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关中)的一道居家小吃。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
麻食子的做法很简单,先用盐水和好面,在盆子里捂一会儿后,取出反复揉搓,直到面团柔软光亮为止。然后再找来一顶新草帽,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揪半个小手指头肚大小一疙瘩面,在帽沿上一搓,便可搓出一粒薄厚匀称,圆形中空,外皮带花纹的麻食子来。只是在草帽沿上的这一搓,力度须把握得恰到好处。用力太重,会薄厚不一,形状蠢拙;用力太轻,搓出来的就成了面疙瘩,不成麻食子了,所以,能做麻食子者,多为聪慧灵巧的女性。
搓好麻食子后,下到开水锅里,再烩以芹菜、胡萝卜、肉丁等,调好佐料,舀到那细瓷花碗里,算是完成了全部工序。当一碗香气扑鼻,碗里绿、红、白相互辉映的麻食子放在面前,不要说有多香,单那色泽就足以令人馋涎难抑。吃麻食子讲究用汤勺,轻轻地舀一勺进嘴,那麻食子的柔韧劲道,芹菜、胡萝卜的嫩脆以及肉丁的香浓,会让你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