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常见误解”后边的另一类误解——“车蛋”系列

已有 2603 次阅读 2013-5-13 14:2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误解, 车蛋

“常见误解”后边的另一类误解——“车蛋”系列。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13/2013 00:02:08

《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不走运的苏达山》是同一天的帖子,相差不过几个小时。从故事的完整性看,邢老师的为佳。但是读者较少。两篇中有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对未发表的新想法要如何处理的事儿。邢老师的忠告是:如果你有了崭新的科学思想和学术成果,那么无论如何尽快发表它才是硬道理。 这也是国人要有自己的专业杂志的一个理由。

“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的提法可以有几种解读。按饶老师的文脉,应该说是“国人常见的误解”、对中国(型)学生的特征的认识。饶老师对这类“误解”的解读、以及饶老师的理想,在这里都不是问题。镜某想说的是与这类误解不同的另一类型的误解

一个正常的硬币,连出了9次正面,问下一次出正面的可能性。这个问题也算是个绕人的问题吧。“标准”答案是依然是50%。如果盯着一次投币看的话,这个结论不错。但是,放眼全局,连续出现9次正面的概率是0.2%,连续十次的可能性是0.1%。这时,人们怎样看这个问题???这时恐怕人的理性云云的说法是不起作用了,人们会以为,第十次出背面的可能性是99.9%,而不是50%。如果是押宝,多数人会如何行动呢?换个说法,如果把99.9%看成只是50%的两倍,人们押宝的行为又会是怎样呢?这是镜某想说的另一类型的误区

理论强或实验强的说法,不应该离开对母体集团的考察。在镜某看来,人口的top1%的聪明程度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不论他们做什么。因为今天人们的所谓才能,基本上都是后天教育出来的东西,差别大多是来自这个教育的过程。田忌赛马是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是从赛事的精神上看,不是个费尔泼赖的做法。

同样是劳动,国人缝制衣料的劳动与瑞士工人装手表的劳动不一样。同理,同样是做科学实验,生命科学里面的多数实验与东莞中微子的实验也完全不一样。这里也有一个误区。

说到“动手能力”,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误区:教育阶段的和研究阶段的(指年龄)。应该说,国人在教育阶段接触动手的机会很少。当然可以归罪于“应试教育”,但镜某以为更多的是来自文化传统。而到了研究阶段,一方面国人受制于人,买来很多洋仪器,做一些“缝制衣料型的”科研,另一方面,在高端限制对国人的仪器、器件的销售,使国人在很多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没有意义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东西。这样的做法无疑消耗了国人的研究精力。洋人那里一个电话就搞定的事情,国人的研究生要花小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来。这种现象、事情,是个人听了都会生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指责国人的研究生的工作档次低、没有创意,镜某以为有失公允。

如果说洋人有“敌意”、故意这样做的话,镜某以为结论下得早了些。控制资源、享受比中国人富贵的生活,也是一类“天经地义”的思考。

做同样的事情,地点、时间不同的话,评价也不相同。饶老师所嘲笑的“我们中国现在有时以投钱多到某些领域,买机器、造装置,来争取做些领先的工作”,很有些象当初劳动集中型产业投资的导入有些相似。对此,饶老师有意见了。镜某也很赞同这个批判。只是以饶老师所在的那个位置,这类批判的格调还应该更高些、更系统些才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89524.html

上一篇:二说鸡蛋的话题
下一篇:照相红眼的说法——回应崔老师的疑问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5 吕喆 陈楷翰 陈龙珠 曹聪 陈学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