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钻孔应变观测的科技支撑项目建议要点

已有 3774 次阅读 2011-6-2 07: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局要发展钻孔应变观测,要支持钻孔应变观测申请一个集成示范类的科技支撑项目。搞发改委项目之前,搞这样一个项目,这是正确的顺序。我在前几天的会议上提出了项目建议要点:

 

1)项目类别:集成示范类项目

这是前提。项目的基本特征,是集成现有技术,而不是研发新技术。

 

2)题目:钻孔应变观测点无人职守模式的研究与示范

这个题目恰如其分,看起来小,其实却影响重大,并且困难也很大。

 

3)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集成现有的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中试示范,建立实际可行的无人职守钻孔应变观测点模式。

观测点是观测网的基本组成单元。一直以来,中国的钻孔应变观测点的建立,大都倚赖设施比较完备的有人职守的地震台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设有人职守台站的成本越来越高,钻孔应变观测点只能向无人职守的方向转变。特别是要在特殊地震构造部位建立观测点,一般不会恰巧是有人职守的台站,也不可能到处建立有人职守的台站。因此,建立无人职守的观测点是必然的选择。

提前解决无人职守观测点模式问题,是为建设未来的大规模钻孔应变地震监测台网奠定基础。

 

4)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

建立无人职守观测点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已往的经验,充分集成现有的技术,针对不太极端的野外环境条件,建立一种能够稳定持久、性能达到要求、成本尽量低的无人职守钻孔应变观测点模式。

需要解决的具体重点问题包括:

1)  地质环境勘查技术:要努力事先弄清岩石完整还是破碎,提高钻孔的成功率。

2)  供电:针对有无交流电的不同情况,给出最佳供电方案。

3)  数据传输:给出最佳应变和辅助观测的不同采样率的数据传输方案。

4)  防雷击:要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钻孔应变观测点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辅助观测:这对分析异常原因至关重要。

6)  仪器安装:必须提高仪器安装的成功率。

7)  征地:要研究相关政策,找到一种实际可行的模式。这不是技术问题,却是建设观测点的主要困难之一。

8)  安全:这是另一个主要困难。要建立实际可行的模式。

9)  维护:在观测技术上要尽量减少维护工作,在管理上要严格规范维护人员的具体工作。

 

5)国内外现状及预期

美国和日本的观测点一般都是无人职守的,成本比较低,建立起来也比较容易。在PBO网页上有公诸于众的技术要求。

国内也有一些地区,建立了一些的无人职守钻孔应变观测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合国内外的技术和实践,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无人职守钻孔应变观测点模式。

 

6)中试示范

1、选择地震断裂带的应力集中部位,有代表性;

2、实施可能有效的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实践比较各方法的有效性;

3、针对不同设计方案建设若干无人职守观测点,通过实践比较各设计方案的优劣;

4、观测点运行时间应该比较长,能起到示范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450647.html

上一篇:钻孔应变观测:地震预报
下一篇:什么对科研人员最重要?
收藏 IP: 223.214.238.*| 热度|

1 黄仁勇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