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解堂-张力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rzhangli 知与解求而知其理,行而解其惑。 知解均备,道也。

博文

舌尖上的幸福(五):麻食

已有 4230 次阅读 2012-6-3 17:2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幸福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关中)的一道居家小吃。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

麻食子的做法很简单,先用盐水和好面,在盆子里捂一会儿后,取出反复揉搓,直到面团柔软光亮为止。然后再找来一顶新草帽,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揪半个小手指头肚大小一疙瘩面,在帽沿上一搓,便可搓出一粒薄厚匀称,圆形中空,外皮带花纹的麻食子来。只是在草帽沿上的这一搓,力度须把握得恰到好处。用力太重,会薄厚不一,形状蠢拙;用力太轻,搓出来的就成了面疙瘩,不成麻食子了,所以,能做麻食子者,多为聪慧灵巧的女性。

搓好麻食子后,下到开水锅里,再烩以芹菜、胡萝卜、肉丁等,调好佐料,舀到那细瓷花碗里,算是完成了全部工序。当一碗香气扑鼻,碗里绿、红、白相互辉映的麻食子放在面前,不要说有多香,单那色泽就足以令人馋涎难抑。吃麻食子讲究用汤勺,轻轻地舀一勺进嘴,那麻食子的柔韧劲道,芹菜、胡萝卜的嫩脆以及肉丁的香浓,会让你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8154-578145.html

上一篇:舌尖上的幸福(四):礼泉烙面
下一篇:舌尖上的幸福(六):礼泉水盆羊肉
收藏 IP: 61.185.28.*| 热度|

1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