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青年报》2018-3-20 B06版。链接: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03/20/content_54345.html
沈海军(同济大学教授):参与航空教学实践改革 小航模也有大道理
航空科普讲座50余场,微小飞机实验室接待团体参观100余场,举办飞机模型工坊近20场,大小飞机模型展8场,飞机制作与试飞比赛10余场,航空壁画比赛一场……这些数字记录着近年来沈海军所组织过的航空科普公益活动。作为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飞行器研究所所长,他针对同济及周边大中小学生与社区群众,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航空科普活动。“这些活动共吸引了2万余名人员现场参与,通过电视等媒体间接受益的人数超过百万。”沈海军笑着说。
据沈海军介绍,他在同济大学本科生的教学方面开展了多层次、递进的小飞机教学实践改革,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专业知识的不同层次,由浅入深,逐步提升。“这些飞机制作与理论教学并行,因其趣味性、专业性、知识性和操作性而深受学生喜爱。”
沈海军表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走进高校实验室,走进航模工坊,接触了解有趣的飞行世界。为了方便居民体验,沈海军尝试将大学生的飞机制作课程进行简化和调整,开发出适合亲子的体验课程,即“沈教授教你做模型系列”课程。“目前这套课程已经有12期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用牙签和彩纸做莱特兄弟牙签飞机、古埃及木鸟滑翔机制作、古玛雅黄金飞机手工制作等,学生和家长们的反馈都不错。”沈海军说。
如今,参与航空科普的孩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为飞天梦想而努力。沈海军强调,做飞行员和设计制造飞机都是实现飞天梦想的途径。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参加航空运动、航模比赛、航模俱乐部、航模协会等,与发烧友交流、沟通;还可以参加社会上的飞行培训,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飞上蓝天。
他指出,从事航空科普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孩子们喜欢航空,将来有航空报国的志向。“如果能够引领和培养一批从事飞行或飞机制造事业的人才,也算为国家航空事业作出贡献了,这让我倍感欣慰。”
王兴虎(大学生航天爱好者):通过专业学习的方式实现飞行梦
“我从小就有飞行梦想,高中还报考了军校,但因为近视和个子不达标的原因,没能通过体检,就转而学习飞机制造了。”王兴虎说。
出生于甘肃的他,为了追逐梦想,2011年考入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攻读飞行器制造专业。之后,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他又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继续进行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的相关研究。
7年来,王兴虎接受了很多专业化的训练和学习。他透露说,还有3个月就要毕业了,他将前往成都某飞机研制企业,从事无人机的设计。“希望自己设计的无人机能够服役,加入空军,发挥一定的作战效能。”王兴虎说。
回想起学习飞机制造的点点滴滴,王兴虎坦言,充实且忙碌。7年来,他经常通宵达旦查资料、做实验,不断试错、调整,每天在庞大的风洞设备中爬进爬出几十次。虽然辛苦,但看到飞机试飞成功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经过多年努力,我只是初步实现了自己的飞行梦想,刚刚迈入这个门槛,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王兴虎通过专业学习的方式追逐飞天梦想,对普通人而言,也可以探索一些行得通的方式。据王兴虎所知,目前民间有很多航空学校,专门培训民间飞行员,通常学习两三个月就可以飞上蓝天。“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现飞行梦想没有太大难度,只是培训费用还有待更加亲民化。”王兴虎说。
尹天悦(00后航天爱好者):在心中埋下飞行的种子
“3年前,13岁的我偶然间参加了同济大学沈海军教授组织的‘亲子公益航模工坊’。”00后尹天悦坦言,在那次活动中,他了解了很多航空知识,参观并制作了飞行器模型。从那以后,他就对飞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年来,除了学习之外,尹天悦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于飞行的追求和探索。参观军事博物馆、进行飞行器方面的课题研究、组织并参与纸飞机大赛……多样的活动把他带入了神秘的飞行世界。
“我现在读高一,还有2年就参加高考了。”尹天悦坦言,未来,虽然不一定会考取飞行相关专业的学校或者成为一名飞行员,但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如继续研究制造飞机、参加社会上的飞行培训等,实现自己的飞行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