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中看到了湖南财经频道的一期节目《梦想职达》,其风格有点像《非诚勿扰》,只不过坐在台上的都是各大公司老板或总经理,应聘者多为待职的女性。据报道:该节目通过展示女性求职者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反映职场女性群体当下的生存状态。节目采用多对一的扇面职场节目模式,每期12名一流企业高管组成的BOSS团将用最独到的用人理念为女性求职者指明正确的职场道路;在节目现场招聘的过程中融入家庭概念,让单一的求职节目有了情感的支撑,内容更加丰富;观众区设立百名女性求职观众群,在节目现场与BOSS团互动,现场直接投递简历,增添节目的服务功能性。
前几天刚好看到一位名叫万娇的女士现场应聘,不同的是万女士已经在一家公司兼职,正是这一身份引起了现场老板们的极大反感。老板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谴责万女士不该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求职,那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在了公司利益之上,而且让他的老板很没面子,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12个老板全部灭了她的灯。
万女士的表达能力的确很强,可惜连珠炮般的抢白让大家有点透不过起来,老板们刚开口提问题,还没等人家把话说完,万女士便把话抢了过来。我想,换了任何人坐在台上可能感觉都不会好。即使她原来没有东家,台上的老板们最终会不会用她也很难说。
由此想起高校的人才流动,自从政策放开,很多地区不再需要档案跟着人走了,这使得本是铁板一块的人才市场有了松动。人才的自由流动带来了什么?对个人来说这种流动无疑是好事,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才流动可以使得个人不必再仰单位领导的鼻息、看单位领导的脸色行事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大概没有人会像万女士那样在尚没有与原单位脱离关系的时候于众目睽睽之下求职,因为要考虑到一旦求职不成会与原单位产生芥蒂,以后的日子会比较尴尬,原因与那些老板对万女士的评论是类似的。
个人有没有自由选择工作单位的权利?理论上有,但即使在今天,个人的权利也是有限的,理论上讲,现在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聘用制,既然是聘用,单位可以聘,个人可以应聘,也可以不应聘。可实际上,个人选择的空间很有限,如果单位觉得你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你走与不走无关紧要,不会有人拦着你。如果单位把你当盘菜,你想走就有难度了,开明的单位会劝说你,耐心地做你的思想工作,直到你同意留下,即使你一意孤行坚持要走,单位也不会放档案。虽说档案已经不是必须的,不过不需要档案的地区和单位为数并不多,你选择的余地将大打折扣。
单位与个人在聘用问题上实际是不平等的,例如企业假若不愿意聘用某个员工,企业不需要顾及员工的面子,而且必须在解聘前提前通知员工,好让那个员工有所准备另谋职位。但如果员工想跳槽,事先绝不可以让原单位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能偷偷摸摸地寻找新的婆家,直到联系好了下家才可以与原单位交涉,似乎这样才是正常的,才是给了原单位面子,才是顾及了原单位的利益,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方式。
对单位来说,人才流动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人觉得人才流动可以使得人才市场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让人才发挥更大的效益,这恐怕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社会,人才流动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更加匮乏,二是形成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三是使得一些贪得无厌之人钻了空子。不允许人才流动是一种倒退,不值得提倡,但没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对人才流动发挥导向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最后必然形成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严重枯竭、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资源严重浪费的局面。
人才流动,一种令很多单位尴尬的现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