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宏的聚焦解决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luo Using SFBT to do my work, and do more what works.

博文

SFBT如何应对非自愿访谈者

已有 3360 次阅读 2011-5-18 05:37 |个人分类:焦点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心理咨询, 当事人, 来访者, 咨询师

      在接受心理咨询训练的时候,我们常常构建了这样一个“心象”,我们坐在咨询室里,来访者向我们诉说他们的困扰……

     如此的场景,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当事人已经选择了接受帮助,他们或者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实际咨询中咨询师在更多时候不是在觉察当事人需要什么,而是期望当事人能够如自己一样的看待问题,并且愿意采取咨询师认为有效的方法。真的遇到这类状况,咨询往往比较容易。


       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咨询并非是这种理想的咨询模式。面对一个个案,当我们准备去倾听、同理及建立信任的时候,可能当事人不愿意和我们说什么,或者说根本就不信任我们。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谈话经常被当事人视为一种“陷阱”,例如:一个与父母有冲突的学生,一旦被父母带来咨询,常常会有一种被设套的感觉,这个时候即使我们有再好的企图,也会被他们视为有所图谋。再如,夫妻不和的一方,被另一方建议来接受辅导时,常常认为自己能接受来谈话就已经很给对方面子了,他们会对辅导中咨询室的任何企图抱有“戒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变得束手无策。

       有研究指出,当来访者属于非自愿接受咨询,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所谓的温暖、真诚和共情常常不会得到希望的回应,而这类咨询常常会让咨询师自己觉得很失败。


      焦点解决晤谈对于应对上述情境有着自己的特别理念,在不少焦点解决的书籍中,这类咨询常常被归类在“非志愿者”。在焦点的经典著作《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谈》(作者:Peter De Jong 和 Insoo Kim Berg)中,专门有一个章节用来介绍焦点解决模式对于这类咨询的理解和应用。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许多咨询(或者叫做辅导)实践都是在咨询室外(或者称为:非正式咨询场合)完成的。对于焦点咨询师而言,由于不过份探究原因,所以涉入不深,阻抗自然就会小了很多。其实,总结下来我们会发现,焦点解决模式不外乎一直在寻找两个答案:

       第一,当事人期望未来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第二,当事人将怎样实现自己的期望。

        对于当事人,再具体到每次谈话中来讲,就是:咨询完后我能明白并行动去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

       “阻抗”代表着什么?在焦点解决模式中,当事人的“阻抗”被视为当事人是有能力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与其合作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觉察到当事人的排斥, 意味着我们还不知道当事人真正需要什么,这应当更加激发我们去探寻“未知”。这就是焦点“正向建构”的视角。


      下面与焦点爱好者分享“如何找到话题”的切入技巧:

    [情境]一个在网上化了很多时间的学生,父母称之为“网瘾”,被迫前来面对咨询师   

简短自己我介绍和询问怎么称呼对方后~~~~~~

1:“你爸妈希望我和你聊聊,你觉得我们聊点什么好?”

访1:“我不知道。”

2:“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觉得你学习上退步很多,化了很多时间上网,似乎他们说你没有用,所以,希望我来劝劝你。我也不确定他们对你的判断是否属实,不知道你怎么看他们的评价?”

访2:“我是化了很多时间上网,但不是象他们说的那样,我又不是网络成瘾。”

3:“看来父母对你的看法和你对自己的看法不太一样,那怎样能够和他们能够达成一致呢?”

访3:“不可能的,他们不可能接受我的看法的。”

4:“是的,要父母现在就听你的,这个是不太可能。毕竟现在还是属于他们说了算的时候,那怎么样可以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你的想法?

4:“是的,要父母现在就听你的,这个是不太可能。毕竟现在还是属于他们说了算的时候,那怎么样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不是网络成瘾呢?

4:“是的,要父母现在就听你的,这个是不太可能。毕竟现在还是属于他们说了算的时候,那我们今天谈点什么,我事后可以告诉他们其实你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6-445292.html

上一篇:挑战自我——减肥初战告捷!
下一篇:焦点解决并非治标不治本
收藏 IP: 122.235.141.*| 热度|

2 刘全慧 zere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