动力来自中国国内的需求。随着中国收入水平提高,中国人的猪肉消费量迅速上涨。中国的生猪存栏量为4.76亿头,约为全球总量的一半,但这个数字依然无法满足需求。自2008年以后,中国成为猪肉的净进口国。’”新闻链接:
(http://news.zynews.com/2013-06/08/content_5175899.htm)
这真的是促使双汇收购美国企业的内因?我非常纳闷的是,既然国人这么喜欢吃猪肉,国产猪不够国人消费,多养些猪就是了(忽然间,我想起了黄浦江的万头死猪),还可以买美国的猪,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收购美国的企业?我们的猪肉加工业不够发达?果真如此的话,多建几个肉类加工企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让养猪的百姓受惠,更可以增加GDP。71亿美元可以建多少个肉类加工企业?又可以解决多少国人的就业问题?难不成我们在效仿外国企业在中国建汽车、电子工厂,在中国生产,再拿到国外去卖?两者形似实质不同。当然,作为局外人与外行人,也只能困惑之,旁观之。
在一个“外国演员”演中国电影的时代,当年的精英纷纷海龟,这样的奇观大概也属于中国特色。若干年之后,我们的祖国将是个什么样?我们的子孙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正如老祖宗们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何必杞人忧天?有一点可以相信,假如有朝一日中国果真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那些“外国演员”或其后代们一定会再度选择“中国籍”,对他们来说,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国籍既是遮羞布,也是救命稻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