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谛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ongcai 持允公论,道衡维新。

博文

为什么中国学术需要依赖外部评价(1) 精选

已有 8063 次阅读 2008-11-18 00:44 |个人分类:热点讨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学术, 外部评价

    我先提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的学术评价模式是外部的,而不是内部的,自主的。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则可以进行下列讨论,如果不成立则下列的讨论均没有意义。

我既然提出这个命题就要自己来证明了。

    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命题是基于以下的事实:我们对大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SCI、EI等论文发表数,特别是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情况,而不是国内的学术评价。我不是否认SCI或EI的权威性,我觉得总体上这些标准是国际的,甚至是美国主导的,并一定符合中国的现实,尤其不符合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导向的需求。当然我觉得我们要办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以这个进行参照,但并非所有大学都要以这个进行参照,这样对大学发展是不利的,特别是不利于大学生态建设。

    第二个事实是我们的所有的课题都是有级别的,这个级别是课题发布的级别,而不是成果的级别,因为大家都知道许多所谓的国家级课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产品。但是对于得到课题的个人而言是有利的,因为自己的身份可能就此完全不同。这种评价很难说是完全学术内部的事情,只能说是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而且行政意志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也不否认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界的意志,但是有多大分量我就不敢说了。我敢说的是,竞争课题是一种社会身份的竞争,并非真正学术潜力的竞争。许多领课题者也并非要自己做课题,而是因为有级别的光环存在。正是因为他们不实际做,也不可能实际去做,才会导致了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甚至是剽窃作品出现。

    第三个事实是我们现在的研究生培养大多数要求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已经把发表论文作为合格的必要条件。而发表什么样的论文也是有级别规定的。至于发表的论文是否有价值或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表的就没有人关心了。这个事实说明大学内部对学术质量的评价也是外部的,而不是依照自己确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或者是没有自己标准的,只有依赖于外部进行评价。

     第四个事实是大学博士论文评审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的盲审,尽管这是一种同行评议的好形式,但是在相当程度上说明我们大学对自己的标准是不自觉的,必须参照外部的评申意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滥竽充数的论文出现。当然这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了,姑且不论。

    第五个事实是我们现在对大学水平的评估是依赖于外部评审,而自我的评价却是表面性的、不深刻的,而外部评价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所以最后评价结果对大学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是没有指导意义的,作用是大学校长和书记的政绩上有了一项说辞,当然也为教育部或其他部门进一步拨款提供了依据。

    我不知道用这样的几个事实是否能够说明我的“中国的学术评价是外部性”命题。

如果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那么我就要接着说我的说法的意味。

    第一,依赖外部评价本身标志着学术管理是处于一种摸索经验管理过程中,是处于一种没有规范的状态,学术标准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第二,依赖外部评价说明大学内部活动不是自主的,是在受外部的指挥棒转动,这说明大学活动是受外部驱力而不是内部驱力而动。这种学术活动是不自信的;

    第三,依赖外部评价说明大学是缺乏自治的,是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大学只是一种机械的运转,是没有真正自己生命的。也就是说,这种大学是没有自己的学术信仰的;

    第四,依赖外部评价说明大学办学还处于初级状态,还没有达到成熟状态,说明距离一流距离还非常遥远。同时也说明大学对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把握的,那么这样办学就是误人子弟的。

    一句话,大学办学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必须走向自主和独立,而不能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必须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并且去实践的主张,这才是一流大学的水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大学,则可能找不到比较满意的大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90-47220.html

上一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忧虑
下一篇:小议“教育家”校长
收藏 IP: .*| 热度|

14 杨学祥 任胜利 向峥嵘 青水洋 张星元 王德华 俞立平 周春雷 何学锋 胡健波 侯振宇 chuyinghao litp cgy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