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何以能够发挥效用?已有经典教材中大多强调了当事人知觉转移的作用(De Jong&Berg,2012;许维素,2013)。受近年来积极干预(positive intervention)起效机制研究的启发(Quoidbach&Mikolajczak,2015),在自己的思考中,SFBT的作用机制大致可以描述为:
注意-知觉-心态-行动-结果
SFBT所唤醒的知觉转移,是由晤谈者利用发问/正向建构/赞美引导当事人选择性注意生命经验中正向的部分来实现的。被问题困扰的当事人,其注意特征常常是明显的负性偏向,SFBT则引导当事人平衡地去感知被自己“忽略”的正性部分,由此唤出当事人的积极情绪,进而通过确认可以实现的行动计划来增强当事人的自我控制感,最终达到当事人的自我认同。
这其中,选择性注意是启动SFBT的作用源点。SFBT所谓“身后一步引导”更多地体现在我们通过轻拍当事人肩膀来协助当事人克服惯性思维导致的“盲点/盲区”,去主动觉察那些被自己忽略的有效资源(内在资源&外在资源)。
SFBT虽然强调正向积极,但在我看来,这个正向积极是基于认知天平偏向负向消极而言的。换言之,用阴阳平衡来描述的话,就是问题导致觉知中“黑”的部分被主观“放大”了,现在我们需要增加对“白”的觉知来恢复内心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SFBT的正向积极更应该是一种个体内心觉知的平衡能力的展现。
最后,尽管我们能够意识到黑白失衡,也知道要去恢复这个平衡,但正如阳明先生说的“存善去恶是格物”一样,要恢复平衡最终需要在“事上磨心”,也就是说,有效地觉知必然导引出相应的行动,即:“知行合一”,在具体行动中来调整自己完成平衡。所以,我们与当事人确认接下来的行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仿佛我们骑单车一样,为了保持平衡,唯有朝着前方不断地左右蹬踏方能保持平衡。这个左右踏板便如同是阴阳,每一步的蹬踏就是我们的每一步行动,我们的生命便是如此这般持续循环而已,在焦点解决的理念中,这个过程遵循的则是“有效继续、无效求变”。
当然,焦点解决晤谈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应用的代表,还深受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这也是其起效机制值得探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