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谛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ongcai 持允公论,道衡维新。

博文

也谈本科教学评估 精选

已有 4706 次阅读 2008-3-15 16:42 |个人分类:热点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认为本科教学评估本来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如何把此事做好。


在大众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学校都出现了,究竟质量怎么样了?他们的教学对得起学生家长所交的钱吗?对得起学生的期望吗?那么就必须以其质量说话。教学质量评估大概起源于此。


所以教学质量评估本身是个好事情,因为它体现了一种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当然其中也有危机意识。因为如果教学质量没有控制,最后泛滥到社会上,那灾难就大了。所以对于教学质量评估的必然性应该有一个理智的认识。


但问题是如何进行评估。


评估的关键首先是由谁来进行评估,其次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估,再次如何知道评估的效力。这三个问题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评估活动本身,如果不考虑这三者那真可能变成劳民伤财的活动。


谁来进行评估呢?是主管方吗?当然,教育部是最有权力进行评估的,也是最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中国大学的资源尽皆在掌控之中,这样进行评估还不容易?


但是这容易犯一个错误:因为这是教育部对自己的评估!因为所有高校尽皆执行的是教育部的命令,那么教育部进行评价就是对自己颁布的命令的执行效力的评价,或者说是对自己行政效力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应该是什么?我想总不会太差吧。


而且教育部评价还容易沾染上一些不公正的怀疑:因为有教育部直属学校,还有非教育部直属的学校。这两碗水完全端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此外还有中央的、地方的,然后就是公办的与民办的的区分。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哪块肉最心疼还是有区别的。这样,如果评估的结果好,教育部自然脸上光彩,如果评估结果不好,责骂声当然也会首先直指教育部了。


因此,教育部来主管评估事项就有利有弊。


用什么方法评则是最有讲究的。因为一个好的办法可以使弊端降低到最低,而不好的方法则使弊端数倍地扩大。所以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当然,它的好与坏与谁来组织直接有关,也与组织者的自身能力有关。虽然教育部是教育部门权力最大的机关,但它也所不能,它也不是万能的。哪些不是万能的呢?这就是行政规则向学术规则转化问题。当评估完全采用行政规则行事时,则都是形式主义的,因为下级要按照上级的指令行事。如果完全采用学术规则时,则结果可能会出行政意料。如之何?一般都采用折中的办法,折中的结果一定是行政作为主导。那么,你想不要形式主义恐怕都不行。


当由行政主导来评的时候,那么评价标准当然首先是体现行政意图了。而且行政标准并非完全都是可以公开谈判的,这样评价的导向机制功能就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而且行政主导评价时,一定是为了贯彻行政意图,究竟学术旨趣能够实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现今有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部门来进行评价?我觉得目前很难,但不是没有可能。第三部门必须是超越于市场利益,超越于行政干预,超越于学校自身利益,并且还要超越于学科利益、部门利益等,所以它应该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独立的评价机构,教育部可以作为委托方出现,用于购买其服务,但评估机构一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种机构目前在中国存在吗?肯定不存在!但有将来会存在吗?将来一定会存在!因为这是趋势。


尽管现在教育部所组织的评估专家都是有学术头衔的人,但他们都代表一定的利益来的,都不是客观的公正的第三方,所以评估结果是打折扣的。当评估人员本身有寻租的意图时,其结果的客观性就更难以保证了。鉴于此,我觉得应该谨慎对待评估。


难道现在的评估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吗?


我觉得这就是要对评估效果的评估。而且我认为目前对这一评估是缺失的。


客观地讲,本科教学评估是有起积极作用的,首先表现在大家都有了质量意识,而不是可以随意办学了。这对于习惯于开官店的中国人而言不是说没有意义的。质量意识就是要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有市场意识,而我们习惯了拿国家的钱(实际上是纳税人的钱)就可以随意花不失为一种制衡。其次,表现在评估引入了一种标准,引入了一种规范,这对于习惯于模糊管理的中国人来说是一堂必须补足的课。大学当然也要适应市场,适应竞争需要,因此也必须有自己的标准,特别是基本标准。其实美国人的评估也是基本质量或基本标准评估,而不是要搞什么评比,因为大家都是A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没有改进方向了。其三,评估也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听从上面的命令,要自觉创制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个积极性了。上面督促一下对下面的工作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当评估的结果是真实的,当标准采用后可以坚持下来,当不用上面督促自己仍然能够自我约束时,我认为这样的评估就是值得的,否则就是不值得的。


目前人们诟病最多的是评估结果是不真实的,或有言毫无客观可言,我觉得可能有点过头,但缺乏真实性却是事实。有评者本科评估是系统造假工程,我觉得这里面或多或少是扩大了其严重性。问题就出在评估不是实质性评估而是形式的评估,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形式上了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尽管重视形式不是全部评估内容,但我认为一定的形式或规范性的评估还是有必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度上。这不仅是大学内部的科学管理问题,而且是如何制定评估规则问题。客观地说,这个关系是不好处理的。


由于我们对评估完全是用一个水平进行评估,这对于许多还没有走上规范办学之路大学无疑会负荷过重,那么这样的评估之后也不会有什么持续效应。这说明大学的科学管理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也可以说,我们的评估是强制性的,也是太心急了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人人过关”,造假再所难免。所以要以优异成绩通过这样的评估,那么就需要一是在造假上做文章,二是在评委身上下工夫。两者当然缺一不可。


我想,作为一项科学的制度或政策,必须有其科学的依据,必须要观察其可执行的基础,必须对执行后果进行预计,而且必须对执行的后果进行评估,否则这项政策就容易陷入瞎指挥,就是如同搞一场运动。对于本科教学评估,我觉得不应操之过急,应当稳重行事。


如何稳重?我觉得什么时候把评估当作发现问题的过程,则评估就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了。也就是说,现在许多参与评估的高校都是屈服于压力进行,而非心甘情愿地进行,这一点也是美国大学评估与我国的大学评估的重要区别点。


所以,在未来,中国的大学评估应该是走向中立的、自愿的和诊断式的,那时中国的大学评估就能够真正成为大学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当然,我也欢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教学评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90-18265.html

上一篇:关于教授分级制度的忧虑
下一篇:关于中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展望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