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妄论管理(2)--应急与常规

已有 5672 次阅读 2009-8-5 11:54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开车的人肯定都有体会,开车并不难,几分钟就能学会,如果马路上只有你一辆车,弄清楚要领就可以上路了,真正难的是如何应付复杂多变的路况,这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了,就算你拿到了驾照,你也未必敢上路。很多人把开车看得很简单,其实开车一样需要悟性,有些人开了若干年的车,但仍是找不到感觉,有些人几天就得心应手了。在国外开过多年车的人回国后却不敢开了,何故?中国的司机们水平太高,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子大就敢越实线、闯红灯、开飞车,狭路相逢勇者胜,海龟们胆子小自然就不敢上路了。不知道国外是不是也有马路特权阶层?警车、军车可以不受交通规则的制约。如果确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现实大多不是这样,执法者凌驾于法律之上,交通法规只对普通百姓有效,于是有了很多的假军车,尽管听说有假警察,但似乎没听说有假警车。

在中国做管理与开车很有几分相似,常规的管理白痴都会,每天完成规定的动作,按上级领导指示办事就行了,或者只要能让上级领导高兴就可以了。问题在于,管理人不同于管理机器,机器只要不出故障,让它自己运行即可,管理人可不一样,人是有思想、有智慧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干法,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与事有不同的态度。中国的管理有几个特点:1、管理者往往居高临下,规章制度的执行者通常忽略了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甚至法律也被凌驾,法律法规的执行常常因人而异,这也许与中国人的儒家教育及习惯了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关;2、中国人艺高人胆大,谁都无法预料今天或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所以突发事件频频发生;3、体制存在许多真空地带,使得法律法规的执行有了很大的伸缩空间,有时是非真假难以判断,说得不客气一点,一些腐败被合法的外衣严密包裹着。我想全世界最高明的管理者应该在中国,因为管理者没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如何管理好一流的下属?

突发事件是各种各样的,总会让你措不及防,如何应付突发事件最能考验一个管理者的水平。曾听说某个学校的汽车司机在校园内飙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学生,幸好只是腿上轻微的刮伤,学生并无大碍,同学状告到保卫部门,保卫部门的人说:“不就一点腿伤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下惹恼了同学,同学们连夜集会到某个地方静坐,校长书记如临大敌,当务之急是如何稳住学生,否则一旦演变成政治事件可就严重了。这就是突发事件,应付这样的事件就叫应急,应急管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的确需要经验与智慧,或者说需要急智。陈安的应急管理理论对付这样的紧急事件未必管用,因为应付很多突发事件要考虑的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很多时候你需要做各种权衡。

当然,也有很多不含任何政治色彩的突发事件,例如一个普通员工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你如何应对?你处理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因人而异?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总是将原则与厚道看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也许西方的经验值得学习。只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处理这类事件应该不会太难。

我们有很多海龟、学者热衷于管理工作,自以为学问做得好管理工作当然不再话下。非也,别以为见过国外的圆月亮就可以把中国的月亮弄圆,也别以为会做科学研究也能做科学管理。中国是个十分特殊的国家,很多东西是外国人比不了的,中国人的最突出之处莫过于同化与异化能力。历史上中国被蛮夷入侵并统治多次,但最终蛮夷还是被中原人同化了,中国人的异化能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明明是一匹马,用不了多少代,保准可以把马异化成骡子。最近看了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其中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国民党五十五师少将师长李欢是洋校毕业的高才生,原本具有一腔报国热忱,在一次新四军与五十五师联合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由于偶然的因素,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四军第六分区被日军包围了,李欢开始时心急如焚,多次请命出击,始终未得批准。当他再一次准备请命时,参谋长说:“长官部给你五分钟时间考虑是要你表忠心啊,你若再固执,你的大好前途就完了”,面对仕途与抗日,李欢最终选择了前者。我不知当仕途或金钱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如今的学者们将会选择什么?

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块料,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普通百姓,那样你或许还能保持一点自我。中国的管理者更多的需要应急管理水平与经验,那个副局长责问记者:“你是代表党还是代表老百姓讲话?”显然是应急管理经验不足。难怪陈安同志被邀请去给官员们讲应急管理,依我所见,此应急管理非彼应急管理,陈安莫要误导官员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47563.html

上一篇:慎议导师
下一篇:征婚(转)
收藏 IP: .*| 热度|

19 杨学祥 刘玉平 祖乃甡 陈儒军 刘进平 吴飞鹏 吴渝 钟炳 杨秀海 徐建良 曹鹏 刘立 马丽丹 陈苏华 迟菲 苗元华 张华 王立 chenll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