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西南交大出版社黄社长邀请,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书稿,以下是书稿的具体情况。祝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中国航天人越飞越高。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成就。内容涵盖空间站的基本知识、人类空间站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历程与技术细节。同时,详细解析了中国运载火箭的系列化发展,包括长征系列火箭的型号演变与技术创新,特别是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与空间站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和长征七号等火箭的详细介绍。
在宇宙飞船部分,本书梳理了世界各国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研制进程与飞行任务。此外,还详述了天舟货运飞船的研制与使用,展示了中国货运飞船领域的重大成就。关于空间站,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的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并深入剖析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研制进程与技术特点。最后,本书还关注了航天员的选拔培训与在轨生活,以及国内外航天飞机的探索与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中国几大航天发射场与着陆场的布局与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与天宫空间站的窗口。
作者简介:
沈海军,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飞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长,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飞行器设计、疲劳断裂等。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航空专业)委员,上海力学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上海航空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副校长。主持或参加过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等多个项目;已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有《近空间飞行器》、《中国航空史话》、《腾飞的中国大飞机》、《纳米艺术概论》、《微小飞机设计与制作渐进教程》等著作/教材10余部。曾获宝钢教育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普贡献奖、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上海市推进公民素质先进个人等荣誉。近年来,先进事迹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CCTV等媒体报道。曾多次出席《香港卫视》、《上海电视台》栏目特邀嘉宾。
序 言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征程中,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无疑是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从最初的梦想萌芽,到如今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曲折而坚定的道路,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太空传奇。本书《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系统、深入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脉络。
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星空的向往与探索从未停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近代的科幻小说,人类始终在幻想中描绘着太空的神秘与壮丽。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之路,却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开启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航天事业应运而生,开始了自己的太空探索之旅。
从最初的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的初步尝试,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以及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
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在运载火箭方面,长征系列火箭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力神”,不断推陈出新,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特别是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等型号火箭的成功研制,更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宇宙飞船方面,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标志性成果,经历了从无人试验到载人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多次技术跨越。神舟飞船的成功研制与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更为后续的天宫空间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天宫空间站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其建设历程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与运营,到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的相继建成与投入使用,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天宫空间站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太空家园。在这里,中国航天员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工作,为人类探索太空、利用太空资源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与运营,也将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航天员作为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力量,其选拔与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严格、程序规范,旨在选拔出具备优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航天员队伍。同时,航天员的培训工作也异常艰巨,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与考核,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太空环境中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空间站上,航天员的日常生活同样充满了挑战。他们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各种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工作,同时还需要适应太空环境对身体的影响。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与困难,激发了航天员们探索太空的热情与勇气,也让他们成为了人类探索太空事业的杰出代表。
在航天飞机的探索上,美苏曾经历了勇敢的实践、尝试与重大挫折。但目前中美两国仍对新一代航天飞机的研制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中国当下尚未实现载人航天飞机的正式飞行,但中国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与研发,致力于将航天飞机技术推向新的高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突破,中国航天飞机必将横空出世,为人类探索太空、利用太空资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航天发射场与着陆场是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文昌航天发射场,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发射场的建设不断完善,为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着陆场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从最初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到如今的东风着陆场,中国着陆场的建设不断适应着载人航天任务的需求变化。这些着陆场的建成与运营,不仅为中国航天员的安全返回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与天宫空间站》一书不仅是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展望与期待。我们相信,在中国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中国航天事业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伟大成就与辉煌未来!
沈海军于同济大学
2024/12/27
附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一章 空间站基本知识
一、空间站的价值
二、空间站的分类
三、空间站的组成与特点
四、相关概念
第二章 人类空间站发展历程
一、神话与科幻
二、冯·布劳恩的梦想
三、礼炮,为加加林而鸣
四、天空实验室
五、苏联第二代空间站
六、和平号空间站
七、国际空间站
八、中国空间站
第二部分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第三章 长征火箭
一、概述
二、长征一号
三、长征二号系列
四、长征三号系列
五、长征四号系列
六、长征五号系列
七、长征六号系列
八、长征七号系列
九、长征八号系列
十、长征九号和长征十号
十一、长征十一号与长征十二号
一、概况
二、构成
三、研制历程
四、系统构成
五、衍生型号
六、发射任务与评价
第五章 长征五号B
一、概况
二、研制历程
三、总体设计
四、飞行任务
第六章 长征七号
一、概述
三、系统组成
四、发射任务
五、衍生型号
六、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 宇宙飞船
第七章 世界各国的宇宙飞船
一、宇宙飞船概述
二、苏联/俄罗斯载人飞船
三、美国的载人飞船
四、苏联/俄罗斯的货运飞船
五、美国的货运飞船
六、其他国家的飞船
第八章 中国载人飞船
一、曙光一号
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三、研制进程
四、神舟飞船系统组成
五、梦舟载人飞船
第九章 神舟载人飞船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十章 天舟货运飞船
一、概述
二、研制过程
三、系统组成
四、主要任务与用途
五、飞行任务情况
第四部分 空间站
第十一章 中国空间实验室
一、天宫一号
二、天宫二号
第十二章 中国空间站概况
一、简介
二、建设历程
第十三章 天和核心舱
一、背景
二、研制过程
三、舱段系统
四、发射入轨
五、空间飞行任务
六、技术验证
七、技术创新
第十四章 问天实验舱
一、问天实验舱概况
二、研制进程
三、舱段组成
五、空间飞行
七、技术创新
第十五章 梦天实验舱
一、梦天实验舱概况
二、研制进程
三、舱段规划与构成
四、成功发射与飞行
五、任务载荷
六、技术创新点
第五部分 航天员、航天飞机与发射/着陆场
第十六章 航天员选拔培训与在轨生活
一、航天员种类
二、航天员选拔
三、选拔条件
四、选拔标准
五、国内外选拔情况
六、航天员培训
七、空间站上的吃住行
第十七章 航天飞机
一、什么是航天飞机
一、美国的航天飞机
三、苏联的航天飞机
四、中美下一代货运航天飞机
第十八章 我国航天发射场与着陆场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二、文昌航天发射场
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五、中国东方航天港
六、四子王旗和东风着陆场
参考文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